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到了贵州省会贵阳旅游主要就是为了看这里的山山水水,以及品尝这里特色的美食。可其实作为一个人文旅行爱好者来说,到了贵阳还可以欣赏到不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古迹,比如地处闹市区的甲秀楼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座,如今更是成为了贵阳标志性的建筑。
可以说,甲秀楼成为了贵阳人文的沿袭和传承,在没有建造甲秀楼之前,王阳明的弟子就曾经在这里建造过书院传道,可见自古以来甲秀楼所处的位置有着极其优越的地理。
到了1598年也就是明万历二十六年的时候,当时贵州的巡抚江东之下令在这里建造甲秀楼,寓意取科甲挺秀。从此之后,这个偏安于一隅的西南边陲地方出了3位状元。
从外观来看,甲秀楼高约23米,可以说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并不算太过庞大,毕竟黄鹤楼,鹳雀楼等都要比它大了不少。但是甲秀楼这种以木石为原材料打造的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因此如此风格的建筑在中国境内都可谓是非常罕见。
整个建筑主要用12根白色石柱支撑檐角,四周用了白色雕花的石栏板围护着。走到甲秀楼的西侧可以看到由宣统年间谢石琴亲笔题写的“甲秀楼”三个字,当天也有一种说法是如今看到的“甲”字为后期增补的,仅“秀”“楼”两字为原物。不过好在三个字字体相似,看起来毫无违和感。
在甲秀楼一楼的内部墙壁之上还可以看到嵌入其中的碑文,这些碑文均为明代文人墨客在游览了甲秀楼之后亲笔题写的作品。
站在北侧远处眺望甲秀楼的话,你会发现整个甲秀楼景区非常之大,最北侧的为新修的仿古石牌坊,牌坊中间刻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穿过牌坊之后就是浮玉桥,桥上新建造了一座“涵碧亭”。
南侧可以看到一组园林式的建筑群,这就是翠微园景区,包括了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等修复后的明清时期的建筑群。虽然总体看起来因为修缮的缘故有些崭新,但是好在搭配上山水的话,也算是一种特色。
可以说这种桥、亭、楼、古建筑一并倒映在水中的场景,看起来极其古朴。并且整个甲秀楼立于鳌矶石上,颇有一番“独占鳌头”的意思。
总的来说,一方面因为仅仅只有400多年的建筑在国内并不算太奇特,并且建筑本身不大,让甲秀楼看起来游客并不算太多;另一方面本身贵阳作为省会就比较低调,因此这里的景点相对很多省会景点来说也小众了不少。不过这样也好,当你来到贵阳甲秀楼旅行的时候,看到的景致永远都是那么的接地气,并且景点免费开放给大众,也算是非常良心。那么你以前来过贵阳的甲秀楼吗?有什么印象可以留言分享。(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