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昕儿的前半生,真是可恨又可悲。
她原本是可以自由飞翔的女王,没想到却将自己活成了翔。
《相逢时节》的原著中,宁宥就这样评价陈昕儿:
“工作第一年便被选为优秀员工;第二年即使工作繁忙,又有新岗位培训,你依然报考注册会计师,并一口气通过三门。当时的你容颜靓丽,能歌善舞,业绩出色……现在看看你的脸,你的能力呢?你的自信呢?你的容颜呢?”为了更好地理解《相逢时节》,我花了一周时间,读完百万字原著《落花时节》。
原著里面有大量剧版未曾展现的精彩细节,这也是我要从原著角度写剧评的主要原因。
我终于明白,陈昕儿为何将自己活成了被简宏成嫌弃的模样。
现在,我要用3600字告诉你原因——下文有剧透的可能,请谨慎服用。
经常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看似简单,实则悲凉。
陈昕儿的三个性格特征,就决定了她的前半生。
下文将从三方面来详细分析性格对陈昕儿人生的影响。
性格1:行事刻板,善于给自己设限
学生时期的陈昕儿,有个“陈规矩”的绰号,它是简宏成起的。
原著如此写道:
“我发现你不仅是规矩多,最怪的还是自己制定规矩约束自己,把自己约束得死死的。可这样不是限制你的发展吗?你把自己束缚在规矩里,怎么敞开胸怀认识世界?我认为你的规矩可以大而化之。简单讲,只要求自己做个好人,有良心,有义气,就行了,其他的应该灵活权变。”两人对“守规矩”的理解,完全不是同一维度。
简宏成认为做个好人、有良心、有义气,就是守规矩了。陈昕儿则认为规矩就是规矩,甚至能衍生出更多约束自我的条条框框来。
陈昕儿的规矩守得非常好,并没有因为自己暗恋的人提出了要求,她就照做了,相反,她将自己的原则执行得非常彻底。
因为太守规矩,导致她太习惯给自己设限。和简宏成在一起后,她便开始封闭了自己,除了带儿子,几乎不跟任何人往来。
她手机里保存的电话号码都只有几个人,除了田景野、宁宥,就只有4S维修、物业之类的电话,甚至连父母都不敢联系。每个月只是固定问简宏成要10万元的生活费。
陈昕儿这么做的理由是:她认为不明不白地与简宏成生了儿子,就已经打破了规矩,她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堕落成“表砸”,而“表砸”这个称呼是对“陈规矩”赤裸裸的嘲讽。她没脸再见人,只能选择成为驼鸟来回避。
陈昕儿愿意为简宏成画地为牢,简宏成却总喜欢躲着她。两人手机上的备注能够看清他们的关系。
陈昕儿给简宏成的备注是老公,简宏成给陈昕儿的备注却是陈昕儿。
一个正常人,遇见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很容易逃离,而陈昕儿却希望维持这种关系。
她似乎不明白,她将简宏成这个人当作了自己的世界,但对简宏成来说,她却只是世界上的一个女人。
性格2:偏执,用臆想来代替现实
陈昕儿一直以为,没有昨天的陈昕儿,就没有今天的简宏成。
关于简宏成的发迹,陈昕儿的版本如下:
其一,简宏成明知道她在竞标公司,刻意制造偶遇。其二,简宏成连请她吃三顿晚饭,有所图谋。其三,她心甘情愿地偷出标书,简宏成中标成功。
标书事件,让简宏成变成了忘恩负义的市井小人。
对于这个版本,田景野并不认同,他的说法是:
1、田景野拿出了所有的家底给简宏成做保证金。他请求他客户中一家注册资金雄厚、有资质的公司帮简宏成竞标。
2、简宏成的大学老师和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原老板助他一臂之力,另一家竞标公司的老板扶持了简宏成。
3、简宏成竞标演讲具有巨大的说服力,他成功说服了生产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质交货,更重要的是,他设计的产品本身具有高性价比,
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陈昕儿一直强调她偷的标书应该居功至伟,实际上对简宏成并没有啥用。
关于偷标书这回事儿,田景野还吐槽她反而最不守规矩。
“换作是我,得知你‘陈规矩’竟然敢去偷公司的核心机密,我也会惊得掉下椅子。再想到你甘冒风险才偷到机密,即使对我没用,或者用处不大,我也要把这作用吹上天,并且以后真的会扎扎实实报答你。不为别的,就为你的那份深厚情谊,这是谁都清楚的人情。”原著也交代了简宏成请陈昕儿吃三顿晚饭的原因——
“不过是因为她曾经是宁宥的舍友,简宏成见到她,习惯性地‘见舅如见娘’,还是表达对宁宥的感情罢了。”
种种证据证明,陈昕儿性格偏执,会用自以为是的臆想来代替现实。
对性格偏执的陈昕儿,简宏成也是忍无可忍,认为他几乎被陈昕儿逼疯了。
“别提了,我不小心沾上一口浓痰,甩都甩不掉,我也有被陈昕儿逼疯的趋势。”性格3:意气用事爱冲动
陈昕儿常说简宏成是魔鬼,但陈昕儿冲动起来,连简宏成这个魔鬼都头疼。
在中学时期,她为争一口气,强留在理科班,是冲动;工作后自作多情偷标书给简宏成,是冲动;怀孕后不顾简宏成的反对,铁了心将小地瓜生下来,是冲动;一直将宁宥当假想敌,去宁宥公司找麻烦,更是冲动。
陈昕儿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
她越想要维系与简宏成的关系,就越容易冲动;她越冲动,简宏成就越讨厌她。
在剧版中,陈昕儿突袭同学会,在现场对宁宥冷嘲热讽,这种行为让人很窒息。但在原著里,陈昕儿的操作更让人窒息。
宁宥劝解陈昕儿时,刻意强调陈昕儿曾经的优势,想帮她重新捡起生活的信心,比如说她有优秀的组织能力啦、看清了简宏成就应该自强自立起来啦。但是,陈昕儿只提取到了“曾经有优秀的组织能力”的字眼。然后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利用这个优势再来搞一下简宏成。
于是陈昕儿积极地撺掇着不知情的曹老师,请他出面帮她在五星级酒店组织一场高中同学会,然后硬将同学会变成了对简宏成的声讨会。
在那场控诉中,简宏成不仅是个骗她偷标书的心机boy,还是个对她始乱终弃的渣男,同时还是个私生活荒淫无耻的恶棍,更是个不惜拿儿子威胁她的小人。
等到在场的同学与老师都通过田景野了解到真相后,她又开始摆出“我弱我有理”的姿态,道德绑架现场的同学们与老师力挺她自己。
这一系列冲动下的骚操作,引发的直接后果便是:简宏成当场表态,要拿回她居住的房子的所有权、断掉她的生活费、并决定打官司夺回小地瓜的监护权。
原本阳光、好强的女孩儿,却活成了一个让人又怜又恨的神经质,陈昕儿的命运,让人看到性格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我在阅读原著时,还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陈昕儿的悲剧命运,早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注定了。
在原著里面,陈昕儿出场时,是被她的初中班主任带过来的(剧版改成了大学),这让我看到陈规矩的形象背后,有让人细思极恐的一面。
1、陈昕儿对“守规矩”有着本能的趋利性
陈昕儿的初中班主任过来跟曹老师交接,还未对花名册,就向曹老师隆重推荐了陈昕儿。
“先隆重向你推荐陈昕儿,一直是班长,非常称职,做事情稳重周到,待人接物大方得体,班里孩子都听她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陈昕儿是由初中部直升高中部。她在初中部的整体表现,非常符合一个初中老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
作为守规矩的额外福利,陈昕儿直接得到了初中老师的一惯好评,亲自来高中部隆重引荐,并不顾曹老师溢于言表的反对,两次为她争取班长或者团支部书记的职位。
2、擅长道德绑架
面对陈昕儿初中老师一堆的推荐理由,曹老师却说:
“这孩子发展均衡,文科比理科好,理科完全不突出,我这个班,高二肯定做理科,好几个理科突出的孩子都是我特意争取过来的。她这样的才气,做班长恐怕不能让那些理科孩子信服。”曹老师直接点出,陈昕儿初中时打造的好学生形象并不符合他选班干部的标准。
陈昕儿在窗外听到了曹老师对她的评价,原来的骄矜立刻变得满脸通红,扭头就走。
接下来她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在外面绕了一圈后,再回到曹老师的办公室门口,清脆响亮地喊了一声“报告”。二是坚定地对曹老师说:“曹老师,我绝不会去文科班,不会。您可以考察。”
这两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里,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田景野听到陈昕儿喊报告,心里直接笑翻了。田景野感觉好笑是因为,他明确知道大家都是高中生了,无论是思想还是言行都应该与时俱进,而进门还喊报告,那是小学生的行为。
但陈昕儿的心里却认为:哪怕以高中生的身份守着初中的规矩也是没错的。果然,她的这份坚守与执着让在场的初中老师倍感骄傲与开心,顺势再次道德势绑架曹老师,顺利帮陈昕儿争取到了团支部书记的职位。
3、太过好强,性格扭曲而不自知
高中报到的第一天,田景野询问班里有没有数学和物理都满分,附加题也满分的同学时,曹老师如数家珍地说起了田景野、简宏成和宁宥。他也会一脸慈爱地看着田景野,而旁边的陈昕儿则被无视。
“当时的田景野当然没当回事,现在回想起来,自那以后,陈昕儿就没骄傲过,在这个理科班里备受打击。现在替陈昕儿想想,何必呢。”田景野的感慨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陈昕儿对自己守规矩的好学生形象有执念,其二,陈昕儿太好强。为了一时之气,放弃自己的文科优势,而强留在理科班。
然而,她的能力跟不上她的野心。
所谓的临水四杰,陈昕儿不过是宁宥、简宏成和田景野的陪衬。在铁三角面前,她更像是个可有可无的边角料。
人贵有自知之明,而陈昕儿的可悲是,她的悲剧性格,让她缺少自知之明。
她一直拿小地瓜,来维系自己与简宏成的关系。
方脸小眼颜值低的简宏成,却能生出大眼长睫毛高颜值的儿子,真相只有陈昕儿自己清楚——在此我就不剧透了。
我只想说,看完原著,我看清了陈昕儿的真面目,我也很心疼简宏成。
其实陈昕儿如果就踏踏实实要着简宏成这个人,让他背锅,而不是进一步去要他的心,依着简宏成的性子,也能过下去。得陇望蜀地贪心,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