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参观靖国神社,周而复被开除党籍,16年后中纪委决定:平反!

长了鹿角的兔子 2023-02-23 18:06:19

1986年,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被开除党籍,之后名声扫地,国内对他骂声一片。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在几个月前的访日途中,去参观了靖国神社。

我们都知道,靖国神社是令所有中国人,深恶痛绝的地方,这个地方里供奉的都是从明治维新时代开始阵亡的官兵,而这些官兵对于别的国家来说,都是犯下滔天罪行的魔鬼。

80年代时,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一行人前去日本访问,在未得到大使馆批准的时候,去参观了靖国神社,而这背后的原因,16年后才为人所知。

01

日本之行

周而复在被开除党籍之前,是个拥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周而复出生于1914年,从小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小小年纪便能写出好文章。

1938年,周而复来到延安,参加了革命,成为八路军总政治部第五文艺小组组长。

革命期间,他一边和部队一起战斗,还为战士们谱写了很多抗日歌曲,撰写了不少抗日小说。

他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毫不避讳的谴责蒋介石和国民党。

他的文学作品,曾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共鸣,很多青年人受到感召,纷纷加入了共产党的阵营。

周而复的文学才华,在后来还得到了周总理的赏识,他也顺利来到周总理身边,成为他的助手,之后周总理交代给他的任务,他也完成的十分出色。

后来他被派到上海工作的期间,还撰写了小说《上海的早晨》,这部书当年在文坛,还曾引起轰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而复有了一个想法,他想把抗日战争时期的这段历史写成一本书,让更多人都了解这段往事,他的这个想法获得周围朋友的支持。

但就是因为这本小说,从而发生了之后的一系列事件,这本小说就是后来的《万里长城图》。

和其他作品不同,周而复希望这本书,能够真实准确的向人们传达当年的战争事实。

周而复想以日本、共产党、国民党的高层领导人为切入点,来展开抗日战争的故事,然而当他提笔开始写的时候,却发现,这本书的难度,远在他想象之上。

周而复参加过抗日战争,他知道战场有多惨烈,也知道胜利有多么的来之不易,那是一段被神明遗忘的岁月,神冷眼看着这荒野遍地焦尸,对刽子手的屠杀无动于衷。

周而复想不明白,中国人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人会有这般恶魔的行为,为什么他们的思想会这么的可怕。

《万里长城图》一直被搁置,因为他对日本人,实在算不上了解。那是个怎样的民族,那些刽子手又是些怎样的面貌,他得自己去搞清楚。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关系一直非常紧张,中国人提起日本人,那是恨得牙痒痒的程度,想去日本收集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972年9月29日,中国和日本正式建交,这样意味着,周而复离资料更近了一步,但由于工作关系,他一直没有机会前往日本。

1985年,周而复带着对外友协代表团,去日本参加新制作座歌舞团成立35周年的纪念活动。

这次日本之行,注定改写周而复的人生。

02

“参观”靖国神社

为了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他最需要的就是资料,而很多的一手资料,除了亲历者,就是官方记录的资料。

去往日本之后,周而复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在日本获取这第一手资料,他需要知道当年那些曾侵略我中华民族,屠杀我数万同胞的恶魔是何模样。

而这些资料,都存放在一个名叫靖国神社的地方。靖国神社中,供奉着超过2万名军官,其中还包括14名臭名昭著的二战甲级战犯。

靖国神社始建于1869年,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供奉的“神庙”,日本侵略计划失败之后,他们重新龟缩于自己的这个小岛,但对于侵略他人得到资源这件事,他们从未放弃。

那些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恨不得能食其肉、啃其骨,而日本的右翼分子,却将这些战犯奉若神明。

一个供奉魔鬼的国家,还能有希望吗?他们每参拜一次靖国神社,都是对曾经受害国的挑衅。身为中国人,对靖国神社,是无比的痛恨,周而复作为文化部副部长,怎么可能不知道靖国神社存在的意义,但为了完成自己的著作,周而复还是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参观了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有一个霸王条款,就那是没有参观这一说,进去即是参拜。而靖国神社一直都是日本一座非常神秘的建设,闲杂人等都不能入内的。

要不要进去靖国神社,周而复纠结了很长时间,他对日本曾经的侵略行为,也是深恶痛绝的。

而且从他以往的履历来看,他是一名合格且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深知自己进去靖国神社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于是他便立马向大使馆进行报备,希望大使馆能够批准他的请求。

4天之后,日本的向导,早已经为周而复安排好了行程,并且催促他的行程,但大使馆的回复却迟迟没有传来,周而复再三思虑,他认为,大使馆既然没有回复,那么应该是默认同意了。

周而复不知道,就是这个荒唐的念头,最后害了他,为降低影响,周而复一个人进入了阴森压抑的靖国神社。

走进靖国神社,他看到了满墙的照片,这些人个个面目狰狞,面露凶光。为了采集资料,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相机,拍摄了几张照片,随后快步离去。

参观完之后,周而复出了一身的冷汗,不知道是被这靖国神社中的气氛所影响,还是对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紧张。

可无论是哪一种,他想要采集的资料,此时已经算是拿到手了。

离开靖国神社后,他回到了自己的住所,这时候,有人通知他,大使馆的通知到了。

大使馆的通知是:日本外务省安排的去日本靖国神社参观一事拟定取消,希望你们不要去到里面去,即使是以个人的身份,也不可以。

这份通知如同一道惊雷,直挺挺的劈在了周而复的头上,如果他肯再多等一天,或许他就不会进去靖国神社。

周而复意识到自己已经酿成大错,但靖国神社他已经去过了,如今只能等待国家和人民对他的公论。

不出所料,周而复回国没几天,就收到了来自中纪委的通知:周而复身为公职人员,不顾自身影响,罔顾规定,私自参观靖国神社,影响极其恶劣,对此做出处理,开除党籍,撤销职务,予以严重警告。

周而复很疑惑,他不能接受国家对他的处分,但事情已经发生,早已是回天无力。

几天之后,他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一消息,并且写道: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周而复1985年10月20日至1月12日率对外协会代表团访问日本期间,严重违反外事纪律,丧失国格人格,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开除周而复中国共产党党籍!

紧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还有不少新闻爆料:周而复在日本期间,不顾两国友好,多次怠慢日本的公职人员,对两国关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参观日本期间,周而复撇下日本向导团,带着代表团的人在日本收看淫秽节目。

这些事情当时都是别人诬陷的,周而复有口难辩,只能任由这些谣言满天飞,他不断向上级申诉,但是此时事态十分糟糕,没有人听他解释,也没有人愿意去听。

明明前几天自己还是受人尊敬的老党员,而现在却成了人人唾骂,厌恶的“汉奸”。

甚至人们还将他和“三反”案中大贪官刘青山,张子善等人归为一类,这让他更加气愤。

周而复不甘心,他要为自己平反,他去靖国神社并没有参拜,而且他事先已经打了报告。

但是没有人听他解释,任凭他花费多年的时光去打官司,去证明自己的立场,也仍旧没有人相信他,从此之后,他便走上了申诉之路。

03

名声终被恢复

人们痛恨他进入靖国神社,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人民,始终保持着一腔热血和一颗正义之心,虽然事情的真相如何还无从得知,但对于这件事,人民仍旧不能原谅这个行为。

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思想强烈的国家,军国主义一日不灭,日本侵略别人的野心,就不会消失,而这些信奉军国主义的人,仍旧年年去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里,不仅供奉着这些魔鬼,还有很多的战争年代的资料,这些资料中清楚明白的记录着这些人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

抗日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他们便有意识的将这段历史抹去,甚至在国内无底线的抹黑中国,他们的史书上,从世界大战之后,便再也没有记载。

日本人民被蒙蔽,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国家,曾犯下了怎样人神共愤的罪行。但我们知道,周而复知道,他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都将背上骂名。

周而复满腹委屈,即便身边的好友和家人,都站出来为他作证,证明他没有任何不轨行为,但还是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

周而复心灰意冷,他只能先逼自己沉下心来,完成自己的创作。

1989年,周而复出版了《逆流与暗流》,这是《万里长城图》中的第三部书,最后这本书还获得了“五个一”文学工程奖。

该书世界观宏大,从独特的角度来审视上世纪的战争,他将自己在靖国神社中,所看到的画面都描写在这本书中,让人深刻的认识到日本这个民族背后的野心与骨子里的兽性。

然而,该书带来的价值,并没有给周而复带来任何的帮助,他仍然遭受着外界的抨击,很多新闻还在翻出他的旧事,添油加醋,将他塑造成民族罪人,供人们耻笑。

1999年,周而复将《山西青年》、《作家文摘》告上法庭,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个新闻栏目多次毁谤他的声誉,给他本人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这件事情成为当时的新闻,被人们传的沸沸扬扬,《山西青年》、《作家文摘》也站出来公开向周而复道歉,承认自己的确有歪曲事实的做法。

周而复胜诉之后,该事情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他们终于想起,这么多年来,周而复从未放弃过申诉。

2001年6月,已经87岁的周而复,再次向中纪委提出申请,希望中纪委能够重视,并且彻查自己当年的事情。

经过调查,中纪委最终给出了结果:当年给予周而复处分的依据是他参观靖国神社,根据各个环节的详尽调查取证,原认定的其它问题不再作为处分依据,但参观靖国神社一事仍需要处分,原先的“开除党籍”,改为“留党察看一年”。

此事到现在,终于算是有了个好的结果,就中纪委给出的结果来看,当初造谣周而复在日本的荒唐行为,的确是不存在的。

但参观靖国神社,终究是一件大事,而且这背后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影响。所以,周而复就此事而言,必须要进行处分。

周而复对这一结果,也是感慨万分,他将自己内心的全部感受,都写进了《往事回忆录》当中。

2004年,周而复去世,他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捐献给了国家,而国家对他的评价则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书法家”。

他的名声终于得到了恢复,他总算能够了无遗憾的离开这个世界。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对于进入靖国神社这件事有芥蒂,但也不后悔。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