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在中苏交恶的背景下,苏联一度在两国边境陈兵百万,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此时中国面临的国防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当时的解放军已经有20余年不曾接触实战,一些部队的备战情况已经相当松懈,而且还有一些人虽然从未上过战场, 但凭借多年“熬资历”当上了高级干部。
为了尽快提高解放军战斗力,中央军委向部队下达整改要求,强调领导班子要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大胆提拔任命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军发生了一次极为罕见的超级提拔:一名副团长连跨4级,被直接提拔为副军长。
军旅生涯的起点这名得到“超级提拔”名额的是解放军第54军160师478团副团长王英洲,当时他只有36岁。
按照正常晋升速度,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王英洲要想从副团长晋升为副军长,至少需要努力20年左右。然而在尚未爆发战争的和平年代,他居然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解放军高级干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王英洲的“幸运”是自我拼搏的结果。
王英洲出生于河南叶县,参军报国是他从小以来的梦想,于是在1956年12月,刚满18岁的王英洲成功通过了解放军入伍审查,进入新兵连进行训练,随后他被分配到了大名鼎鼎的解放军第54军(当时为志愿军第54军)。
第54军的威名在全军如雷贯耳,这支部队在1953年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收官之战——金城战役,并在友军配合下歼灭了韩国部队约1.4万余人的精锐兵力,给力主继续作战的李承晚集团带来了沉重打击,最终迫使其默许朝韩停火协议的签署。
在朝鲜战事告一段落后,第54军接受中央军委的命令,继续驻扎于朝韩边境附近,防止美韩狼狈为奸再度引燃战火。
因此,王英洲在分配到54军后,便乘坐列车抵达朝鲜驻地,并在这里执行了2年的驻防任务。在这期间,王英洲从老兵那里学到了许多战术知识,作战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因此他被上级任命为侦察班班长。
崭露头角的青年战士1959年,对中国领土抱有野心的印度在西藏谋划了一起武装叛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军委紧急命令第54军赶赴西藏,以最快速度平定西藏武装叛乱,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而王英洲便跟随54军的大部队赶赴万里之外的雪域高原。
西藏平叛行动中,身为侦察班班长的王英洲多次深入最危险的地方进行战术侦查,为我军行动提供可靠情报,因此他也多次遭遇险境。
在一次行动中,王英洲所在的侦察连遭遇上千名武装叛匪包围,战士们且战且退,一路撤退到了一座寺庙周边。
此时有人提出,我军需要尽快突围,防止被叛匪围歼。但王英洲经过冷静判断,认为贸然突围风险极大,但我军若依托这里的寺庙建筑以及武器优势坚守,有很大机会等到大部队的支援。
最终,王英洲的意见得到了侦察连采纳,众人在7天7夜里击退了叛匪数十波疯狂冲锋,最终成功等到了大部队的支援。此时,上级已经注意到了王英洲冷静清醒的战术头脑。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第54军赶赴瓦弄地区作战。不过,印军的火力强度远比此前的西藏叛匪猛烈,王英洲侦察连的副连长、排长、副排长均相继牺牲。此时王英洲临危受命,成为了3排的代理排长。
为了给牺牲的战友复仇,王英洲不仅带领部队打垮了瓦弄印军,而且亲自深入高山密林之中清剿残余的印军部队,取得了歼敌300余人的战果。战后,王英洲被授予三等功,并被提拔为排长、连长,前途可谓光明大好。
1964年,解放军举行史无前例的全军大比武,王英洲代表全团参加54军大比武,凭借自己优秀的作战素质顺利夺得第一名的佳绩。
然而造化弄人,同年11月,身为比武状元的王英洲负责教导新兵战术动作,其中一名新兵由于紧张提前引燃了炸药包。王英洲为了救下战友,不幸被炸断右手,落下了二等甲级残疾。
对于军人而言,失去一只手的打击之严重可想而知。按照正常情况,王英洲本应就此退役转业,但他执意要留在自己热爱的军营里。
为了向上级证明自己仍可承担战斗任务,王英洲克服重重困难,训练自己仅用一只左手完成日常自理以及基本的战术动作。王英洲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部队,因此上级破例允许他继续服役,甚至还对他继续提拔。
1975年,中央军委向解放军下达整改要求,强调大胆提拔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此时第54军军长韩怀智决定推荐王英洲担任副军长。
对于这名独臂军人,韩怀智可谓早有耳闻,因此他相信自己的这个决定是明智的。就这样,王英洲一举实现了超级提拔,从副团长直接晋升为第54军的副军长。
对于军长的信任,王英洲在感动之余,更多的则是忐忑,毕竟从指挥数千人的团级干部直接晋升为指挥数万人的军级干部,他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但军长韩怀智对他投入了很大资源培养,特意在54军演习时将他任命为演习总指挥,自己则在旁协助。最终,王英洲的战术战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在副军长的岗位上做出了许多成绩。
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度,王英洲由于表现突出,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是中央军委对他做出成绩的肯定。1997年,王英洲被任命为河南军区司令员;1999年王英洲正式退休,至此离开了他奉献一生的热血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