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拉伤肌肉韧带别怕!急救+恢复攻略,让你少遭罪

徐孟医生聊疼痛 2025-04-11 17:39:04

最近,身边一位热爱跑步的朋友小李(化名)向我吐槽了他的“惨痛”经历。小李是个跑步发烧友,每天坚持晨跑5公里,周末还会挑战半程马拉松。然而,一次常规的晨跑中,他因急于冲刺PB(个人最好成绩),在最后1公里突然加速,结果右腿小腿肌肉传来一阵剧痛,当场踉跄摔倒。经医生诊断,小李被确诊为小腿肌肉拉伤伴韧带轻微撕裂,不得不暂停跑步一个月,还要配合康复训练才能恢复。

小李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兴起,跑步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但因准备不足、动作不当或过度训练导致的肌肉、韧带拉伤案例也屡见不鲜。那么,当跑步后出现肌肉或韧带拉伤时,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份“急救+恢复”全攻略。

第一步:急性期处理(伤后24-72小时)

关键词:冷敷、制动、抬高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可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制动:避免继续活动,必要时使用弹性绷带或护具固定受伤部位,防止二次损伤。抬高:将受伤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

⚠️误区提醒:不要立即热敷或按摩,否则可能加重出血和肿胀!

第二步:恢复期训练(伤后1周起)

关键词:循序渐进、专业指导

轻柔拉伸: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进行缓慢拉伸,帮助恢复肌肉弹性(如站立位踮脚尖、坐姿屈膝拉伸等)。力量训练:针对未受伤部位进行适当力量训练,保持整体体能(如平板支撑、靠墙静蹲)。康复运动: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平衡训练等,预防再次受伤。

⚠️注意事项:恢复训练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切勿急于求成!

第三步:预防胜于治疗

关键词:热身、科学训练、装备选择

充分热身:跑步前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开合跳)5-10分钟,激活肌肉和关节。科学训练:遵循“10%原则”(每周跑量增加不超过上周的10%),避免过度疲劳。选择合适装备:根据脚型选择缓震跑鞋,必要时佩戴护膝、护踝等防护装备。

⚠️高风险人群:久坐族、体重超标者、膝关节曾受伤者需格外注意!

小李在康复期间,严格遵循医生建议,并请教了专业跑步教练。他不仅学会了正确的跑步姿势(如前脚掌着地、躯干稳定),还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提升了身体控制能力。如今,小李不仅重返跑道,还成为了一名跑步教练,经常提醒学员:“跑步不是拼速度,而是拼科学!”

跑步是一项“长跑”运动,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当身体发出疼痛信号时,请务必停下脚步,倾听身体的声音。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跑步的终极目标!

如果你也有过跑步受伤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恢复心得,让我们一起科学跑步,远离伤病!

跑步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愿每一位跑者都能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这份运动的快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