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预感不妙,给中美出了一个主意,台湾问题可以先提上议程

万象洞察 2025-04-03 14:42:03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近日新加坡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在一场论坛上表示,中国和美国既然都宣示无意与对方开战,就应优先处理可能引发重大冲突的议题,如台湾问题。这将为两国以建设性方式应对贸易不平衡、保护主义等分歧奠定基础,两国也才能在全球公共事务问题上合作。“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对抗来炫耀实力,也能选择以合作的方式,来展现力量和自信。遗憾的是,目前双方似乎都在通过对抗而非合作来凸显实力”。张志贤称。

不难看出,对于中美关系的走向,新加坡方面是非常关注的。比如前几天,李显龙就发出警告称:中美很难达成大的交易,新加坡这些小国需要系好“安全带”等等。那么,中美博弈,新加坡为什么如此焦虑呢?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新加坡的经济高度依赖全球贸易,如果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发生直接对抗,无疑就会直接影响新加坡的港口、物流和金融服务业。虽然说中美之间的有限对抗,其实是有利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李显龙(资料图)

这并不是李显龙第一次就中美关系发声。去年,他刚卸任总理一职时,就信誓旦旦地预测:中美之间的摩擦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许超过10年,也许20年甚至更多。他分析称,在苏联解体前,中美关系多少是积极的,至少还愿意在某些领域合作。但如今,两国之间已经充满争议,犹如水火不容。并且这一情况,还会随着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逐步衰落,让中美之间的矛盾愈发深刻。不同于过去美国以压倒性力量逼迫苏联,中美之间的博弈更加微妙,也更具持久性。

有句话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的经济高度依赖全球化,尤其是与中美两国的合作。在经济层面,中国长期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新加坡在安全领域的关键伙伴。然而,中美的对抗不仅限于经济领域,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这为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新加坡始终试图保持中立,力图通过“对冲”策略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然而,随着中美竞争的深入,新加坡这种“站在两边”的外交策略已面临新的考验。

特朗普(资料图)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全面转向激进。与拜登时期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精准打击”不同,特朗普政府以“全面加征关税”为手段,甚至不惜推高本国通胀,也要对中国商品无差别开火。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恐惧——共和党智库《2025战略》直言,美国必须遏制“一带一路”扩张,维持其全球霸权。小国沦为博弈牺牲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坦言,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已让东南亚,陷入“更危险、更动荡”的环境,贸易壁垒可能撕裂区域经济网络。

如今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给新加坡带来诸多挑战。在贸易领域,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关税调整、贸易限制措施频出。美国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也采取相应反制措施。新加坡作为高度依赖贸易的国家,身处其中,一方面,其进出口贸易受到冲击,许多企业供应链受阻,生产成本上升。例如,新加坡从中国进口原材料经美国加工后再出口回新加坡,因中美贸易摩擦,产品关税增加,导致企业利润被压缩。另一方面,新加坡在中美贸易间的转口贸易优势也受到削弱,贸易量减少。

李显龙(资料图)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新加坡选择了“拥抱开放”。李显龙和现任总理黄循财都这么说了。他们知道世界要变天了,新加坡必须适应新的局面。 这种态度值得学习,遇到困难,就得积极适应,才能活下去,发展起来。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掉以轻心,全球经济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的未来,会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我们应该关注形势,保持理性,谨慎应对未来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和平与稳定。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