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养胃?你想多了!真相终于被揭开

平宛说健康 2023-07-09 06:28:00

胃是身体中的重要器官之一,而在实际生活中,因为食用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当等问题而引起胃病的人较多,浅表性胃炎在很多人中存在。而胃不好,不仅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也会对健康带来危害。

养胃一直是大众热门话题,“喝粥养胃”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尤其是家中的长辈,年龄稍长一点的老人,对“喝粥养胃”这一说法,更是深信不疑。但是,喝粥真的能养胃吗?喝汤又是否真的比吃食物更健康?其实,真的未必。

家中的老人对于“喝粥养胃”的说法似乎更容易被接受,这主要是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各组织、器官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其功能也会逐渐减退。对于老年人来说,消化功能器官的逐渐衰退,会导致胃肠的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不足等问题,也常会出现胃胀、胃饱、食欲不振等症状。

而相对于老人出现的这种情况,稀软的粥不但更容易消化,能够减轻老年人胃部的负担和不适的症状,更是可以起到滋生胃液的效果。因此,喝粥养胃的说法通常更容易被家中的长辈所接受。

虽然对于老年人来说,喝粥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滋养作用,但对于大多数胃病患者来说,喝粥却不一定能起到如此好的作用。现代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多存在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高辣高油高糖、爱吃烫食等特点,在这样的前提下,往往年纪轻轻就会生出多种胃部疾病,如最常见的胃溃疡、胃粘膜受损、胃液分泌过多、慢性胃炎等。

粥的特点除了稀软之外,还有清淡、营养单一等特点,因此在此前下,如果对多种食物进行忌口,一味的靠喝粥来“养胃”,反而会因为不能够让胃吸收到足够的营养而导致胃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长期喝粥会导致机械消化功能减退,比如咀嚼肌萎缩,严重一点就会变成大家所说的“蛇精脸”。在幼儿期间,咀嚼食物这个简单的动作会直接刺激孩子颌骨的发育,一旦缺少咀嚼功能的锻炼,就会严重影响恒牙和颌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牙齿拥挤和错位。

正常食物由口腔进入胃内需要时间,而粥或汤的方式会加快进食的速度,短时间内进入胃部食物过多,消化酶分泌量会相对不足,从而可导致化学性消化不良,从而增加胃肠负担。此外,由于短时间内进食过多,也会无形之中增加十二指肠的压力,升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风险。

此外,人体的胃一直有“用进废退”之说。简单来说,即胃就如人体的身体一般,也需要得到一定的锻炼。如果总是吃一些粥类稀软的食物,会使胃功能因为得不到一定的“锻炼”而越发的减退。日常饮食中,根据自己胃的情况,适量吃一些较硬、成形的食物,反而可以给予胃部适量的刺激,激进其功能的恢复。

从消化的简易程度上来看,粥和汤类,似乎更有利于减轻胃的负担。事实上,喝汤真的没有人们想的那样健康。从营养成分上来说,各种粥、汤中含量最高的就是淀粉、油脂等等。例如人们常喜欢喝的面条汤、鸡汤、骨头汤等,因此,经常喝汤、喝粥,容易导致人体营养失衡、营养不足。

汤、粥的另一个特点便是易消化、易吸收,因此经常喝粥、喝汤,极容易导致人体的血糖大幅度升降,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异常的人来说,忽高忽低的血糖更容易引起糖尿病并发症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鉴于现代人对甜食的偏爱,很多人在喝粥、喝汤时,还喜欢加糖,因而,汤和粥中除了原生的“高淀粉、高油脂”的特点外,还存在“高糖”的特点,这三大特点通常又是致使人体发胖的三大高危因素。

因此,在人们认为喝汤、喝粥能养胃、更健康的同时,往往健康的体重也有了“失守”的风险。真正的养胃高招在于规律、清淡、多样化的科学合理饮食,而非在于某一种特定的食物,所以,喝粥究竟是“养胃”还是“伤胃”,您再想想吧。

本文首发于数字北京公众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