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也是她生前最疼爱的孩子。常言道:女儿随父,晚年的李讷,额头逐渐变宽,眉目格外慈祥,越来越像毛主席。
1985年,低调的李讷本想要在北京买辆三轮车,作为代步工具。
不料,自己刚一脚踏进店门,就被店主认了出来:
“您和主席长得真像,您不会是她的女儿李讷吧!”
紧接着,店主便提出主动送李讷一辆车,还一直不肯收钱。见拗不过店主的李讷,最终以车型不合适为由,换了一家店买车。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讷始终不愿接受店主的馈赠?
身为毛主席的孩子,她又曾享有过怎样的殊荣?
一、从小接受主席教育,绝不搞特殊化1940年8月3日,一名女婴在陕西延安中央医院呱呱坠地,她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主席以《论语》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典故,为其取名李讷。
李讷与自己的几个哥哥姐姐们不同,她是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陪伴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孩子,也最受毛主席的疼爱。
但出人意料的是,毛主席对李讷的教育也十分严格。
在革命岁月,毛主席请自己的秘书田家英做李讷的国语老师,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决定让李讷到北京育英学校读书。
李讷去上学之前,毛主席特别叮嘱:去了学校,不要搞特殊化,尤其是不要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孩子!
在校读书期间,李讷对毛主席的教诲始终铭记于心。到李讷的学校开家长会时,毛主席一度让警卫员自称是“李讷”的父母,代替她开家长会。
据毛主席的警卫员回忆称,一天北京下大雪,警卫员瞒着主席,开车接回了上晚自习的李讷,毛主席知道后十分生气,说道:
“普通人的孩子,都可以在雪地里上下学,她为什么能坐车?”
尽管警卫员耐心解释,这是为李讷的安全着想,但毛主席始终认为李讷不应该享有这种特殊待遇。
从此以后,李讷和学校里的普通孩子一样,风里来雨里去。从入学育英学校三年级到毕业,几乎无人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
难道对生活有着严格要求的毛主席,对李讷一丝一毫的疼爱都没有吗?
二、深受毛主席疼爱,手术时主席写信慰问了解毛主席心思的警卫员、秘书都知道,几乎没有人比主席本人更关心李讷的成长。
主席之所以有些时候对李讷展露出“不讲人情”的一面,是因为身为国家主席,他身上有太多不得已的苦衷。
1958年,还在读高三的李讷突发急性阑尾炎,加上小时候李讷打针,针头断在了肉里,医生要在短时间内为她进行两场手术。
得知李讷病倒的毛主席,心里焦急万分。但怎奈当时国内有重要的工作,让毛主席无法前去探望手术台上的女儿。
据警卫员回忆称,李讷手术的那几天,毛主席几夜没合眼,在办公室里一边抽烟,一边写着劝李讷坚强的慰问信。
身为国家领导人的毛主席,在百忙时只能以写信的方式,来表达一个父亲的关爱。
但好在李讷能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身体痊愈的她并没有因为这两场手术耽误功课,反而在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得知李讷考入北京大学的毛主席,内心分外高兴,他再次给女儿写信,勉励女儿到了学校,多读书,多与人交往,将来大有可为。
在北京大学攻读历史系专业的李讷,和父亲毛主席时常有互动。1963年,李讷写信给毛主席,说自己读了庄子的《秋水》,感觉自己很像目光短浅的河伯,内心十分羞愧。
听闻李讷读了《秋水》的毛主席,心里十分高兴,在信中勉励李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进步的开始,祝贺祝贺!
1966年,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毛主席又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李讷,寄予了怎样的期待呢?
三、不负主席希望,和人民打成一片缔造了新中国的毛主席,所取得的成就恐怕让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革命英雄对自己儿女后代们的期望,就是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57年,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开会时,特别强调了高干子弟的教育问题,他说道:
“对于高干子弟,我们一定要吸取曹操评价汉献帝的经验教训!”
毛主席的这番话,究竟有何深意?
历史上的曹操,曾评价汉献帝为“生于深宫之子,长于妇人之手”,毛主席以汉献帝为例,说的就是让高干子弟们学会自食其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此外,毛主席还勉励干部们教育子女,一定要多看《触龙说赵太后》,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自力更生,一时的劳苦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快,但这是他们未来人生能够独立的重要保障!
在毛主席的勉励下,李讷于1969年主动请缨,自己到江西五七干校基层下放工作多年。
在李讷走基层的这段时间里,她不仅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还收获了一份爱情:1971年,李讷与服务员徐宁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得知李讷竟和一名普通人结婚的江青,十分生气,但毛主席劝阻道:“依我看,和普通人家结婚也没什么不好。”未能参加李讷婚礼的毛主席,还特地送来一套马列全集,作为李讷夫妻的新婚贺礼。
即便毛主席去世后,李讷也发挥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1985年,李讷即将被调到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为了上下班方便,李讷想要买一辆三轮车作为代步工具,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等李讷到了第二家车店后,车店老板同样一眼认出了李讷,想要把车免费送给她。
最终,推脱不过的李讷,只好以“租”的方式,和车店老板签署了合同。按照合同规定,李讷每个月都会给老板一笔三轮车的租金。
对于李讷来说,这笔租车的费用得不偿失。但即便如此,李讷也始终恪守着父亲告诉她“不要特殊化”的原则,勤勤恳恳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