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营报》,当地时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进行了交谈,双方同意取消去年10月起欧盟征收的电动汽车关税,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去年10月,中方曾提出,愿意以不低于3万欧元的价格,向欧盟出口电动汽车,换取欧盟豁免额外关税。

很显然,欧盟在新能源汽车进口方面对中国进行了较大让步。是什么让欧盟改变了态度?显然,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让欧盟感到了危机,不得不和中国抱团取暖。
其实中美俄欧这四方,始终存在着微妙的动态平衡:如果美国联欧,中国就联俄,美国联俄,中国就联欧。这一微妙平衡能够达成的根源,在于俄罗斯是欧洲的死敌,这使得美国不可能同时联欧又联俄,只能二选一,这就给了中国可操作的空间。

咱们回顾一下最近几年的国际局势就明白了。2020年拜登上台后,强力修复美欧关系,中欧投资协定也因此搁浅,后来一年不到,俄乌冲突爆发,欧洲为了安全考虑,不可避免地倒向美国而中国开始与俄罗斯“肩并肩,背靠背”。这就是美国联欧,中国则联俄。
而现在,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特朗普又上台了,再次力推“联俄制华”,美俄关系迅速升温,欧盟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则让欧盟面临巨大的经济危机。安全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冲击,欧盟自然想到了中国。而中国同样承受美国的关税重压,自然和欧盟一拍即合。

那么,中欧这波蜜月期能持续多久,会不会未来民主党重新上台,修复美欧关系,欧盟又像上次拜登上台那样,迅速撕毁与中国的经贸协定?
应该说,经过特朗普的一番折腾,欧盟不仅在安全上追求自主,经济自主也将提上日程。美国国内的撕裂,这是一个事实,不以欧盟的意志为转移。而美国国内政策的撕裂,必然导致对欧政策摇摆,如果欧盟再把鸡蛋放在美国这一个篮子里,将极大削弱自身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所以未来即便亲欧派重掌美国政权,欧盟也会心怀警惕,在中美之间搞平衡外交,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那么,中欧的走近,会不会影响中俄关系?应该说不会,道理和欧盟是一样的:经过美国两党对俄政策的反复,普京也不会把“宝”全押在白宫那边。更何况,特朗普“联俄制华”声势很大,但最终能否开花结果,其实还很难说,最近特朗普不就把对俄制裁延长一年了吗?其实最最关键的是,中俄都被美国视为自身霸权的巨大威胁,谁单独跟美国媾和,最后都会被美国各个击破。“唇亡齿寒”的道理,普京不会不知道。
咱们回过头来再看欧盟。遥想当初美国布下俄乌冲突这个陷阱时,欧盟因为安全需要,不得不倒向美国,失去战略自主性,当时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曾哀叹“组建欧洲共同家园的梦想破灭了”。现在欧盟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就应该牢牢抓住中国递过的橄榄枝,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而中国支持欧盟自主化,则可以分化欧美,减轻自身的战略压力。所以中欧合作,绝对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希望欧洲各国认清形势,团结一致,并且不要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