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物娱记
编辑|人物娱记
2025年3月25日,一部名为《棋士》的现实主义罪案剧以双平台同步首播的方式闯入公众视野——央视八套黄金档与腾讯视频的联合排播,打破了央视近年来以主旋律剧集为主的播出惯例。
这部由王宝强监制并主演的剧集,不仅是其阔别电视剧领域12年后的回归之作,更因开播48小时内虎扑评分飙至9.4、全网有效播放量突破1.40亿的亮眼数据,被网友称为“2025年国产罪案剧的标杆”。

为何央视会为一部悬疑题材破例?王宝强为何选择以“反派”角色重返小荧幕?这部作品能否复刻2023年《狂飙》的现象级热度?
自2013年主演《隋唐演义》后,王宝强再未涉足电视剧领域。
这12年间,他从喜剧演员转型为导演,凭借《八角笼中》斩获20亿票房,更以《唐探1900》跻身“200亿票房俱乐部”。

025年3月20日腾讯视频“X剧场”的官宣定档发布会上,王宝强以监制兼主演的双重身份亮相,宣布《棋士》将作为该剧场2025年的开篇之作。
发布会上,他直言:“这次回来,是想证明演员的厚度不仅限于电影。”
为了塑造剧中“崔业”这一复杂角色,王宝强提前半年拜师围棋九段,并在广东江门新会区的城中村租住三个月体验生活。
剧组人员透露,他甚至在片场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扭曲微笑”,以求精准展现人物黑化后的癫狂状态。

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最终在剧中化为极具张力的表演,从被校领导当众羞辱的窝囊教师,到利用围棋思维策划犯罪的“棋局操盘手”,王宝强仅凭含胸驼背的体态和游离眼神,便将小人物的窒息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棋士》的核心设定充满隐喻,围棋教师崔业因一场信用社劫案被迫卷入犯罪,却意外发现棋盘上的“气”与“势”竟能应用于罪案策划。
剧中,361个棋盘交叉点暗合案件线索,而“落子无悔”的围棋规则则成为人物命运的注脚。

例如首集的高光片段中,崔业为给重病儿子筹钱,被迫在富商面前下假棋。他颤抖的手与棋盘上刻意错位的黑子,将底层生存的挣扎与道德困境推向极致。
该剧的创作班底亦彰显野心,监制韩三平将电影级镜头语言注入剧集。
首版预告片中,王宝强透过糊着旺仔牛奶广告的破窗窥探外界,荒诞与罪恶的反差瞬间立住剧集基调。

编剧团队则由围棋专家与刑侦顾问组成,确保犯罪逻辑与围棋策略的严谨融合。
例如第四集中,崔业利用“打劫”战术制造警方侦查盲点,其精妙设计被网友逐帧解析为“犯罪版围棋教科书”。
《棋士》的取景地广东江门新会区,剧中信用社劫案拍摄于古榕路的旧不动产登记中心,潮湿的骑楼街道与斑驳墙垣为罪案蒙上黏腻的压抑感。
而崔业儿子住院的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旧址,更因本地观众“认出自家楼下”的共鸣登上热搜。
导演房远坦言:“南方小城的闷热与困顿,是滋生崔业这类人物的土壤。”
这种地域特质亦渗透至文化细节,剧中崔业与同伙作案前竟先去妈祖庙求签,得到“一心向善终得报”的签文后,他嗤笑“电脑算命你也信?”——这种混杂迷信与荒诞的行为逻辑,恰是市井生存智慧的黑色写照。
而当崔业为掩盖身份,用破盆遮脸绑架旧同事时,喜剧元素与犯罪悬疑的碰撞,竟衍生出独特的“反差萌”效果。
《棋士》开播后,豆瓣小组热帖不断,最热话题直指“能否复制《狂飙》神话”。尽管题材差异显著,但两者在“反派成长史”的脉络上确有相通之处。
不同的是,《棋士》更侧重知识精英的犯罪逻辑,当崔业用围棋术语解释“弃子争先”的犯罪计划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罪案设计,更是对功利社会的尖锐讽刺。

社会学家指出,该剧的高共鸣度源于对集体焦虑的精准捕捉,职场霸凌、医疗负担、亲情绑架……崔业的每一次“落子”,都是普通人在系统性困境中的绝望反击。
正如剧中崔业哥哥(陈明昊饰)的质问:“如果法律救不了你儿子,犯罪就能吗?”——这种法理与人情的撕扯,恰是当下价值观冲突的缩影。
作为腾讯视频“X剧场”的年度首作,《棋士》背负着延续《漫长的季节》《繁城之下》口碑神话的压力。

该剧场总制片人曾表示:“我们拒绝套路化悬疑,要让人性实验成为叙事核心。”
这一点在《棋士》中得到印证,当崔业在黑板上画出犯罪路线图时,镜头缓缓推向棋盘特写——个体的堕落与时代的病症在此重叠。

截至3月31日,该剧集均播放量稳居周榜榜首,豆瓣虽未开分,但短评区已被“五星预定”刷屏。
若后续剧情保持现有水准,《棋士》或许真能如网友所言:“用361个交叉点,撬动国产罪案剧的格局”。而王宝强的这场“回归棋局”,已然落下制胜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