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微信·中国军号

【人物名片】崔振龚,一级上士,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油料消防尖兵比武场上,笔直排列的3个油桶和2个油盆里正燃烧着熊熊烈火,腾起阵阵浓烟。
一级上士崔振龚身穿消防服,张开了手中的灭火毯。在依次扑灭3个火桶后,他拎起灭火器,对准油盆里的烈焰开始喷射,黑色的烟雾呛人眼鼻。
油料消防尖兵比武的6个课目全部融入实战背景,每一个课目都是体能、意志和技巧的多重较量。初到集训队,崔振龚就发现,在清一色的年轻选手中,他竟然是唯一的一级上士。教练和他开玩笑:“这个项目四分拼技能,六分拼体能,你这个老班长,还想当‘黑马’不成?”
崔振龚尴尬地笑了笑,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却被点燃了。为了强化体能,他自创了“一二三”极限训练法:以全速连续完成一个1000米、一个2000米和一个3000米跑。每次训练,他不练到筋疲力尽、汗流浃背决不罢休。
夜晚,熄灯号在空旷的山谷中拉出一道悠长的余音。此时,训练了一整天的队友们都逐渐进入了梦乡。为了备战“模拟泵房险情处置”这项难度最高的课目,崔振龚一个人跑到训练场,对着一台管线阀门埋头苦练。
模拟泵房险情处置课目,要求参赛队员从模拟泵房救出模拟伤员后,再次闯入泵房,将一台全启状态下的阀门关闭,用时越短,成绩越好。
月色之下,崔振龚俯下身子,一双粗糙的大手在被磨得锃亮的手轮上交替用力,手轮开始加速转动起来。不到40秒,崔振龚暗暗松了一口气。他自创的“8字绕圈法”终于见效,管线阀门启闭速度又快了1秒!
比起常用的“推拉式旋转法”,这种启闭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缺点也显而易见——看看崔振龚手腕处多次被螺杆刮伤留下的疤痕便知。备战的日子里,崔振龚的手腕上往往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比武终于拉开战幕。一声哨响,崔振龚身穿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健步冲进烟雾弥漫的模拟泵房。
很快,他摸索到伤员位置,下意识地用手提拉,却怎么也拽不动。崔振龚一下子蒙了。原来,导演组根据实战背景进行临机导调,增加了课目难度,原本60公斤重的模拟伤员被水浸泡后增重不少。
此时,崔振龚的脸憋得通红,双手紧紧抱住模拟伤员的肩膀,用力向上拖拽,使其半直立。然后,他弓着腰将模拟伤员扛上肩,艰难地向前迈进。
“55秒!”崔振龚拼尽全力冲刺,却还是比第一名慢了半个身位。
卸下模拟伤员后,他转身又冲进模拟泵房。在阀门操作环节,他双手熟练地转动手轮,很快将其牢牢固定在底座上,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干脆利落。
最终,崔振龚以比第二名用时快7秒实现反超,夺得油料消防尖兵项目第一名。
聚光灯下,崔振龚昂首挺胸走上颁奖台。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崔振龚眼含热泪。金色的灯光从他头顶洒落,胸前的奖章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本文刊于2022年11月1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封图来源:联勤集结号)
(解放军报微信·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