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遇刺已是奇闻,更为离谱的是,100多个侍卫居然都在看热闹

左都御史有料 2025-03-29 17:56:47

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二日,正值春耕之际,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嘉庆皇帝照例要行亲耕礼,这一天他从圆明园回紫禁城斋戒。当他乘舆进入神武门内将至顺贞门时,一个歹徒手持利刃突然从西大房后冲出,直扑嘉庆帝。这一事件,就是著名的“禁门之变”。

历史上,皇帝在宫内遭遇行刺的案例并不多见,嘉庆帝算是遇上了。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嘉庆帝身边的一百多个侍卫,以及御前大臣等,居然胆怯退缩,没人主动站出来护驾,这让嘉庆帝脸面大失。

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行刺皇帝?

行刺嘉庆帝的是一个名叫陈德的人,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只有与皇家有深仇大恨的,才会不计后果地去做出行刺皇帝的行为。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德与皇家根本没有任何私人恩怨,官府也没招他惹他。

陈德,原名陈岳,乾隆二十二年生于北京,他的家庭成分比较低贱,属于最下层的奴仆群体。他的父母是旗人松年的家奴,五岁的时候,松年被外放为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陈德一家人随家主至山东任所。

乾隆五十二年,陈德的父母先后病故,此时的他已经娶妻生子。由于在山东无法谋生,便与岳母、妻子回北京,投靠外甥、内务府正白旗护军姜六格,并先后在侍卫宗室绷额布、兵部笔贴式庆臣,以及内务府造办处笔贴式于姓家服役。

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二年,陈德跟镶黄旗包衣管领常索在内务府服役。从陈德的工作履历来看,他应该是一个经常跳槽的人,大致可以认为,他本人的性格可能比较极端,难以与家主相处。

在内务府服役期间,陈德有了经常出入宫中的机会,这也为他日后行刺嘉庆帝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嘉庆三年至八年二月,陈德又跳槽到了粤海关监督王姓的家中当厨役,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岳母身患重病,儿子年纪也幼小,一家的担子全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微薄的收入让陈德陷入经济困境,所以时常酗酒歌唱,神经似乎出现了问题。

这样的人肯定是没人敢用的,家主将其解雇,陈德完全丧失了生活来源之后,思想很快就出现了极端化。他认为活着还不如死了清静,但是就这么死了好像又不值,于是便萌发了报复官府、行刺皇帝的念头。

陈德暗中发誓:“我将来总要一硬对,哪怕官员们,拿刀扎死了一个与我抵偿,扎了两个,我抵偿了还便宜一个,若扎四五个,我就便宜好几个。我就在这几天内,总要闹事。”

也是凑巧,就在陈德发誓的第三天,也就是闰二月十六日,他在北京见到了街头垫道,并听闻皇上将于二十日回宫,于是他事先从东华门潜入紫禁城。

陈德行刺的过程让人大跌眼镜

嘉庆时期,官场已经十分腐败,当时的紫禁城门禁更是十分涣散。因禁卫的松懈发生过几次重大事故,就在陈德行刺发生前不久,嘉庆帝谒东陵,紫禁城内的炭库失火。在嘉庆帝驾幸南苑的途中,发生了御轿竿脱肩事件。因此,兵部尚书、掌銮仪卫事大臣的丰绅济伦被革职问罪。

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二日,嘉庆帝在顺贞门遭遇陈德行刺,在场的各门护军、侍卫多达100多人,他们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傻乎乎站在那里任陈德挥刀乱刺,也无人上前阻拦捉拿。

关键时刻,还是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珠尔杭阿、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桑吉斯塔尔6个人,上前阻拦,围捉陈德。陈德奋力拼搏,但寡不敌众,被定亲王绵恩拿住。

嘉庆帝亲眼目睹了陈德行刺和绵恩等抓捕的全过程,此刻他的内心是崩溃的,堂堂的大清皇帝遇刺,这么多的侍卫、大臣居然无动于衷,只有6个人站出来护驾,这笔账事后肯定是要算清楚的。

陈德被捕之后,由大学士、九卿会同审理,陈德也供认不讳,说背后无人指使,就是他生活过不下去了,要报复当今皇上。

不久,陈德被凌迟处死,两个儿子由于未成年,按说没有达到量刑标准,只能按律监禁,成年后充军伊犁。但是行刺皇上乃是诛灭九族的大罪,陈德的两个儿子仍处以绞刑。

处理完陈德,嘉庆帝马上下达谕旨,首先是向天下臣民表达出自己“必有失德之处”,日后当谨身修德勤政爱民。然后才将矛头指向了哪些看热闹的侍卫大臣。

定亲王绵恩、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珠尔杭阿、扎克塔尔、桑吉斯塔尔同擒逆犯,分别加恩赏赐。嘉庆帝说,这六个人不是自己的侄儿,就是他的额驸或亲戚,他们主动站出来,“固应休戚相关”。

而其他人当中,也有不少是至亲,难道就没有君臣情分了?现在皇上被行刺尚且如此,如果是其他国事那更不是漠不关心了。

嘉庆帝在上谕中措辞严厉,相关人员也受到了革职处分,下部议罪的惩罚。但是大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没有救药了,十年之后,也就是嘉庆十八年,发生了更让人骇人听闻的“癸酉之变”,农民起义军居然打进了紫禁城。要说嘉庆帝真是个苦命的人,大清开国以来的丑事都让他给遇上了。

0 阅读:108
评论列表
  • 2025-04-11 18:24

    肯尼迪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