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资,却有很多人抢着干,民国时期的保长是个什么官?

土民历史 2024-12-17 12:24:33

一提保长,不少看官听起来好熟悉,还不是怹们(她+心们)大都看过李保田老师饰演的《王保长新传》。

李保田老师在该剧里精彩演绎了狗不狗,人不人的天下第一保的王保长,王保长又坏又有爱,有才还缺德,王保长的名字叫王耀祖。

他的名言,就是现在而今眼目下,我王麻子怎么怎么。

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把电视剧当成历史来看是不对的。

实际上,在民国的确有保长,但没有一个叫王耀祖的保长。

也的确有天下第一保,也的确是蒋介石将天下第一保牌匾授予的,不过授予的对象不是王耀祖而是彭加营的保长彭天禄。

彭天禄就是王耀祖的原型,家在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水口镇金山村,金山村在民国时期就叫彭加营。

据邛崃市市委、政协联合编著的《邛崃文史资料》记载,1943年彭家营保长彭天禄治理有方,在种植烟叶上以及收烟税是特别是贩卖鸦片上发了横财。这事传到彭焕章师长耳中,彭焕章鼓动彭天禄拿出钱支援抗日,支援前线,彭天禄爱国热情高涨,酒过三巡后明确表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自己还是八保之长,陆游不是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嘛!他当即拿出贩卖鸦片所赚的20万大洋,让国家买飞机。蒋介石听闻后,激动坏了,立即彭天禄为“天下第一保长”,并颁发“天下第一保”的金匾。彭天禄非常激动,为此大宴三天庆贺这一殊荣。

一、保长,咱们熟悉,天下第一保咱们也熟悉了,可这个保是干啥的呢?为啥有八保呢?1、保甲的起源与发展

保就保甲制度的一部分,保甲的含义绝对不是保加利亚甲级联赛,也不是保卫盔甲,而是以甲第保护甲第。

保甲制度源远流长,传说是三代,实际源头是西周,确立是宋朝,完善是明清,巅峰是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消亡。

保甲在宋朝之前不叫保甲,特别是在夏商周汉保甲还叫丘甲,王安石明确指出: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用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王安石意思是,保甲这个制度,并非我标新立异,(传说)早在夏商周就有,那时叫丘甲。

所谓丘甲,丘是地,甲是兵。这是春秋时鲁国征发军用品的制度。根据《周礼》记载: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古代规定每甸出长毂(兵车)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云:“就是一丘出一定数量的军赋,丘中人各按所耕田数分摊,不同于公田制度农夫出同等的军赋”,

这丘甲制度,鲁成公在鲁国施行,但鲁成公名气小,功劳小,典型的例子,也只有管仲在齐国施行,子产在郑国施行,商鞅在秦国施行,仲长统在汉朝施行,都很成功。

在元朝保甲制度改成了乡都社制度,在明朝前期改为里甲制度,到了明朝后期及清朝又恢复成保甲制度,到了民国因为老蒋又恢复了保甲制度,这里的保有保卫的意思,更有担保的意思。

2、保甲制度恢复的原因及发展

清朝灭亡后,一度废除了保甲制度,但因为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交战,后来又是各种新旧军阀混战,不少地方还是保留了保甲制度,不过称呼略有不同。

老蒋基于现状,为了强化基层统治,安定社会秩序,更方便抓壮丁,尤其是为了反攻、剿匪决定恢复保甲制度。

从1931年7月在江西试行,到1936年在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湖南、陕西、福建、广西、浙江、江苏、甘肃、绥远、四川13省和北平(北京)、南京两市推行。

3.保甲制度的规模及业务。

保甲保甲保>甲,老蒋对民众的控制是这样的,一般都是相邻的十户归为一甲,相邻的十甲定为一保,多个保组成联保办公处。

户长即家长,其上有甲长、保长和主任。

户甲保一般都是十进制,最小的则是六进制,即六户为一甲,六甲为一保;更大则是十五进制的,最大的在南京还有二十五进制的。

这样以来,最小的保长所辖为36户,一般的保长所辖是100户,更大的保长所辖则为225户,最大保长则有625户。

在元朝就有阿尔班尼阿哈(十户长),其上有牌子头(五十户长),也有百户长,但这是军事地位,并非乡村保甲制度。

保最初的业务分工为:“管、教、养”,陈立夫在《地方建设问题》给出的定义为:管”即自治治事,“教”即自信信道,“养”即自养养人,也就是政经文武。

4、为什么是八保呢?

王安石定义保是有级别的,十户为一小保,五保是一大保,十大保乃一都保。

“天下第一保”的保长彭家营保长彭天禄,他就管着八保,是不是也可以称为都保呢?

多个保,前边说有保长联合办公处,设主任。可彭天禄是不是早已享受高规格的待遇,成为八保之长。

二、没有工资,却有很多人抢着干,民国时期的保长是个什么官?1.保的人员编制及具体分工

保的办公地点为保公所,其人员编制为,正保长(简称保长)、副保长、民政干事、警卫干事、经济干事、文化干事

具体来说就是:有正副保长及民政、警卫、经济、文化干事各一人。

保长兼任保国民兵队队长和保国民学校校长,与乡(镇)长一样,最初实“政、军、文“三位一体”,后来又扩展为“政、军、文、教”四位一体。

民政干事、警卫干事、经济干事、文化干事,这些干事也是小头头,下边还是有几个弟兄负责具体工作的,这些弟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丁。

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管、教、养、卫”,前三个前面福垊已讲述,最后一个,陈立夫给出的“卫”的定义,就是自卫卫国

具体分工则是为

“管”:保甲自治,自治就是自管治理,包括清查户口,查验枪支,实行连坐切结等;

“教”:保甲自信,自信就是自管信仰,涵盖办理保学,训练壮丁等;

“养”:保甲自养,自养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包含创立所谓合作社,测量土地等;

“卫”:保甲自卫,自卫就是自己保卫自己,囊括设立地方团练,实行巡查、警戒等。

2.保长是个什么官?

有句话叫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正保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行政村的村支书,副保长大致相当于今天行政村的村主任或村长。

不过,保长的权力比今天村支书加村主任的权力都大。

民国乡镇以上的领导,尽管级别较高,但受到上面管辖也多,其权力最多为“政、军、文”三位一体,而保长则是“政、军、文、教”四位一体,统管政务、军事、文宣、教育四大块。

原则上来看,保长是靠民众选上来的,连县长也不能干涉,其实保长大多被地主、乡绅、族长所把持,而他们又和县镇关系密切,但县镇又不能一竿子管到底。

这就意味着,保长俨然村中的土皇帝,拥有一手遮天的权力。

就拿前面的彭天禄来说吧。

他公然贩卖鸦片,根本就没人敢问、会问,就连彭焕章师长也不问,反而哄着让他支援国家,至于有没有“分我杯羹”谁也不知道。

甚至说,老蒋知道这事,不仅不惩罚,还授予了“天下第一保”的牌匾,让彭天禄成为“天下第一保长。”

3.没有工资,为何却有很多人抢着干?

保长的确没有工资,但保甲制度要很好地运行,就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有的保长善于经营,民众还能跟着享福,可有的保长却民脂民膏,巧取豪夺,欺男霸女,让人痛恨不已。

保长没有工资,但掌管一保的“政、军、文、教”,根本就不会差钱,他们在村中享有威望,而又大权在握,这样的好事,自然让很多人向往。

当然向往比较多还是贪图富贵的土豪劣绅,从而实现他们的土皇帝梦。

他们看到彭天禄受到老蒋的奖赏,干劲就更大了,再没有工资,也是要有关系的跑关系,没关系的拉关系,削减脑袋要成为保长的。

三、保长的牌子让老蒋打烂了。

老蒋设立保甲制度,固然想一竿子到底强化对普通民众的统治,同时也能为“反公”、“剿匪”、抗战抓壮丁。

可想象都是美好的,在实际上执行中,起到他想要的作用不大,反而成为土豪劣绅把持村庄的利器,让他们成为了土皇帝,加上对民众的控制和剥夺。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