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某一天,邓公意外地收到了彭德怀大将侄女彭刚写来的信!
邓伯伯,我是彭刚,现在真心希望您能以中央的立场,再好好看看彭德怀伯伯的那个案子,给他一个明确的说法。他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军人,一辈子都在为人民忙活,真的不该受这种冤枉啊。
那时候,邓公在陈云还有好多领导的帮忙下,没多久就又出来工作了。他和陈云一起,给那些被冤枉的人讨回了公道,也让那些老一辈的革命家重新得到了清白。
收到彭刚寄过来的信,邓公觉得这事儿挺重要的。
他先找陈云、华老和王震他们聊了聊,问问这事儿该咋处理,然后就照着大家的点子去做了。
陈云首先站了出来,他觉得得给彭德怀元帅恢复名誉,好好纠正下当年的错误处理。那会儿的事情,确实做得不对,得给人家一个公道。
很多人都支持这个看法,觉得应当这么做,邓老也认为应该给彭老总恢复名誉。
不过,有些老同志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妥。毕竟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事情已经有了定论,那事儿闹得动静可不小。要是现在翻案,党和中央的威信肯定会受影响,这么做实在不太恰当。
汪东兴对这事挺不赞同的,他和毛主席关系铁得很。在他看来,这么做就是背离了毛主席定的方向。
了解了大家的态度后,邓公在中央的一个工作会议上,特地挑出来讲了讲这事儿。
他讲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事儿没法不承认。彭德怀同志可是我党和军队里出色的领头羊之一,给咱老百姓、给国家立下了大功。以前因为某些搞错了的事儿,大家对他有了误会,咱们不能一直让这误会挂着。”
邓公提到的那件出问题的事儿,就是说那次大型会议,那会儿开始对彭老总进行批评。
在会上,他直接说了这事儿,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他的态度:过去的错误得面对,不能躲。只有这样,那些受过委屈的人心里才不会难受。
这次会上,关于给彭老总平反的事儿,还没板上钉钉。有些不一样的声音,一些保守的人觉得,这事儿缓缓再说也不迟,现在急着办,影响确实不咋好。
不过,邓公立场很硬气,他觉得这事儿不能再拖了,得赶紧搞定。
多亏了邓公的执着,大伙最终都点头赞成先翻看一下彭老总的案件资料,把事儿都弄明白了,然后再商量怎么办。
那时候,汪东兴和陈云两个人一起管这事儿。本来,华老是想让汪东兴一个人来弄的,但因为他态度太直白了,怕有偏见,所以就决定让他们俩一起来负责。
翻看那些专案文件时,他注意到,庐山会议过后,邓公其实也对彭老公有过不同意见。在那些文件里头,有邓公亲手写的东西,清楚表明了他的立场,说白了就是不支持彭老公。
汪东兴把资料递给华老,华老翻看了一下,眉头就皱了起来,轻声自言自语:“你之前还反对,现在却说要平反,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
后面的会上,大家又一次把给彭德怀元帅恢复名誉的事儿给摆到桌面上来了。
这次,汪东兴翻出了之前搜集的资料,直接跟邓公说:“记得那时候,你也是站在反对彭德怀那边的。”
碰到这事儿,邓公没躲闪,直接在会上,跟大家伙儿坦白了这事儿。
他很认真地讲了这样一番话:
我也会犯错误,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在那个情境下,不止我一个人,很多人都讲了不是心里想说的话,做了不愿意做的事。既然错了,就不能躲,不能光顾着面子,让错误一直存在。
共产党人呢,就是一心一意给老百姓办事的。要是犯了错,改了就好,没啥大不了的。可要是明知有错,却装作没看见,不去纠正,那绝对是不行的。”
他之所以想给彭老总平反,其实跟他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也有很大关联,邓公心里明白这一点。
他特别能体会到彭老总那时候的处境,就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另外,邓公那时候刚重新开始工作没多久,也需要处理这类事务。
要想让大家信服,就得赢得更多人的点赞。有责任心,有决断力,还有行动力,这些都得靠一件件实事来证明。
1978年12月23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结束,会上重新审视并改正了之前对彭老的错误判断。他为咱们中国的革命事业拼了命地付出,这种大功绩,咱得一直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