2003年6月的一天,香港中联办大楼。
这天已经下班了,一个干部模样的男人走出自己的办公室,之后乘坐电梯来到办公楼17楼,楼层里已经空无一人。他走近一间办公室,左右看过之后,拿出特制钥匙将房门打开。进办公室后,他拿着小手电,在办公室到处查看,之后从一个抽屉里找出一份文件,翻了翻,面露喜色。然后拿出微型相机,对着文件拍了起来。拍完照,他将文件重新收好,然后悄悄退出办公室。
半个小时后,这个男人走出办公大楼,经过门口时,将一个手提袋递给一名中年保安,说,“方师傅,我这有没吃完的水果,丢了可惜,你不嫌弃的话,就留着吃吧。”
保安接过手提袋,对中年男人感谢道:“谢谢蔡先生。”
男人走后,保安走进保安室,在手提袋翻找着,不一会便找出一个纸团,打开纸团,里面包着一个胶卷。保安朝四周看了看,连忙将胶卷收了起来。
几个小时后,深夜。
保安骑着摩托车赶到海边,海边停着一辆小轿车。保安摁了摁喇叭,小轿车闪了闪远光灯,之后,车上下来一名外国人。
保安走过去,将装有胶卷的盒子交给外国人。外国人没说什么,拿过胶卷后,将一个信封交给保安。
二人正要各自离去,突然,黑暗里猛地蹿出几条黑影来,黑影举着手枪对准了他们,“不许动,我们是国安警察!”
保安和外国人对方黑洞洞的枪口,顿时惊住了,乖乖束手就擒。
…… ……
几天后,香港会展中心,来自北京的首长在此作演讲。会后,载着首长的庞大高规格车队率先离开了。
那个中年男人正要坐进一辆商务车,但被一个工作人员拦住了,工作人员对他说,“蔡先生,请上最后那辆车。”
中年男人愣了愣,但还是走向最后一辆中巴车。中巴上没几个人,除了他,车子空空荡荡的。
车子开动了,男人望向车外,突然发现路线不对,他问司机,“这是去哪儿?”
司机没有回答。
男人感觉不对劲,走向车门,告诉司机,他要下车。
但车上几个人起身拦住了他,将他摁在座位上。
“蔡小洪,我们是大陆国安,你被捕了!”其中一个年轻人喝道。
男人似乎并不惊慌,他拿出手机,说,“我给领导打个电话。”
但他的手机很快被没收了。
年轻国安说,“你现在跟谁打电话都没用,对你的逮捕是中央批准的。”
听到这,男人顿时瘫软在座位上。
…… ……
那么,这个蔡小洪是谁?为什么他会被逮捕?而且他的逮捕为什么会惊动中央?今天就来聊聊此人此事。
1
因《香港国安法》的出台,香港这两年总算消停了下来。当年香港“暴乱”时,大家对某些“港毒”议员以及反华份子在立法会上大放厥词和妖言惑众应该还记忆犹新,愤慨不已。立法会也成了某些香港败类蛊惑人心的舞台。
其实英国殖民香港一百多年一直没有立法会,立法会这玩意儿其实英国在香港回归前夕给中国埋的一个雷,使的一个坏。
说起来,这也是当年中英就香港问题谈判时,中方底牌被泄露后导致的一个恶果。
那么中方谈判的底牌是如何泄露的呢?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聊到其中一个重要当事人,也是间谍蔡小洪。
蔡小洪成为间谍让很多人难以置信,因为他出身极好,是高干子弟和“红三代”。
蔡小洪的祖父伍治之、祖母蔡楚吟和父亲蔡诚,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父亲蔡诚还曾担任过司法部部长。
蔡小洪自己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工作,几年后又调至中国最顶级的新闻单位新华社工作。因为工作能力强,几年后又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这个单位也是中联办的前身,是香港回归前中央政府管理香港事务的唯一官方机构。
蔡小洪也从分社一名普通干部慢慢晋升到副主任一职。这样的出身,这样的起点,是很容易成为天之骄子的,也会在仕途上更大有一番作为的,但最后他却成了间谍。
蔡小洪为什么会成为间谍?他的动机可能很复杂,涉及到个人的心理、情感、价值观等等因素。但是,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花花世界的迷惑以及金钱的诱惑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香港回归前,诸事繁忙,蔡小洪也成为了香港各界人士和新闻记者追逐的对象,加之他高干子弟出身,更让他的身份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
面对香港这样一个花花世界,以及当时香港与内地巨大的经济差距,让初到的香港的蔡小洪一时迷了眼,惑了心。同时驻港干部以及高干子弟的身份,也让他成为许多香港权贵结交的对象,许多人围在他身边,巴结他,讨好他,送钱送物送女人。
不过当时的蔡小洪还是经得住考验,统统拒绝了。只是跟几个谈得来的香港本地官员成为了朋友。刘方华就是其中之一。刘方华是名香港高级督察,也是当时香港警界高层官员。
而刘方华也成为拉蔡小洪下水的关键人物。
2
香港回归前夕,中英双方关于香港的谈判进入胶着状态。我们想要兵不血刃地收复香港绝非易事。如果我们多进一步,和英方的谈判就可能会崩掉。如果我们多退一分,英方就有可能得寸进尺。
中方这边为了谈判进行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英方那边也没有闲着。
于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军情六处出现了,对,就是007他老东家。
军情六处将蔡小洪视为重要发展对象。为了收买蔡小洪,英国佬们可谓是费了不少心思。
一开始,他们没有直接找蔡小洪,而是选择先收买蔡小洪的好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刘方华。
刘方华当时已经快退休,也办好了移民英国的手续,面对英方的拉拢,为了讨好英方,刘方华正求之不得,很快答应跟英国合作。
套路其实差不多。刘方华经常请蔡小洪吃饭,酒足饭饱后,便给蔡小洪一些贵重礼物。这时蔡小洪的觉悟还是十分坚定的,每次都拒绝了。
但是军情六处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不相信这世上没有不被金钱俘获的人。他们开始加大筹码,后来直接通过刘方华给蔡小洪现金30万英镑作为见面礼。
事实证明,蔡小洪没能经得住考验。
在巨大利益面前,他心态开始发生变化。他想的是,凭什么别人可以平步青云,我却要在一个岗位上待上好几年?凭什么别人可以家财万贯,我的家庭和长辈们为了国家奉献一生,最后却要过着清廉的生活?
在香港一两年,他早被香港纸醉金迷的生活俘获了,再加之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贪欲的刺激,最终他说服了自己,迈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坎,接受了军情六处的好处,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一步步迈入深渊。
蔡小洪是中英双方多轮谈判的参与者之一,对中央的要求以及底牌自然了然如心,所以每次在谈判之前向英方输送中方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是说,中方在谈判中一早就暴露了自己的底牌,导致在和英方有关香港问题的博弈上显得处处被动。
其中最主要的是关于立法会的设置问题。对于放弃香港,英国人自然是不甘心的,为了继续暗中掌控,继续对香港施加影响力,英国方面决定在香港成立立法会,名义跟中方提出的要求如出一辙,也是“港人治港”。
其实英国方面对于提出这个要求自己心里也没底,担心中方坚决反对,所以他们通过军情六处去接洽蔡小洪,摸一下中方的底牌。
起初中方对于英方提出成立所谓“立法会”的要求确实是反对的,但后来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成立立法会也没什么,只要所选议员是爱国爱港人士就行了,如果过于反对会影响顺利回归。也就是说,当时中方内部对这个意见也不统一。
蔡小洪立即将这一情况告诉了英方。
得知中方的情况后,英方在接下来的的谈判中立即调整了策略,态度变得异常坚决。英国态度一坚决,我们这边的反对意见就占了上风。
而蔡小洪又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英方。英国方面为给中方施加压力,旋即将情况透露给了新闻媒体。媒体一曝光,中方就显得十分被动。
最终,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中方不得不同意了立法会的设置要求。
据说,这一情况让当时中央的一些领导十分不满。
至此,中方开始意识到内部有人泄密。
于是中方开始对参与香港回归的组织人员进行仔细审查。
蔡小洪伪装得极好,加之又有“红三代”背景的加持,几轮筛查过后,他都被排除在间谍名单之外。
这样一来,蔡小洪便认为自己“过关”了,胆子更大起来,更疯狂地为英国人做事,一直到香港回归后。
讽刺的是,他的职务在回归后还获得了提升,成了新成立的中联办秘书长。
3
职务的提升,也让他更能接触到香港与中央之间的机密文件。他通过一些隐蔽和高科技的手段这些机密传递给英国人,比如加密电话、电子邮件、微型摄像头等。
因为是从事间谍工作,蔡小洪过得极为谨慎,甚至是狡猾,定期更换联系方式、使用代号、设置暗号等,真有点像电影里所演的那样。
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机关算尽之后的归途就是地狱。
时间来到了2002年。这年6月,我国安部门在例行监听时,发现了当时中央领导人访港行程的机密情况被泄漏了,包括访港行程、保安计划、路线等等。这些机密都是关系到领导人安全和国家主权尊严的重要信息,一旦被外国情报机构掌握,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国安人员立即行动,终于将怀疑的目标锁定在了蔡小洪的身上。
国安了解到蔡小洪还有一个下线。在香港回归期间,他和这个下线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个下线其实是中联办保安科的一名门卫,姓方,正因为他的身份不起眼,才让二人的秘密行动一直没有被发现。
虽然锁定了怀疑目标,但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如果贸易行动,会不会打草惊蛇?更关键的是,蔡小洪是高干子弟,是“红三代”,背景深厚,万一不能人赃并获,会很麻烦和被动。
后来,经过研究,国安人员想到了一个计划:引蛇出洞。并且将计划上报给中央,以获得支持。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个计划。
这个计划是:2003年7月,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将要访问香港,国安人员率先将一份假的访港行程、安保计划、行车路线透露给香港中联办,如果蔡小洪真是间谍,一定会想法设法弄到这份情报。
果不其然,这份假情报抵达中联办后,不知情的蔡小洪立即决定弄到这份情报,之后通过姓方的保安传给英国军情处的人。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当然,蔡小洪不会料到,一切都在国安人员的掌控之中。
蔡小洪被逮捕后,立即被押回内地审讯。
审讯过程中,国安人员发现,蔡小洪早就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转移到了英国,看来他知道自己犯下了滔天罪行,早就为家人铺好了后路。
最终,蔡小洪以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只是这判罚跟他给国家带来的利益损害相比,跟给香港留下的祸患后遗症相比,真是太便宜他了。
2003年,内地监听委员会例行检查工作时,侦破了一份记载着与香港回归问题相关的重大机密文件。而泄露这份文件的不是别人,正是曾任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秘书长的蔡小洪。
那么蔡小洪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能获知如此重要的信息,又为什么甘心泄密,沦为臭名昭著的“卖国贼”?

根正苗红的“红三代”
蔡小洪的父亲是蔡诚。蔡诚先生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也是国家司法部原部长。
在蔡诚先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谨记着党的教诲,以国之安康为目标,以百姓福祉为己任。1965年,蔡诚先生被中央任命为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1985年调任司法部副部长,1988年任中国司法部部长。可以说,蔡诚先生的一生都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而辛勤奋斗。
而蔡诚先生的父亲,蔡小洪的爷爷,伍治之先生,本身也是一位老革命家。更值得一提的是,伍治之先生和他的夫人,蔡楚吟感情甚笃,他们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下工作者,共同投身于爱国事业中。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期,作为地下工作者的伍治之夫妇很难保全自身。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二人不幸被敌人逮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伍治之先生宁死不屈,最终遭受了长达八年的牢狱之灾。而蔡楚吟夫人则急中生智,装作精神不正常的样子,最终躲过了这场灾难。
在伍治之先生历经艰难险阻,终于逃回家乡之际,夫妻二人得以重逢。彼时,二人的孩子,蔡诚先生,刚满十三岁。
小蔡诚或许不知道他的父亲遭受了怎样的磨难,他短暂的童年记忆里,有关自己父亲的记忆少之又少。
后来,为了保护伍治之和他的家人,组织上安排他们举家迁往延安。也就是在这一年,小蔡诚感受到了延安根据地的叔叔阿姨们的革命热情,也慢慢意识到他们工作的危险。

等到蔡诚先生长大成人后,他并没有选择跟随父母前往香港,而是选择留在延安,继承自己父母的革命衣钵,开展革命事业。
蔡诚先生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辈子,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全都奉献给了国家。但就算再怎样忙碌,蔡诚先生也没有忘记关心自己的孩子蔡小洪。可能是因为他懂得童年没有父亲陪伴的伤心,所以不想自己的孩子也体验那样的痛苦。
据蔡诚先生的邻居反映,经常能在黄昏时分看到蔡诚先生牵着自己孩子的手,漫步在家门口。夕阳下的父与子,洋溢着温情和快乐。
可以说,蔡小洪是名正言顺的“红三代”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可就是这样一个流淌着革命血液的“红三代”,为何最后却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卖国贼”?

臭名昭著的“卖国贼”
1841年至1898年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香港条约》。根据条约内容,香港及附近地区被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国名下的殖民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而香港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其归属权也应该被收回。
实际上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党中央就开始筹备起了收回香港的计划,但那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收回香港显得格外困难。
等到时机成熟之际,收复香港就显得刻不容缓。

1984年12月19日,《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发表,这是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回归的系统性文件,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的主权。
香港回归毫无疑问地是一件大事,它不仅关乎着香港人民的生活和未来,还象征着中国全体人民的尊严。中国政府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安排组织了大量工作人员,力求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取得先机。
而蔡小洪因为其本身的家庭背景,加上他自己也很争气,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

之后,在中央派遣驻地香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时,将蔡小洪放在了一个关键的位置——香港办事处的秘书长。
在其位,谋其职。蔡小洪作为香港办事处的秘书长,毋庸置疑地站在了香港回归的最前线,在组织的安排下身体力行地负责和英方协商。
想要兵不血刃地收复香港绝非易事。如果我们多进一步,和英方的谈判就可能会崩掉。如果我们多退一分,英方就有可能得寸进尺。
如何争,争多少;怎样让,让多少?一时间整个中国政府耗费不知多少个日夜,势必要研究出损失最小的方案。
中方这边为了谈判进行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英方那边也没有闲着。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狡猾的英方没有选择从正面出击,而是试图收买中方的政府人员,企图在香港回归的“战场上”在中方的“战地”上安插自己的卧底。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英国政府管辖下的一个秘密组织——英国军情六处,全称写作英国陆军情报六局。他们有一个更加简洁的代号,即MI6。MI6主要负责情报收集工作,并且为英方发展合适的卧底。
军情六处在香港回归期间不遗余力地为英方搜寻合适的间谍人选,严重扰乱了双方谈判的正常节奏,使中方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
蔡小洪作为香港回归的中方关键人物,被军情六处视为重要发展对象。为了收买这个传承了家族革命之火的有志青年,军情六处可谓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一开始,他们没有直接找上蔡小洪,而是选择先收买蔡小洪的好友,时任香港督警的刘某。接着以刘某为支线,引得蔡小洪上钩。
刘某借吃饭的由头,邀请蔡小洪赴宴。酒足饭饱后,刘某便交给了蔡小洪一个礼物,说是“那边”给他的,打开一看,里面是成捆的现金。
这可把蔡小洪吓了一跳。
实际上,中国早在1979年就颁布了有关间谍的处罚规定,强调间谍罪是一种危害国家安全、性质极其恶劣的罪行。特别是在当时香港回归的关键时期,如果有谁当了间谍,被发现的后果不堪设想。
蔡小洪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自然懂得这其中的利害。所以一开始他是严词拒绝了军情六处的收买。
但是军情六处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不知道被拒绝了多少次,但依然不放弃。他们信奉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相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事实证明,蔡小洪没能经得住考验。

就像《狂飙》的吴刚所饰演的徐忠一角所说的那样,“很多干部的腐蚀就是从小处开始的,他们或许能拒绝直接的利益收买,但是很难拒绝商人朋友的一顿饭,多年老友的一句话……”
在刘某的多次劝说下,蔡小洪心动了。
作为一名“红三代”,蔡小洪的政治觉悟或许要比一般人要强。可是,在官场经历了多年的沉浮,他的心态早已发生了变化。
凭什么别人可以平步青云,我却要在一个岗位上待上好几年?凭什么别人可以家财万贯,我的家庭和长辈们为了国家奉献一生,最后却要过着清廉的生活?这些不满一直萦绕在蔡小洪的心间。
蔡小洪的不平及贪欲,一点点将他推入敌人的阵营中。
他开始敛获大量钱财,同时多次在谈判之前向英方输送中国一手资料。可以说,中方在谈判中一早就暴露了自己的底牌,导致在和英方有关香港问题的博弈上显得处处被动。
蔡小洪就这样一边在自己的岗位上假装恪尽职守,一边卖国求财,香港回归的战线也因蔡小洪的背叛而一再拉长。那么伪装甚好的蔡小洪,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潜伏数年,一朝落网
在香港回归后的一段时期,中方政府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工作总结上。因为他们感觉到,在和英方的谈判过程中,自己的计划仿佛一早就在对方的意料之中。对方似乎能够看清中方的底线和王牌,一再将中方逼到无路可退。
这背后一定有鬼。
中方怀疑英方派间谍到组织内部,而且这个间谍的级别一定不低,因为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在当时是一级机密,必须是组织的核心人员才能接触到。
于是中方政府开始密切关注参与到香港回归的组织人员,开展细致地审查。
但可惜的是,蔡小洪在经历过简单的筛查后,就最先被排除到间谍名单之外。只能说蔡小洪伪装的实在是太好了,他一周几乎每天都泡在办公室里,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件事务。因此在组织看来,蔡小洪是一名优秀的政府工作者,担得起国之栋梁的美誉。
再加上蔡小洪的红色背景,任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根正苗红的“红三代”会为了钱财出卖国家。
那么蔡小洪究竟是什么时候露出马脚的呢?

2003年,内地监听委员会在例行日常的监察工作时,发现了一份机密文件。这份文件赫然记载了有关香港回归的人员安排,会议要领等内部资料。
这份文件的泄露,更加证实了在香港回归的谈判中出现了“内鬼”。有关部门立马围绕这份文件,开始紧密地调查。在历经几个月的摸排后,终于把目光定在了蔡小洪的身上。
而彼时的蔡小洪,早已在财富中迷失了双眼。他沉沦在物质享受中,靠卖国得来的钱财过着挥霍的生活。而且他用不义之财养了三名女子,甚至有自己的私生子。
很快,中央开始调查蔡小洪,连带着清算他在香港回归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安全部了解到蔡小洪还有一个下线。在香港回归期间,他和这个下线配合得天衣无缝,将最关键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泄露给英方。这个下线其实是一个保安科的门卫,正因为他的身份不起眼,才让二人的计划一直没有被识破。

在收集到足够多的证据后,中央决定下令逮捕蔡小洪。
为了不打草惊蛇,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2003年7月,国务院总理出访香港。而作为驻地香港办事处的秘书长,蔡小洪势必要陪同出席。
抓捕行动在悄然进行之中。当随行的大巴驶入抓捕范围内,两名便衣警察冲进大巴内,把蔡小洪当场逮捕。
而在随后的审讯过程中,有关部门发现,蔡小洪早早就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转移到国外,似乎他早有预料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抓捕归案。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最终,蔡小洪被免去了所有政治职务,且经法院审判,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人总要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代价。蔡小洪身为红色世家,却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做出有损家族清誉、祸国殃民的卖国之举。他将用一生来为自己的行为忏悔,等待他的,也将是永世都洗不脱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