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德国在这一天集结了190个师的兵力对苏联不宣而战。截至7月9日,苏联大将巴甫洛夫麾下的西方面军67万人,仅仅在和德军的先头部队只交手了短短的17天,就先后损失了42万之众,平均每天伤亡2.5万人。这已经不能称之为战争,而是一边倒的屠杀。这一战也成为了苏联近代史中前所未有的惨败,也是苏德战争初期的第一场失败。你要说1939年底苏联入侵芬兰的冬季战争,70多万人打30多万的芬兰,虽然苏联也伤亡了30多万人,但总体上来说,这30多万人的伤亡数字,好赖也是打了100多天才造成的,而如今巴甫洛夫你好赖也是苏联名将,更何况麾下西方面军拥有装备精良的67万部队,你却连一次像样的阻击都没打,17天就全军覆没。这究竟是德军的装甲集群太过犀利,还是巴甫洛夫大将徒有虚名呢?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开启东线战场第一战明斯克战役。
提到巴甫洛夫,在苏联那也是绝对响当当的牛逼人物。1936年,巴甫洛夫以苏联军事顾问的身份参加了西班牙的窝里斗,他指挥着苏联的坦克部队采用了最引以为傲的步坦协同战术,把意大利人皮薄馅大的轻型菲亚特坦克群,打得只剩下四处逃窜的份。旗开得胜的巴甫洛夫回国后,还被斯大林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就是这一战,也让巴甫洛夫坚定不移的认为,坦克在未来战争的最大作用就是配合步兵作战,进而他不断地完善步坦协同作战方向。他的这一理论不但得到了军界内保守派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收获了斯大林的独家青睐。
但是,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中,充分证明了巴甫洛夫的这种装甲作战理论极度落后于德军的闪击战。巴甫洛夫的步坦协同理论之所以能在苏联的军届内大行其道,和一个在1937年的大清洗中被枪毙的元帅密不可分,它就是苏联新型装甲纵深作战理论的积极推广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这位军事战略家被枪毙后,苏联的装甲纵深理论发展一下子就被德国人远远的甩在了身后,而此时人气颇高的巴甫洛夫则在苏联装甲部队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占据了很大比重的影响,尤其是二战初期德国闪击波兰和法国战役中的巨大成就,要说其他各国不眼红不嫉妒呢,纯属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苏联人被深深的震惊和刺激到了,于是也开始大规模的组建自己的独立坦克部队。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巴甫洛夫辛辛苦苦组建的坦克部队,却在已经具备现代化战争雏形,二战中只是作为步兵的辅助作战工具。更加没想到的是,这位苏联装甲部队的掌门人和德军的闪击战才一个照面,自己67万的西方面军17天就宣告全军覆没,首战失利的巴甫洛夫大将,以及西方面军的众多将领也被苏联人扣上了懦弱无能。背弃军人职责的帽子,一众主要将领立即从前线被召回,刚一到莫斯科就被内务人民委员会全部处决。
曾经威风八面的将军们此刻虽说没被剁成肉泥扔入菜盆,但是也没好到哪里去。西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的尸体执行完毕后,直接就被扔进了垃圾堆任人参观,这样的下场不仅让所有人是唏嘘不已,其实西方面军的首战惨败,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都知道,这个错误不能全部安在巴甫洛夫的头上,难道拥有生杀大权的苏联高层和总参部,你们就能逃脱直接关系吗?
二战爆发的一年多来,随着德国国防军各兵种之间的无缝战术衔接,再加上德军的闪电战,在实战中的不断完善下,换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阻挡德军初期势如破竹的攻势。巴甫洛夫的这一次重大失利,直到离世25年后,苏联人才为他恢复了英雄称号,和军人荣誉。巴甫洛夫的67万方面军是如何全军覆没?这场大战究竟他是怎么打的?
1941年的6月21日,边境要塞布列斯特。这一天正值礼拜天,苏联士兵们有的坐着火车回家团聚,有三三两两斗着地主的,有下象棋的,也有排练歌舞晚会的。边境的要塞内没有一丝异样。但是就在当天晚上九点许,隶属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第六集团军的一名德国士兵利斯克只身一人悄悄地游过布格河,抵达河东岸的索卡尔。利斯克慌忙地告知守卫苏军,德国将在明天凌晨四点秘密入侵苏联。守军自是不敢大意,立即将这个消息层层传到了莫斯科。但是斯大林听后却是怎么都不相信,这一定又是英国和德国的间谍的假消息,立即命令对利斯克严加审讯。
这一下可是苦了这位西方的共产主义者,当边防战士把审讯的结果反馈莫斯科斯大林立即召集核心高层开会,再经历过两个小时的讨论后,终于得出了这个结果,德国人确实极有可能会在6月22日进攻苏联,于是立即发电西部边境的各个军区,命令边境全部部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另外还附加了一条要人亲命的重要指示,德军只是有可能挑起战争,任何部队不能主动开第一枪。这也就导致了开战初期德国的轰炸机可以长驱直入,逐点轰炸了苏联的多个金融机场和重要城镇。这一点也侧面反映了斯大林在苏联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力,这为之后的动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咱们回正题,由于莫斯科发布的这一命令时间太晚,苏联的通信系统又遭到了潜伏在苏联第五纵队的蓄意破坏,直接导致苏联西部边境部队在命令发出两个小时后,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一点才陆续收到,而这时距离德军发起总公的时间只剩下了两个小时,更让人无语的是苏联多数的边境部队,一直到战争完全爆发了,这条备战的命令却迟迟未能传到他们的指挥部。可在黑暗笼罩下的多处边境线上,300多万德军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入侵准备。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元帅死死盯着手表上的指针,等待总攻倒计时的那一刻。德国为了这次的入侵计划,在边境上集结了南北、中三个集团军群,一共13个集团军,39个军,125个师。冯.博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担任进攻主力。
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第四、第九两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军,共计16个军50个师,总兵力75万人,同时还有第二集团军为后备兵力。不过这个第二集团军并没有参加明斯克战役,一直在后方是养精蓄锐。担任中央集团军群的左右护法,分别是古德里安大将指挥的第二装甲集群,担任自己的右户法。霍特老爹指挥的第三装甲集群则为自己的左护法。这两个装甲集群麾下共计九个装甲师、六个摩托化步兵师和德军东线战场上的唯一一支骑兵师。两个装甲集群的兵力和装甲数量几乎相等,坦克总计1940辆,其中性能相比较好的三号、四号坦克一共1306辆。
中央集团军群除了强大的陆战部队外,还有一支由凯瑟琳大将指挥的第二航空队,为其提供空中轰炸、火力掩护和支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沿着比亚韦斯托克占领明斯克之后拿下斯洛蒙斯克为基地,向维亚济马推进,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而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攻的路线上,则是驻防在维亚斯托克一带的苏联西方面军由苏联大将巴甫洛夫担任最高指挥官,西方面军麾下分别由第三、第四、第十、第十三四个集团军组成,外加各个集团军的直属部队,共计兵45个师,其中25个步兵师,13个坦克师,七个摩托化步兵师,总兵力67万,坦克4500辆,其中最新型的KV1和T34将近600辆。
苏联最新服役的T34坦克装甲火力方面均都十分优秀,T34的前装甲板不像之前的坦克设计,而是像现在的坦克一样,采用的是斜面装甲炮弹,即使正面命中,很大几率会比斜角弹飞。而且T34坦克的履带十分宽大,更加适合苏联的地形和气候。它所装备的76毫米火炮可以非常轻松的击穿同时期的德军三号、四号坦克。反观德军最新型的四号坦克,它所装备的75毫米短管火炮由于初速不够,就是正面打在苏联的KV1和特三四坦克身上很挠痒痒。苏德战争初期,T34坦克刚一亮相,把德军的古德里安和莱斯特搀的是直流口水,T34在当时那个年代,那就是代表着世界上最好坦克。在苏联的特斯面前,德军的所有主战坦克顿时失色。
从双方数据分析,苏联西方面军无论是在兵力和装备上,绝对有实力与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正面硬刚。1941年6月22日凌晨03:15,德国空军对苏联的重要城市指挥部的调度中心、补给基地、多个机场实施了猛烈轰炸,德国的轰炸机甚至嚣张地飞到列宁格勒附近的克伦斯塔特的海军基地轰炸。德国空军的轰炸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遭到任何反击。这可不是苏联人没看到德国战机,而是边境部队之前就收到了莫斯科的命令,不得随意向越境的德军飞机开炮,除非得到莫斯科的允许。
1941年6月22日早上07:15,距离战争爆发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斯大林这才接受了德国入侵的这一事实,在不明前线的战况下,命令边境部队进行全线反击。这点咱们其实不能怪斯大林,因为此时的边境前线早就乱成了一锅粥,对峙的真实情况和军队的损伤都还没有报上来,这也就导致了斯大林和一众高层并没有意识到战争初期的双方态势。这可绝对不是斯大林想象中。边境摩擦事件更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消耗对峙,苏联提前布置在边境的部队根本无法阻挡德军的闪电突袭,
甚至连最基本的防御都无法做到,更别说进行有力的反击了。再加上战争爆发后,潜伏在苏联的第五纵队对苏联西部的通信系统大肆破坏,造成苏联各个部队之间无法做到协同作战、统一指挥。在这几个小时的空白期内,从边境前线带到莫斯科各级指挥系统全部瘫痪,尤其西方面军下辖的第四集团军尤其严重。早已乱作一团的第四集团军轻松地就被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突破了阵地防线,之后绕过布列斯特,一路势如破竹东进,接下来将和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合围明斯克。
不是巴甫洛夫太菜,是全欧洲名将都一样,德国战术太先进而已。法国不是一票一战英雄吗,还不是37天完犊子,巴甫洛夫其实就那样,当时必须杀个人稳定军心罢了。
其实他只用了一周就把西方面军给判了死刑了[笑着哭]西方面军哪怕坚持一个月也行啊,有了时间后面的预备队马上就部署开了,他的快速覆灭使整个前期苏联战线断裂了,南北其实都顶住了德军第一波猛攻了!他死的一点都不冤枉
通信瘫痪指挥失灵,营以上军事干部遭大量清洗,未接命令领不出弹药油料。另外,德国人空地协同的闪击战术
现在西方没有参战,二战美国英国参战飞机50万架,航空母舰254艘,坦克20万辆,士兵1800万,苏迷都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是牵制,要是现在拿出来百分之一支持鹅,就有5000架飞机,2000辆坦克,18万士兵,鹅就好打了
赢了就英雄,输了就砍头,也是没谁了!
不开第一枪有时候真心害苦了一线作战人员
美德帮大清教训了四个最坏的国家!
他把打仗时间都用在神经反射研究上了
怎么步坦协同就是保守了?问问美军那也二战名将,在诺曼底登陆后是不是用的步坦协同。
然而德军闪击战却相当注意步坦协同,为此有大量摩托化部队。当坦克部队撕开敌军防线,大量的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一拥而入,冲后方对敌军实施分割包围。看起来像什么?对传统的骑兵战术。
搞笑,同一时间,朱可夫和一众苏联参谋直接跑路了,把巴普洛夫给卖了
把斯同志扔在那位置上也是惨败,领导出错,小兵背锅
这错别字看的人脑仁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