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要说买自主品牌汽车,不少人会说虽然自主品牌配置高,价格便宜,但发动机却不好。
确实,当时中国自主品牌造车底子薄,国产发动机稳定性差、寿命短,一直是消费者最为诟病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家用车刚开始在国内普及的时候,也就是2010年前后,甚至还有一些国产品牌,是通过购买日系发动机来实现“造车”的。
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短短几年的奋力追赶,自主造车企业在发动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每分钟5500转高负荷状态运行259小时46分45秒!
这一数字不仅震惊了整个汽车界,还一举创下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它便是长安品牌旗下的蓝鲸发动机。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蓝鲸发动机的诞生,也宣告了这一历史的终结。
这台发动机的故事,则要从160年前讲起。
1862年的洋务运动,当时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个兵工厂:上海洋炮局,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洋炮局辗转搬迁到了重庆,落户于嘉陵江边大石坝。后来便有了赫赫有名的长安公司。
01
经历战火洗礼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安汽车在1958年,以威利斯M38A1(CJ-5)轻型吉普车为原型,在资金不足、没有机床和模具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仅用时3个多月,就成功试制出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吉普车。
“长江牌”截至1963年共累计制造1390辆,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当时中国汽车工业“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对未来的汽车工业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基础。
时至今日,长安已经有64年的造车渊源。64年的时间,长安之所以能够久立不倒,迅速发展,是因为长安时刻在主动求变。
如果时代确实在变,那么主动求变就是不被时代淘汰的唯一选择。三次创业对长安而言事关生死,如果没有长安的三次创业主动求变,就没有现在的长安汽车。
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成果显著,长安也锚定了汽车领域的发展方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在1984年长安通过技贸合作的形式,开始生产小型汽车,时隔不到两年便突破1万辆生产大关。而到1997年,长安汽车已在国内的微型车市场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长安的第二次创业始于2003年,伴随私家车需求水涨船高,长安选择主动出击,从一家以商用车为主的企业正式转型进入乘用车领域,成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之一。
积极转型后长安推出了包括奔奔、悦翔、逸动、CS35、CS75在内多款明星车型,为无数的中国家庭实现了“汽车梦”。2014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产销累计突破1000万辆,成为第一家跨入“千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可以说第二次创业经历,让长安汽车成为了自主品牌的领头羊。
而让消费者最印象深刻的,便是2017年长安汽车开始的第三次创业。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对内发布“创新创业计划”。第三次创业,长安汽车主要围绕新能源、智能化两大重点领域展开,意在加强科技实力,全力推进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 和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两大计划,全面布局新四化。
产品重点则转向“PLUS”系列和UNI高端产品序列,重点着眼于主流产品的升级焕新,并对品牌向高纬度和多样化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
三次创业不难看出长安汽车对市场精准的把控,展现了长安作为中国一流自主品牌的硬实力。将历史写入基因,三次创业也为长安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其能长久的保持年轻和活力。
02
说完长安的历史,再让我们说说长安最近的故事。
2022年12月25日,长安举办了160周年系列活动。借此,长安汽车回顾160年间取得的科技成果,并对外公开阐释了未来公司发展的重大布局。
回顾历史,布局未来。迈过160周年时间历程,长安汽车在活动上再次设定下全新目标和宏伟蓝图,发布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智电iDD、长安原力三大新能源动力,标志着长安动力全面焕新,对未来新能源布局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新能源领域已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长安汽车依托自身百年的技术沉淀,在新能源领域做出了显著成果。
比如中国首款氢燃料电池轿车,便是搭载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深蓝SL03。这款车首创水气异侧电堆设计,减少20%管路线束长度,让管路布局不再占用较多的车内空间。同时自主研发了高精度控制技术,提升氢电转换效率62%,百公里馈电氢耗仅0.65kg,并可实现3分钟超快补能。
长安iDD混动则基于全新一代IHS混动平台打造,配备了智能能量控制和电池温度控制智能系统,可以增加续航并且在低温下保持电池的高效稳定工作。这套系统目前已应用在长安UNI-K、UNI-V、欧尚Z6等爆款产品上,后续,还将搭载在CS75PLUS、CS55PLUS等6款产品上。
另外,长安汽车还发布了全新能源及电动化解决方案:长安原力技术——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电驱。
长安汽车在发布原力技术时分享了181项专利技术、95%高效率电驱总成、1200km超长续航、-30°C低温脉冲加热技术背后的技术核心。它们是构成“原力”的进阶之道,让汽车实现智能增程、高效驱动等科技赋能的同时,为用户打造智慧、低碳、高效的未来出行生活。
长安原力技术聚焦续航和能量补给问题,目前已在深蓝SL03上搭载应用,后续还将在即将上市的深蓝S7上进行搭载。三大焕新动力将为用户的智慧、低碳、高效出行生活带来了全新选项。
03
科技创新在汽车行业尤为重要,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自主汽车企业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在世界汽车行业立于不败之地。长安汽车作为汽车圈的“技术男”,为更好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决定成立长安科技公司。
其实在未成立长安科技公司时,长安便已是“科技公司”。长安的第三次创新创业已经进化到5.0版本,确定了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企业战略定位,未来将加快构建科技实力,升级制造优势,向智能、低碳、出行及生态转型。
未来十年,将总投入2000亿打造长安汽车,将以长安科技公司为中心,在新汽车科技产业链累计投入超1500亿元,构建超过10000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开发超级整车智能平台,打造智能新体验。
据了解,长安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100亿元。拥有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未来,长安汽车将在长安科技投入超过200亿元,形成超过3000人的科技人才队伍,进行控制器、核心模组等零部件布局,全力开发超级整车智能化平台、打造全新体验的新汽车、构建数字化服务生态,引领带动重庆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的加快电动化、智能化发展。长安汽车通过一系列电动化的布局,进一步夯实“科技长安”的领先势力。
目前,长安汽车已形成了MPA、EPA、CHN和SDA四大新能源平台架构,这些平台架构几乎满足了所有车型对智能电动的需求。
此外,长安汽车联合华为、宁德时代等科技企业,打造出全球化的情感智能高端品牌——阿维塔,让其走上了高端智能电动之路;又在今年发布了全新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象征着探索、生命、科技、未来,为Z世代消费者带来了更符合他们需求的深蓝SL03;在小型纯电市场,打造了智能代步产品长安Lumin,开启国民出行精品新时代。
不难看出准备充分的长安汽车,通过一系列前瞻性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布局,早已树立了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上海洋炮局”,到如今以“世界级品牌”为愿景的中国科技公司,长安汽车走过了风雨兼程的160年。长安汽车实现了汽车产销从0到现如今的累计2320万辆,成为行业内屈指可数的,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中国品牌。
2022年是长安160周年,穿越百年,回眸过去,长安在滚滚硝烟中拼搏而出,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这不仅造就了长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竞争精神,更让长安有了历史底蕴,技术沉淀,厚积薄发。
如今的长安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不仅成为了重庆工业的领军企业,更成功跻身中国汽车第一阵营。如今长安汽车在新品牌、新产品、新技术、新平台方面都取得阶段性成果。站在新能源的风口上,以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也正在实现换道超车,持续发扬以技术为核心,勇于创新的精神。未来长安也将以崭新之姿,成为世界领先的中国品牌。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