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贺子珍生病后,38军首长为李敏提出1个请求,秦基伟:同意

晨曦中的温暖如初 2025-04-28 16:12:03

贺子珍中风以后,李敏心里头那个慌张和害怕啊,真是说不出的滋味。

李敏因为长时间心里头装着事儿,整个人都快累垮了,身体也渐渐出了不少毛病。特别是到了1981年那会儿,贺子珍的身体状况也是时好时坏,老不见好转。

李敏心里头一直惦记着女儿,担心得都躺床上起不来了。孔令华看在眼里,心里头那个急啊,别提多难受了。

38军的领导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迅速采取了行动,给李敏一家伸出了援手。他还亲自去北京军区找领导秦基伟,请求他给予帮助……

【毛主席夸赞孔令华是个好人】

1971年那会儿,李敏和孔令华可真是忙得团团转。

孔令华在三月初那会儿,突然间收到了要去38军报到的通知。他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一开始呢,他是在113师的宣传科忙活,没过多久,又被调到了338团继续他的工作。

在军队中,孔令华可真是忙得团团转,他总是给各个团长以上的干部讲解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知识。而且孔令华这人特别低调,不会因为自己是领导或是毛主席的女婿就摆架子,他常常跟大伙一起排队吃大锅饭。

所以孔令华经常忙得连家都顾不上回,但他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普遍好评。过了好几十年,38军里的那位李副军长提起来孔令华的工作,还是直夸好。

说实话,孔令华能到38军,那全是毛主席的安排。看到孔令华这么积极努力,工作干得那么出色,毛主席心里别提多乐呵了。他还特地让王海容给38军的领导打电话,一个劲儿夸孔令华,说他是个难得的好青年。

“是个不错的人吧”?这话听起来简单,但意思挺明了。就是说,这个人啊,性格挺好的,待人接物都挺和善,没啥坏心眼。他不会故意去坑你,也不会背后给你使绊子。总的来说,跟他打交道,你心里头会踏实,觉得这人靠谱。所以,当你听到有人说“是个不错的人”时,你就知道,这是对那人的一个挺中肯的评价。没啥华丽的词藻,也没啥夸张的修饰,就是实实在在的,觉得这人还行,挺好的。

这句话初看之下挺普通的,没啥分量,但孔令华心里清楚,这可是毛主席给他的最高赞扬。就连徐向前元帅,也曾被毛主席夸过是好人,由此可见,这夸赞的分量可不轻。

当然,孔令华没法回去,所以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压在了李敏的肩上。

有天,孔淑静正在忙活着工作,突然间她感觉腿一软,站不住了。原来是腿关节那里疼得要命,她根本动都动不了。可这时候孔令华正忙得团团转,没办法脱身。没办法,只能叫上李敏,让她去帮忙照看一下孔淑静。

然后,李敏赶紧带着孔淑静去了医院。一检查,结果孔淑静的抗链球菌“O”溶血素指标超高,连医生都愣了,赶紧吩咐李敏带孔淑静去304医院瞧瞧。

俩女孩碰到病痛,直接抱头大哭起来。说实话,李敏的身子骨也挺弱的,老得往301医院跑,不是治病就是住院调养。

之后每次聊起那次遭遇,他们俩都会笑个不停,生活中的那些小坎坷,根本难不倒她们!

【孔令华在唐山大地震中立下功劳】

1976年7月28号那天,唐山遭了大灾,地动山摇,发生了强烈的地震。

孔令华那时候是38军113师338团的副政委,国家遇到麻烦,他二话不说,立刻带着队伍,当天就急匆匆地赶到了唐山。

一到唐山,孔令华急得连防毒面具都忘了戴,立马动手跟大家一起刨尸体,救被埋的人。他那两只手,挖得都破了皮,血肉都露出来了。

到了晚上,孔令华突然烧得厉害,可能是吸了太多灰尘闹的。但那时候医疗条件真的不行,孔令华又怕拖累大家,就自己跑到上海医疗队那儿,随手抓了些氯霉素,直接吞了下去。

但孔令华并非医生,对药物用量一无所知,结果不小心吃多了,一下子就休克了。大家见状赶紧把孔令华送到北京302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他的白血球极低,情况危急,差点儿就没命了。

李敏吓得不行,但倒霉的是,她那时候正生病呢,没法去302医院。她赶紧求孔淑静帮忙跑一趟,孔淑静一听,二话不说,立马就往医院奔,去看望她哥哥。

还好,孔令华经过紧急救治终于捡回了一条命。他一醒过来,就立刻询问起唐山地震的救援进展如何。

这家伙,生病了都闲不下来,心里还是装满了事儿!

没多久,唐山地震的救援行动就收尾了。接着,党、国家和军队在人民大会堂一起开了个表彰大会,还特别请了孔令华去参加。

但孔令华就是不肯去,他非要郭忠田团长去。可郭团长那会儿并没参与救援,全程都是孔令华带着队伍干的。因此,郭团长就说,还是孔令华去比较合适。

孔令华不想去,主要就是因为两个原因:

首先,孔令华觉得自己在比赛中途受了伤,再去参加确实不太合适。

另外,郭团长作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理应出席这次大会。

孔令华多次劝说后,最终郭团长决定出席这次大会。大会上,郭团长得到了周总理的夸奖。

孔令华心里头一点也不觉得有啥可惜的,虽说这回立功的是他,但38军是个大家庭,谁去执行那任务,结果都一样好。

【38军领导为李敏提出1个请求】

1976年9月9号,咱们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离开了我们。

爸爸走了之后,李敏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下更是急得不行,直接病倒了。她心里其实早有点数,因为上次去看爸爸时,爸爸老问她今年多大了,李敏就感觉爸爸脑子不太清醒了。

但李敏压根儿没想过,这事儿会这么快就到来了。

后来,妈妈贺子珍突然间生病了,是中风引起的半边身子不能动。这事儿让李敏心里头特别难过,她不顾自己也在生病,硬是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来回跑。

孔令华对妻子感到十分怜惜,她本来就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再加上最近一堆事儿压着她,李敏就更不想开口了。偏偏孔令华的工作还特别忙,家也离得远,根本没法好好陪在妻子身边照顾她。

为了给李敏治病,孔令华真的下了不少功夫,他带着李敏到处找医生,中医、西医都试过,甚至还尝试了气功疗法,但遗憾的是,这些方法都没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1979年,因为贺子珍有个心愿,就是想亲眼看看毛主席的样子,所以中央就安排她去了北京休息养病。这其实就是为了满足她的这个愿望。

李敏心情好得很,身体也日渐康复。妈妈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李敏整天都乐呵呵的,隔三差五就往医院跑,去看望妈妈,每次都拎着一大堆好吃的给妈妈带去。

幸福时光匆匆流逝,心愿一了,贺子珍便又回上海静养去了,李敏也只能硬着头皮,心里头时刻惦记着母亲。

1981年的某一天,李敏冷不丁听说妈妈身体又不对劲了,本来以为前段时间调养得挺好的,没想到突然间就又不舒服了。

李敏一听妈妈病了,心里急得也生了病。这下可好,孔令华两边都得操心,一边是生病的妻子,一边是生病的妈妈,他只能在工作单位和家里不停地两头奔波。

那时候,38军的领导对孔令华特别上心,连他家里的事儿也都知道了。听说贺子珍病了,李敏也跟着不舒服,孔令华忙得团团转。38军的领导一看这情况,心想得帮帮李敏他们一家。想了想,他就跟北京军区的头儿秦基伟提了个要求:

把孔令华调到了北京卫戍区任职。

说到为啥,其实挺直接的:

首先,把孔令华安排到北京卫戍区工作,这样他家就近了,能减轻他和李敏的不少压力。李敏有人帮忙照看,就能专心去料理她妈妈的事务,孔令华呢,也能轻松地顾得上家里的事儿。

另外,让孔令华去北京卫戍区,不光是为了家里的那些事儿,更是为了他的工作和未来。孔令华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去了北京卫戍区,他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发展得更好。

这事儿没多久就传到了上头,北京军区的头儿秦基伟一了解到具体情况,立马就给了回复:

没问题,我同意这个观点。

李敏知道这事儿后,心里特别感激38军的那位领导。李敏这人,心思细腻又善良,她懂那位领导是为了帮她,才去跟秦基伟领导说的。

没多久,调动通知就到了,孔令华被安排去北京卫戍区的政治部搞宣传工作。一到岗位上,孔令华立马显现出了出色的工作本事。不光他自己的考核成绩很好,就连他帮忙辅导过的班里同志,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结果,孔令华赢得了上级和同事们的普遍称赞。

【贺子珍的离世使得李敏很是遗憾】

1984年的某一天,李敏正忙着在家帮孩子温习功课,没想到突然间接到了一个来自中央的电话。

贺子珍病情严重,中央急电李敏一家,让他们赶紧去上海见最后一面。李敏一听电话,整个人都懵了。孔令华见状,二话不说就开始打包行李,拉着李敏直奔机场,搭乘专机赶往上海。

真无奈,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已经没法挽救了,没过多久,她就离开了人世。

妈妈走了以后,李敏心里头特别难过,但更多的是觉得可惜。主要是,妈妈临走前,李敏啥交代的话也没听到。

说到这事儿,李敏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她本以为到了上海,看到妈妈状态还行,甚至有点好转的样子,就琢磨着妈妈身体应该没事了,肯定是挺过那难关了。因此呢,也没跟妈妈多说什么心里话。

说真的,这事儿哪能怪李敏啊?

常言道,事不关己,就不知道那滋味有多难受。

大家总觉得,李敏的事儿,没人能懂她的感受,所以都纳闷她咋能把那么重要的事儿给忘了。但要是这事儿摊到我们自己家人头上,那就全乱了套,根本顾不上按规矩来。因为我们心里头,都是盼着亲人能挺过难关,谁也不想让他们急着去交代什么后事。

尽管贺子珍没给李敏说啥临终的话,但咱们可以把好多事儿都当成是她给李敏的交代。

首先说说遗产这事儿,贺子珍留下的东西真的不多,最值钱的也就那台大彩电和手提录音机了,而这些都是用毛主席留下来的钱买的。

李敏心里清楚,这些东西都挺有价值的,但她不打算留着自己用,干脆一股脑儿全捐给了医院。至于她剩下的遗产嘛,也就是三大箱子里的那些杂物了。

不过箱子里头装的东西并不是啥值钱的宝贝,就是贺子珍平时穿的衣服、几套制服,加上单位发的几本政治学习书和几封信、照片啥的。

李敏心里头最宝贝、最想传下去的东西,就是毛主席赠给贺子珍的那条丝绸手帕和红色毛毯。

尽管红毯被烧出了洞,丝绸手帕也磨得不像样了,可这些东西在李敏眼里,全都是无价之宝。

没过多久,按照中央的指示,李敏把妈妈的骨灰安置在了八宝山。接着,她又把妈妈的照片摆在了客厅东墙柜子那儿。照片里的贺子珍,虽然头发已经全白了,但笑容满面,看起来特别自然。客厅西墙上,李敏也挂上了爸爸的照片,他看起来也是开开心心的,一副洒脱的样子。

按李敏的说法,尽管爸妈已经不在了,但看看他们的照片,就像他们俩一直陪在身边,对着照片笑笑,心里也挺暖和的。

【李敏没有参加韶山毛主席铜像落成典礼】

1985年的时候,孔令华的工作有了点变动。由于他是北航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就被安排到航空部的系统里去上班了。

但这种调动毕竟只是个权宜之计,孔从洲提议儿子不如去政治学院当个老师,孔令华听了也点头赞成。

但那时候政治学院有个规矩,不收还在军队里转岗的现役军人做老师,所以孔令华没能当上教员,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但老话常谈,上天总会留扇门给有才能的人,有真本事的人不管到哪都能崭露头角。

1990年10月份,孔令华跑到深圳去,开了家叫深圳瑞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公司。说实话,不光是李敏,就连孔令华自己也觉得,他更适合搞学术研究。但人生嘛,总是充满各种想不到的事儿和得去面对的难关。

开公司,最关键的就是得有钱。有了钱,孔令华就能着手研究毛泽东和科学事业那些事儿,还能推广马列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

为了达到那个宏大的目标,孔令华特别忙,经常是两三个月才抽空回趟家。但每次回来,他都会记得给李敏捎点好吃的,搁冰箱里,让李敏慢慢享用。

李敏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看着老公那么累,可打从1977年起,她就基本告别职场了,全心全意扑在了家里,所以在工作这块,她实在是没法给老公太多助力。

李敏心里挺过意不去的,因为她得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实在没法分心去好好照料公公婆婆。她只能隔段时间,就去探望一下他们。

碰到这事儿,孔淑静二话不说,主动挑起了照顾爸妈的大梁,李敏心里头对这个小姑子是满满的感激。孔淑静呢,也是一点不抱怨,觉得只要家里人都能好好的,这就挺让人心满意足了。

1993年,为了庆祝毛主席诞生100周年,他老家那边的人特地请李敏回去看看。李敏开始有点拿不定主意,但孔令华一个劲儿地鼓动老婆出去逛逛。一是能瞅瞅咱们国家的大好风景,二是还能参与些活动,长长见识。

没过多久,韶山上毛主席的铜像就建好了。韶山的老百姓特地请了李敏来参加落成典礼,可李敏哪儿也没去,她觉得,自己在心里头怀念怀念,这就足够了。

说到想念家里人,想必咱们心里头都能体会到那份滋味,李敏呢,她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孩子,她也有同样的感受。

说到家人和那份心里的牵挂,其实大家都一样……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