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IWC万国推出了新一代工程师。熟悉且标准的尊达风,40毫米表径,装点螺丝的表圈,一体化设计的表链,简洁的大三针与和它相呼应的网格纹表盘……重新回归的工程师在优雅与个性中找到了绝妙的平衡,用黑白灰和一抹海蓝色占据了当年表展的头条,一切都历历在目。当然,接下来表迷们被吊足了胃口,想来新一代工程师势必会开支散叶,不论尺寸、功能又或者材质,总归要来上几个新作。在去年葡萄牙系列集中发力之后,今年,终于再次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工程师。

今年万国表重点推出的新作,用八个字总结,就是“意料之中,更多惊喜”。核心的工程师系列,一口气推出了数款新品,而且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配色,在尺寸和材质上也都有了大胆的出新。而在极具品牌DNA的飞行员系列上,万国也推出了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咱们先做个总结,今年WWG上万国带给大家的新品,设计偏好和技术偏好,通通都可以满足。
更运动!工程师变酷啦!
如果说40毫米的工程师代表了品牌既定的标准,那我认为这枚全新工程师“黑武士”则是工程师里的诚意之作。采用了42毫米的新尺寸+全身黑陶瓷材质+82110新机芯,除了尊达设计的壳型没变,其余都做了更新。

材质上,IWC首次将全陶瓷材质应用于工程师系列。为了让这支陶瓷工程师在一体式设计的结构上看起来更有质感与层次感,IWC在陶瓷材质上充分采用了更多的喷砂、打磨和抛光工艺,整表看起来浑然一体,非常和谐。众所周知,陶瓷材质的打磨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在其较好的打磨工艺和陶瓷材质特有的皮肤接触感加持下,这支表的佩戴舒适性也是非常不错的。而陶瓷特有的耐磨特性,也让这支表无论经过多久的佩戴,都能历久弥新。黑色的配色充满神秘感,可以说是一款除了运动场合之外均可驾驭的作品。

搭载的IWC自产82110机芯搭载的比勒顿自动上链系统,让上链效率有了很大提升,走时的稳定性也更好。而最主要的是,这款工程师它终于背透了,没有浪费82系机芯较好的观赏性。

IWC在尺寸的设计上选择了42mm,我认为是为了能让82110机芯能装进工程师而做的改变。作为有名的全尺寸机芯,82系列在葡萄牙系列上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产品力。如今,大尺寸的82机芯要被放置在40mm的表壳中,给IWC的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持82机芯的性能,保持原汁原味,设计师们最终还是在表壳尺寸上做出了一些妥协,尽管尺寸变大了一些,但作为可休闲可正装的工程师,我认为42mm也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在多2mm尺寸的改变上能得到82机芯,我个人一定是乐意的。

既然叫工程师?那和万年历绝配!
基础三针日历功能之后,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都在期待全新的复杂功能了。其实万年历对于万国来说,完全可以说是“基础操作”。但首次出现复杂功能的工程师会怎样?要我说,都已经叫工程师了,天文历法和机械结构的完美结合,在工程师腕表上就是绝配。我虽然无数次在脑海中构思四个小盘的万年历布局如何在工程师并不富裕的盘面尺寸上呈现,但看到实物是三个小盘的布局后,还是不禁抚掌大笑,说一句“原来如此,妙哉妙哉”。

也许是搭载四个小盘的“尊达风”产品过于深入人心,才导致我去不断构思和想象一个“趋同”的设计。虽然前代工程师系列在万年历的设计上也基本采用了四小盘布局,但当代的IWC设计者们显然并不想走在有点拥挤的老路上,他们的心中一定是想让工程师万年历和其他几个同类产品有所差异化,体现出自己的风格与态度,并且他们真的做到了。

精钢材质搭配蓝色的经典棋盘格,闰年显示放置在了9点位,6点位集成了月份与月相来实现空间节约。而最令我欣喜的是,IWC放弃了以往在飞行员万年历上尺寸的狂放,把这支万年历定格在41毫米的黄金尺寸,而且厚度上做到了13.4毫米。大小与厚度都充分考虑到了佩戴的舒适性,非常讨喜。

搭载的82600自产机芯,具备60小时的动储,同样搭载了比勒顿自动上链系统来保证上链效率。无不体现出了IWC对极致和完美的态度与追求,确实无愧于沙夫豪森“最有德系范儿的瑞表制造者”之名,很对我这个同为工科工程师表主的胃口。
金表金表,这该死的诱惑!
接下来出场的是令我个人“欲罢不能”的金工程师。早在新一代工程师推出的时候,我就不断在问专柜,就这些了吗?除了不锈钢和钛合金,没有别的选择了吗?IWC可能是听到了我(和其他一些表友)的呼声,在2025年终于把玫瑰金用上了,而且还是黑盘。之所以令我欲罢不能,也是因为我个人对黑金配色是没有抵抗力的。

这支黑金工程师,整表采用18K 5N金打造,时标也是,指针镀金,整表看上去充满深邃与优雅。啊,这该死的诱惑!与现款工程师不同的是,金工程师实现了背透,总算是可以看到机芯了。

因为用了玫瑰金材质,对表壳和表链的打磨要求也高了,这支黑金工程师的表壳与表带充分结合了抛光和缎面打磨,这样的打磨组合能让整表更有质感。虽然我还没拿到这支表的重量数据,但可以想象,全金的它带来的“压手感”一定会让佩戴者有一种可靠的感觉,也能给社交场合的其他人带来一种稳重且实力在线的感觉。

工程师今年在其不锈钢材质的序列中,新增了一款绿色表盘的新作,这支新成员是特别款,限量1000支。盘面采用了翠绿色棋盘格,指针和时标采用了镀金处理,这支工程师的推出,与F1赛车有着一定的联系。

众所周知,IWC是梅赛德斯-AMG马石油车队的官方合作伙伴,IWC不仅在产品上与F1贴合,在影视上也不遑多让,这支工程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今年即将上映的电影《F1》,主演布拉德皮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可以说这支绿盘工程师的buff比其他盘面的现款要多那么一点,限量1000枚,也算是有一点点特别吧。如果有喜欢F1的朋友,不妨在《F1》上映后找找看,是哪个镜头中的元素,给了IWC的设计师灵感?

小尺寸,透底,中性风
原本我以为工程师系列到这里已经是今年的全部了,但是我错了。我还以为工程师系列是专属于大尺寸的系列,但是我又错了。工程师今年居然推出了中性款,是的你没看错,中性款,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看看这几支,全新的35mm尺寸,搭载47110自动上链机芯,并提供了背透的中性款工程师,不知道是否直线击穿了各位对工程师这个系列的理解?

事实上虽然初代尊达工程师(工程师SL,型号1832)是40mm的尺寸,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短短几年,IWC还生产过小尺寸的工程师(型号3508),从外观设计和尺寸上来看,现款35mm工程师都与之较为接近。

这款3508产量不高,持续年份也短,加上时间也相对久远,因此在国内恐怕也只有少数资深表迷才知晓它。现款35mm工程师,在我看来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对3508的致敬了。作为一支中性表,除了表达对腕围小的男士的友好之外,我从中还品出了IWC对女性职场精英的小小野心。试想一下,佩戴这款工程师的女性,会显示出什么样的自信与魅力呢?

本次IWC共推出三款35mm的工程师,分别为18K 5N金+金色盘面,不锈钢+银色镀银盘面和不锈钢+黑色盘面,搭载的机芯完全一样,也都提供了背透,消费者只需要按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配色即可。

个人认为在三款中,不锈钢+银色镀银盘面的最容易搭配着装,也适配更多的场合,俗称百搭,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在彰显气质与自信的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的低调和内敛,收放自如,进退有度,既是魅力,也是格局。

放大招的飞行员
终于介绍完了工程师系列,但是我们的脚步不会在此结束,今年的飞行员系列,IWC也是放了大招的。
首先我想谈谈今年IWC在飞行员计时中新增的两支钢款飞行员系列计时腕表 APXGP。要知道,有相当多的IWC表主,是通过飞行员马克和飞行员计时这两个基础款认识IWC、爱上IWC、成为IWC Family中的一员的,因此,飞行员计时的基础款,我一直认为是产品序列中至关重要的一款,也是最容易让喜爱计时功能的潜在表主买单的一款。

今年IWC新发布了41mm和43mm两枚钢款,为飞行员计时的基础款增加了新的成员。在设计上采用了新的配色方案,给盘面做了一些细节的变化——采用了金针。金针,作为IWC的一个比较广为表友津津乐道的设计符号,曾在IWC多个系列的多个表款上被应用,如果你是万国表迷,那你一定知道金针葡计(葡萄牙计时)和金针葡七(葡萄牙七日链)在当年多么受欢迎。

如果没有记错,本次还是IWC在更换自产机芯后首次在不锈钢材质的飞行员计时上应用金针,同时外圈时标刻度和小秒针、计时盘的时标刻度均应用了金色,让整个盘面显得更加饱满,金色的高贵和黑色的神秘相互衬托,给人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让这两支基础款的IWC焕发出一种独特的高级感,又保持了足够的低调,在我看来,此款配色的飞行员计时,性价比无疑是非常高的。

自打前年带有计时外圈的飞行员计时问世后,我心目中的飞行员计时终于实现了“小圆满”(至于大圆满是什么,你们猜)。对于一款计时表来说,没有计时外圈是不完整的,也是我一直对飞行员计时有所期待的点,当这块拼图补齐的时候,飞行员计时才算是无愧它的名字。

略为美中不足的是,在2023年,IWC可能是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在这个加了圈的系列上只发布了钛金属版本和瓷化钛版本,配色也只有一个黑色,虽然瓷化钛版本采用了马石油色日历字体和小表针这种小细节,但惊喜着实不能算多。本以为2024年IWC会追加更多的款式,结果一年过去了,也没听见个响,其实还是多少有点失落的。

好在它还是虽迟但到了。今年,IWC在这个序列中加入了贵金属材质,如果说2023年的钛合金和瓷化钛版本的主题是潮流青年拒绝千篇一律的时尚态度,那2025年的玫瑰金版本的主题就是小有成就的事业型帅哥凸显审美品位的外在符号,黑色测速圈很好的配合了玫瑰金表壳,从正面看,由内至外的黑-金-黑同心圆,层次感出色,质感十足,特别是搭配了黑色胶带,让整表的金色部分并不过分暴露,既有张扬,也有内敛。

除此之外,高性能计时家族今年还迎来了一位重磅之作,全新的数字日期月份计时万年历。这个设计看起来非常新颖,但实际上熟悉万国的朋友会知道,在2012年,IWC就推出了同类设计的飞行员计时万年历腕表。六年后的2018年,IWC还推出了致敬波威柏150周年特别款,采用的也是这种数显窗口设计,并实现了时分数显视窗(同类设计的产品还有大名鼎鼎的朗格猫头鹰)。

从技术上来说,计时,很普遍,万年历,也很普遍,计时万年历,技术要求会提升很大一身位,而在计时万年历基础上采用双数显,就又要提升一点难度。从动力驱动角度来说,带动一根指针难度小于带动一个数字盘,因此技术难度高的万年历未必数显多,但数显多的万年历技术难度一定不低。

同时这支表采用的是飞返计时,进一步增加了技术含量。在历史表款的底子上,万国将这支全新的数显万年历计时,从46mm缩减到了43mm,再配以瓷化钛打造的表身、表冠和表带,让整表轻盈且坚固。

表盘的3点位和9点位采用了同心圆仪表盘设计,同时在计时圈标记,数显窗口和小盘时标上都运用了橙色,黑橙搭配,彰显出浓郁的运动气息。
最后,介绍一下这支大型飞行员减震装置陀飞轮镂空XPL腕表。

万国大飞,大名鼎鼎,我不需要过多赘述。这款大飞序列中的新品,名字挺长,黑科技也不少。首先,它是一支陀飞轮腕表。其次,它是一支可以带着去运动的陀飞轮腕表。第三,它是一支可以换装的陀飞轮腕表。
陀飞轮是高级制表领域最复杂的机械装置之一,天然的具备不抗冲击的缺点。我相信所有陀飞轮表主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万一不慎把陀飞轮表磕一下碰一下或者摔一下,这表就不得不返厂维修了,不光花钱,还闹心。现在IWC贴心的来帮你们解决问题了。

这款大飞的表圈内有四处金黄色的装置,像四个爪子抓住了机芯,这就是IWC推出的专利,名字叫SPRIN-g Protect减震防护系统,它通过金属玻璃材质制成的减震弹簧来连接表壳和机芯,在遭受过载冲击力时,首先是表壳外面的壳套来承受冲力。当冲力依然过载时,减震弹簧会带着机芯在表壳内部共同位移,以保证外部冲力被吸收在减震装置内,而不会或尽可能少的传导到机芯,能够有效保护机芯,强大的抗震能力,是这支大飞的主要特点。

从今年万国整体的新品发布策略可以看出,万国在工程师这个系列上,充满了野心,材质、尺寸、机芯都有更新。虽然今年我个人认为最重磅的42mm黑色陶瓷工程师只出了一款,但我相信这是品牌的试水之作,后续在不锈钢材质、钛合金材质、瓷化钛材质以及贵金属材质上,一定会有更多“满血版”工程师问世。

而飞行员系列在材质、尺寸、机芯上都已经走出了好几步,现在已经进入“叠科技”的阶段了。作为技术人,作为工科男,我乐于看到一个机械表品牌在技术上,特别是应用型技术上有所建树。毕竟再厉害的技术,最终也要落实到应用场景中,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尽管消费者形形色色,一万个表友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但万国能精准抓住一到两个客群,我认为就已经是成功的。
至于我,一个喜爱尊达风和一体式运动表的工科男今年会不会为全新的工程师买单?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潇湘夜雨机械表博爱者,资深码农,品牌logo收集狂热症晚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