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网友在其抖音账号发布了一则视频。据该博主介绍,当天晚上她独自乘坐高铁,坐在后排座位,旁边的家庭中有两个大人和三个小孩。这些小孩一直在玩游戏,期间撞了很多次椅背,然而当博主制止之后,孩子的妈妈却称“孩子还小”,不该对孩子说话或斥责。之后,孩子的爸爸也开始对博主进行斥责和攻击,最终导致争吵升级、甚至打架。乘客们纷纷为了站出来并传回这则现场视频。
这样的事件引发了我们对于家长和社会公众责任的思考。当我们在公共场所遇到一些不守规矩的孩子或者是熊孩子时,我们应该如何去调解这类矛盾呢?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场所本身是供所有人使用和享受的,我们有权要求其他人遵守场所规则和其他游客的利益。对于一些教育不当、难以管理的孩子,家长应当及时制止,避免他们对周围人群造成不良影响。当然,如果这些家长无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社会公众也需要有权利驳斥其言行、维护自身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乘客可以选择向列车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让工作人员承担调解任务;也可通过向家长耐心沟通来协商解决,争取共同遵守公务场所的规则。在这件事件中,由于家长拒绝履行教育职责导致与其他乘客产生了矛盾甚至暴力,这是家庭和个体责任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维护秩序的机构和政策律法需要发挥作用来规范各方责任和义务,并回应群众关切。
总之,这件事件提醒我们,我们要尽可能避免让孩子成为熊孩子,家长和社会不仅要教育好孩子,同时也要强化自身义务和责任感。秩序、文明、自我约束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保我们的行为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维护好社会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