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后培土要分次,甘薯根系扎得深又稳
在甘薯的栽培世界里,移栽后的培土工作至关重要。这看似简单的环节,却蕴含着诸多科学道理,直接关系到甘薯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最终的产量。
先来看看普通的移栽后培土做法。很多人认为移栽后只要简单地将土覆盖在甘薯苗的基部就可以了。假设有一片甘薯地,采用这种一次性的培土方式。移栽时土壤相对疏松,甘薯苗被种入后,初次培土厚度大概在3 - 5厘米。在生长初期,甘薯的根系开始延伸。然而,由于培土较薄,土壤对根系的挤压和限制相对较小,根系在横向生长时会比较迅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大约在移栽后的一个月内,侧根数量能达到10 - 15条。可是随着植株的进一步生长,由于土壤深度不够,根系向下生长的动力不足。到甘薯生长的中期,也就是移栽后2 - 3个月,会发现根系主要集中在距离地表10 - 15厘米的土层范围内,这样在遭受干旱或者洪涝灾害时,根系就很容易受到影响。比如在干旱时期,这部分浅根无法深入地下获取更深层的水分,叶片开始出现发黄、卷曲现象,产量也会大打折扣。如果遇到暴雨引发洪涝,浅根系被浸泡后,容易导致缺氧,进而使根系腐烂,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分次培土的移栽方式。同样是一片甘薯地,移栽时先轻轻覆盖一层薄土,厚度约2厘米。这时候甘薯苗开始在新的土壤环境中扎根,初期侧根的生长速度虽然比一次性培土略慢一点,在一个月内侧根数量大约为8 - 12条,但根系的质量非常好,扎根深且周围土壤贴合紧密。当甘薯苗长出新的叶节后,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增加到3 - 4厘米。这次培土能够刺激根系的进一步生长,特别是促使新的侧根产生。经过这次培土后,经过20天左右观察,侧根数量增长到15 - 20条,并且根系开始有了向下延伸的趋势。到了甘薯生长的中前期,大概移栽后3 - 4个月,再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厚度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在5 - 6厘米左右。此时可以看到,根系在多次培土的刺激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稳固的根系网络。大部分根系都延伸到了20 - 30厘米的土层深处,而且侧根与主根之间的连接非常牢固。
分次培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这是因为分次培土能够逐步为根系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首先,每次培土都会对根系形成一定的压力,就像给根系设置了一个适度的挑战。这种压力会促使根系不断地向下扎根,以获取更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水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根系在感受到压力时,会分泌一些特殊的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等。生长素会调节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使根系细胞在压力方向上优先生长,从而促使根系向下挖掘。其次,分次培土可以避免一次性培土过多对根系造成损伤。一次性大量培土可能会掩埋过浅的根系,导致根系无法正常呼吸和吸收养分。而分次培土每次增加的土层较薄,根系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的土壤环境,保证根系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受影响。
从数据和实际效果来看,经过分次培土的甘薯地在产量和品质方面都有显著优势。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正常管理水平下,一次性培土的甘薯地亩产量大约在2000 - 2500千克,而甘薯的品质,如含糖量一般在12% - 15%。而采用分次培土的甘薯地亩产量能够达到2800 - 3200千克,甘薯的含糖量也能提高到16% - 18%。在抗逆性方面,分次培土的甘薯在干旱期能够比一次性培土的甘薯多坚持2 - 3周的时间才出现明显生长停滞,洪涝过后恢复生长的时间也比一次性培土的缩短了1 - 2周。
在甘薯的栽培过程中,不要忽视移栽后培土这个环节,更不要采用简单的一次性培土方式。分次培土虽然需要多一些人力和时间成本,但它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它能够使甘薯的根系扎得更深更稳,为甘薯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在产量和品质上都给种植者带来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