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装现场测量新轴承的游隙基本没有必要,一是我们测量条件差,无法复刻制造过程中的测量。二是现在的制造技术,轴承游隙制造错误的概率非常低。用塞尺法测量游隙是不准确的,因为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感觉,即使两个有经验的钳工采用相同的测量也会得到不同的游隙值。每个人测量都有一定程度的误差。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需要测量游隙呢?
当在锥轴上推进安装轴承时,轴承内圈径向膨胀。随着内圈的膨胀,轴承中的游隙减小,在推进量和游隙减小量之间有一个直接的关系。游隙减少到一定量,轴承安装就到位。具体的游隙减少量可以参考各轴承制造商给出的数据。
采用塞尺测量游隙时,需要遵循哪些规则呢?
规则1:安装过程中轴承内部游隙和游隙减小必须由同一个人完成。除了基于“感觉”的精度差之外,滚子和滚道之间的游隙可以根据滚子在轴承中的位置和轴承圈的相对位置而变化。例如:如果在安装过程中意外移动外圈,则在此“事故”前后测量的游隙可能发生变化并使游隙减小不准确。
规则2:在游隙减小测量期间,轴承元件(滚子和圈)之间不得相对移动。在轴承中插入塞尺会使滚子移动。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指握住滚动体,或者用一根手指对滚动体端面施加轻微压力,并避免在开始时使用厚的塞尺。
规则3:开始测量时,使用一个比预期测量的游隙更薄的塞尺
规则4:通过旋转外圈找到平衡位置
在测量期间,特别是在需要真正游隙的情况下,最佳位置是滚动体和轴承圈的正常平衡位置(轴承圈和滚子组的中心线彼此重叠)。要获得这个位置,可以将轴承内外圈应旋转几次,外圈比内圈更容易旋转。
建议:对于大型,重型轴承,可以在外圈的润滑孔中放置一个清洁的杆来帮助旋转外圈。
规则5:两排滚子轴承可以分开测量
对于调心滚子轴承,有些人喜欢同时在两排滚子上通过长塞尺测量游隙。个人不是非常建议,最好是只有当无法访问其中一排时才这样做。建议先检查一排,再检查另一排。如果在两排上找不到大致相同的游隙,可以再次旋转外圈并进行新的测量。
规则6:不要使用单个太厚的塞尺
如果使用太厚的塞尺,将难以使其跟随滚道和滚子的曲率,并且会降低游隙测量精度。最好使用两个较薄的塞尺进行测量。所以,使用0.030毫米和0.020毫米的塞尺,而不是0.050毫米的塞尺。
是否可以用塞尺检查轴承的损坏情况?
不建议通过塞尺法检查游隙来确定轴承的磨损情况,并确定轴承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原因如下:使用过的轴承,在载荷,作用下,轴承可能已经微变形,比较安装空载游隙与加载运行后的游隙没有意义;运行后的轴承,轴承位置有相对变化,与安装时有差异;测量很有可能是不同的人完成,两次结果也无法比较;轴承损坏的因素有很多,但不一定都是游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