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猎猎,马萧萧,将士出征胆气豪。
路岖更兼风吹雪,犹记长津剑与刀。
——谨以此,献给长津湖战役中盖世英雄的志愿军父辈们!

长津湖战役亲历者—时任27军80师240团3营7连7班长沈金水前辈

长津湖战役亲历者—时任27军79师235团3营副教导员迟浩田上将题词

《铁血长津湖》上下l两册
一名志愿军烈士后人20载的心血
中外迄今最贴近历史真相的记述
《铁血长津湖》连载
第3部《降服北极熊》(6)

11月27日拂晓的柳潭里,聚集在公路边的陆战5团士兵,随着阵阵此起彼伏的口令声,冻了一夜但溶解在陆战队荣誉中的能量,也慢慢地复苏和释放出来。
作为整个陆战1师攻击武坪里的前锋,7点30分率先出发的陆战5团2营F连,刚走出一英里远,地势忽然变得险峻起来。
这时,上空的侦察机摇晃着翅膀,扔下一个装有信息盒子:“前面有9道路障,但无人守卫。”
连长皮特斯看完信息盒子里的纸条后,带领F连越过公路右侧库尼H连防守的1403高地的山肩,避开了由原木和巨石堆成的路障,向西攻占了一个地势略高的山头后,又掩护后面的连队快速跟进。
见随行的工兵排用推土机打通了路障,陆战5团2营的D和E连以及营部连,也随即紧跟F连西进。
岂不知,志愿军20军89师267团,早已将西进的道路死死地堵住了。
此时的新兴里,一觉醒来的麦克莱恩,发现寇克侦察排失踪了。任凭话务兵的嗓子喊得口干舌燥,电台里也是音信皆无。
麦克莱恩分析判断,侦察排一定在夜间遇到了力量悬殊的突然袭击,以至于寇克身边的无线电员,根本来不及发出呼救。
想到这些,麦克莱恩急忙命令费思带领32团1营留在新兴里的两个连去内洞峙,并加强了一个重迫击炮排和一个坦克排。
这时的柳潭里方向,继续西进的陆战5团2营F连,来到了一座石桥前。
走在排头的一等兵约翰逊,见第一个目的地SAKAI近在眼前,不由地加快了步伐。
而约翰逊万万没有想到,这将是整个陆战1师西进的终点。
突然,SAKAI旁边山头上的火力吼叫起来。刚走上石桥的约翰逊马上卧倒在地,出现伤亡的队伍,顿时被压制在公路边。
匍匐到桥边的连长皮特斯,通过越来越猛烈的火力判明,志愿军不是一时的袭击,而是要彻底切断朝西前进的道路。于是,皮特斯指挥F连与89师267团对打起来。
激战到上午9时,陆战5团2营长罗伊斯营长罗伊斯,见预备队E连也无法突破SAKAI,立即意识到假如继续攻击,不仅会增加伤亡,而且将有被志愿军三面合围的危险。
罗伊斯急忙用步话机请示团长默里同意,命令部队停止攻击,原地对峙防御,准备28日早上再次发起攻击。
27日的这天早上,前一天伤亡严重的陆战7团1营A连,被营长戴维斯留在了柳潭里。而派出了威尔考克斯的B连西进,去找回阵亡的米奇尔等人的尸体。
这时,B连刚好到达了前一天A连的巡逻位置,那个叫杭三里的地方。
看着伤口还没有愈合,又得了重感冒的李超英,威尔考克斯指派他带人去附近寻找米奇尔等人,命令排长欧文带人搜索前进,自己指挥另一个排断后。
而李超英刚爬到半山坡,公路上的欧文排就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李超英只是一个机灵,身边也响起了爆豆般的子弹。
趴在公路上的欧文,突然发现左侧山腰上有一队反穿棉衣的志愿军正蹲在那里吃饭,于是急忙命令迫击炮手开炮。而带有尾翼升空落入志愿军人群中的炮弹,竟是一发没有爆炸的哑弹。
欧文爬到附近的迫击炮处,看着外表长着绿色铜锈的炮弹,大骂“后勤兵这些蠢货!”
这时,B连不断有人被打倒。威尔考克斯的下额也被子弹击中,接替指挥的副连长库卡巴中尉,急忙将队伍带到了路边的山梁上建立防御。而在与三面包抄上来的志愿军对射中,库卡巴也随后负伤倒地。
冰天雪地里的战斗,一个伤员往往需要四个人的担架才能撤下阵地。
继续接替B连指挥的欧文明白,伤亡接近二十人的B连,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攻击能力。而被压制在半山坡的李超英排,也自身难保无法前来支援。赶紧离开这里,成了唯一的选择。
对面发起攻击的89师267团并没有放过B连,反而火力越来越猛,包围圈越来越小。B连有些胆小的士兵不由地画起了十字架,身高接近两米的欧文,也心生胆怯起来。
这时,两架已经打完炸弹和火箭的F4U海盗机途经上空,欧文急忙命令无线电呼叫空中掩护。可驾驶员错将B连当成了志愿军,一个俯冲后,接着扫射起了 0.5 英寸的机枪子弹。
当驾驶员准备再次扫射时,一等兵约翰逊起身摇晃着信号牌。驾驶员看清B连是自己人的同时,一发志愿军的子弹,也击中了约翰逊的脑袋。
半个多小时后,F4U海盗机掩护下的B连,终于全部撤离了山梁。等又接应出李超英排,沿着山谷间的道路死命朝柳潭里方向退去。
而志89师267团的攻击却越来越猛,陆战5团2营F连长皮特斯,见有被三面合围的危险,带领F连也撤回了柳潭里。
继续攻击的89师267团一部,很快又与陆战7团3营H连接火。激战中的H连,虽然守住了阵地,但左臂受伤的连长库尼,被紧急送回了柳潭里。
战斗到此时,朝武坪里发起攻击仅仅一个小时的陆战5团,不但止步不前,反而有两个连被打回了柳潭里。
当天上午10时许,库尼刚被吉普车送进柳潭里的救护站,利兹伯格和默里便走过来问:“上尉,这么快,你就身重两弹?”
库卡巴痛苦的表情中带着怒气:“长官,不过是两处轻伤。但打伤我的,绝不是什么北朝鲜人的残兵败将,也不是先前在黄草岭的中国124师。”
利兹伯格望着库尼问:“上尉,你说说看。”
“自从仁川登陆,我们这是第一次遇见白天敢于向我们发起进攻的力量。还有,他们的打法和黄草岭的敌人不一样,攻击时几乎不躲避子弹。”
默里说道:“你可以休息了,库卡巴中尉。”
库尼却坚强地说:“不行,等包扎好伤口,我得回到我的H连去。”
这时,阿尔蒙德的直升机飞到,利兹伯格和默里急忙迎了上去。
刚下直升机的阿尔蒙德,便嚷着要听当日朝西进攻的情况汇报。
而当默里讲到陆战5团2营F连朝西进攻受阻时,却被阿尔蒙德不客气地打断了:“你们的情报参谋在哪儿?”
利兹伯格指着佛朗斯介绍说:“这位就是,将军。”
“敌人有什么最新消息呢?”
阿尔蒙德突如其来的提问,令年轻的佛朗斯一时慌张起来,竟稀里糊涂地说:“报告将军……山里的中国人太多了 。”
当得知陆战5团2营F连停止攻击回撤,保护其左翼的陆战7团1营B连也开始撤离,阿尔蒙德像是浇了一盆冷水,不禁问道:
“难道就没有什么好消息吗?”
利兹伯格回答说:“有!7团3营H连连长库尼上尉,虽身中两弹,但他仍执意要返回连队。”
阿尔蒙德顿时心血来潮,立即来到了救护站,朝包扎好伤口正准备乘吉普车返回阵地的库尼说:“上尉,难道真是一群中国洗衣匠把你打成这个样子吗?”
库尼没好气地说:“打伤我的,绝不是一群中国洗衣匠!”
“你应该得到一枚银星勋章。”
望着两手空空的阿尔蒙德,库卡巴不以为然地说:“我想这不重要,因为有人已经战死了。”
一时手头没有勋章的阿尔蒙德,连忙在随从黑格递过来的纸条上,写下了“英勇战斗之银星勋章——阿尔蒙德”的字样。然后,别在了库尼的上衣兜口处说:
“这次先这样,上尉!下来,我一定给你补上。”
“我现在最要紧的是回到连队去”卡巴库说罢,跳上吉普车疾驶而去。

阿尔蒙德(右二)
这时,副师长克雷格从参谋帐篷里走过来,将手中一份陆战队司令部的电报递给了阿尔蒙德:
“将军,看来我不得不奉命离开战场,回到我病重的父亲身边了。”
原来,克雷格的父亲因心肌梗塞病危,与其父亲曾是战友的陆战队总司令闻讯后,亲自致电史密斯召克雷格回国。
第10军所属的团以上军官中,八人曾有在中国工作的经历,其中陆战1师就有六位。
陆战1师的四大金刚,G1(人事处)、G2(情报处)、G-3(作战处)、G4(后勤处),除了作战处长鲍泽之外,其他三名处长均有中国的工作履历。
陆战1师下属的三名团长,除了利兹伯格,普勒和默里也都曾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警卫任务。而副师长克雷格,无疑是除了美7师师长巴尔之外中国背景最深的一位,其准将军衔就是在中国期间获得的。
克雷格曾仔细研究过源自抗战成熟于解放战争的《三三制战术教材》案例。解放军的一个排,可以在八百米的区域展开攻击,一个连甚至可以打出一个营兵力的效果。这个行之有效的攻击战术,给克雷格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而阿尔蒙德对克雷格了解甚少,更不知道什么叫三三制。看了一眼陆战队总司令署名的电报,若无其事地登上了自己的直升飞机。
阿尔蒙德的直升机刚飞走,陆战7团2营E连连长菲利普斯和D连连长胡尔,也带着队伍进入了柳潭里。
看着前来报道的菲利普斯和胡尔,利兹伯格生气地问:“先生们,你们的营长——那个已经超重却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的罗克伍德中校呢?”
原来,昨天夜里陆战1团3营G和H连进入了下碣隅里。当天一早,罗克伍德当即命令E连和D连北上柳潭里,但因运力不足,F连和武器连、营部连只好一时留在了下碣隅里,等车队返回后,再继续北上柳潭里。
利兹伯格转念一想,眼前最紧要的是牢牢守住柳潭里的后勤供给线。于是电令2营营长罗克伍德,带领F连和武器连、营部连去德洞关——死鹰岭一线。
同时,又派1营C连南下火鸡山——1419高地。只要守住了这两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拥有强大火力的柳潭里就将是安全的。
这时的陆战7团1营C连,还在去营救B连的路上。
两个连半路相遇后,接替指挥B连的欧文排长听说C连奉命前来营救自己,生气地对C连连长莫里斯说:
“B连不需要别人营救!在接下里的战斗中,C连还是准备好营救自己吧。”
欧文的一句气话,不幸言中了莫里斯C连当夜几乎被全歼的命运。
此时的1营长戴维斯,正在检查B连的伤亡。
接到C连南下1419高地的命令后,戴维斯急忙拦下了运送2营E连、D连空车返回的车队,拉上B连伤员的同时,顺路将C连运往1419高地。
戴维斯刚送走C连和B连的伤员,又接到了利兹伯格让其指挥2营E连和D连的命令。于是,又急忙乘吉普车返回了柳潭里。

利兹伯格
副师长克雷格乘敞篷吉普车离开柳潭里后,已经预感到大战临头的利兹伯格和默里,马上设立了联合指挥帐篷,检查并调整了27日夜间的防御部署。
加密7团2营E连,守卫正北的 1384高地,7团2营D连守卫东面的1240高地。担负西进攻击任务的陆战5团的三个营,仍然放在柳潭里以西和西北的攻击位置。
即便如此,利兹伯格和默里还是惶恐不已。因为陆战1师情报处长霍尔康转来的,已经回到兴南的克拉克的情报显示,柳潭里四周至少有三个师的中国军队,意图要消灭陆战7团和5团队。
更为严重的是,柳潭里的食品和油料只剩下了三日份,弹药还有两日份。如果德洞关和火鸡山再有什么闪失,那么这个仗将很难继续打下去。
况且没有飞机掩护的夜晚,无疑将是中国军队的天下。
一提及德洞关,默里突然想起了一个镜头。
还在11月26日黄昏路过德洞关时,一路欣赏沿途风景的默里,突然发现,一名亚洲人轮框坐在突兀岩石上的军人,恰好与自己四目对接。
那在刺骨的寒风中一动不动雕像般的影子,默里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而现在却莫名其妙地担心害怕起来。
默里的担心与害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史密斯师长答应给的四辆潘兴重型坦克迟迟不见影子。柳潭里仅有一辆谢尔曼式坦克,可驾驶员却私自搭车返回了下碣隅里。理由说是去引导M26重型坦克开往柳潭里,实际上是被白天攻击失利吓破了胆。
看了许久地图的利兹伯格,突然说:
“无论如何,今天夜里都要把中国军队顶在柳潭里四周的山上。过不了多久,中国人就会明白,他们对柳潭里的攻击肯定错了,而且是一个战术上的错误。中国人首先进攻的应是下碣隅里和后勤供应线,而不是我们所在的柳潭里。”
听了利兹伯格十分有见地的话,年纪较轻的默里这才一时沉稳下来。

参阅地图

┃王安民,笔名戈未央,山东青岛莱西人,抗战流亡学生子弟,志愿军烈士后人,中国石化高级政工师、作家协会会员,两次荣立石油会战个人三等功。
┃《踏不灭的薪火》,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据此拍摄的两部抗战纪录片《将军校长—李仙州》《山东流亡学生记》,列入大陆对台湾文化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