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1922年出版的《中国问题》一书中,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中国迟早会崛起为世界的主导力量,把美国挤下霸主宝座。
他还说,美国和日本会使尽浑身解数,想方设法阻挠和破坏中国的崛起,但这股趋势是挡不住的。
当时听这话,可能觉得有点天方夜谭,毕竟那时候的中国还深陷内忧外患,国力孱弱得不行。
可现在回过头看,罗素的眼光真是毒辣得吓人。100年过去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不是一般人,他是20世纪最牛的哲学家之一,还顺便拿了个诺贝尔文学奖。
他生在英国贵族家庭,从小就聪明得不行,在剑桥大学学数学和哲学,后来还当了老师。他跟人合写的《数学原理》,直接奠定了现代逻辑学的根基,学术圈里那是响当当的大佬。
不过,罗素不光是个书呆子,他还特别关心社会问题,反战、反核,啥热闹他都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因为反对打仗被抓进监狱,60年代还搞了个审判法庭,公开骂美国在越南干的坏事。总之,这是个有想法、有行动的人。
1920年,罗素跑来中国讲学,待了快一年,走遍了大江南北。那时候中国刚经历五四运动,社会乱糟糟的,但他却对中国人的勤劳和文化底蕴印象深刻。
回英国后,他写了《中国问题》,书里直截了当地说:中国有潜力成为世界强国,美国和日本会不乐意,各种使绊子,但中国早晚会翻身。

罗素为啥这么看好中国?他不是瞎猜的。他觉得西方文明太功利,追着技术和钱跑,精神上却空虚。而中国文化不一样,老子讲的“道”、那种追求和谐的智慧,让他觉得中国有种独特的生命力。
他还认为,中国人聪明、能吃苦,只要有机会,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反过来,他对美国那种扩张主义的劲头不太感冒,觉得迟早会露怯。
罗素的预言在当时没多少人当回事,毕竟1920年代的中国,连吃饭都成问题,谁敢想能跟美国掰腕子?可历史证明,这老兄真不是随便吹牛。

要说中国咋崛起的,得先看看这一百年的路有多坎坷。中国历史悠久,5000多年没断过根,古代造纸、火药、印刷术,哪样不是领先全球?
可到了近代,风头就变了。1840年鸦片战争被英国揍了一顿,签了《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从此国门被撬开。之后列强蜂拥而至,日本也来凑热闹,甲午战争抢了台湾,八国联军进北京烧圆明园,中国彻底成了砧板上的肉。
20世纪初,中国人开始醒悟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可惜新生的中华民国没稳住,军阀割据,内战不断。1921年共产党成立,才算有了个硬核的组织,带着大家伙儿搞革命。1949年新中国一立,算是彻底翻了身,把列强赶出去,站起来了。

真正起飞是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这招太狠了,邓公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全国就像按了快进键。农村搞承包,城市开工厂,外资引进来,市场活了。
1978年中国的GDP才3645亿人民币,人均不到200美元;到2023年,GDP窜到120多万亿,人均1.2万美元,翻了60多倍。
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厂遍地开花,外汇储备全球第一,高铁跑得飞快,5G技术更是甩别人几条街。

除了经济,科技和教育也跟上了。中国大学入学率从1978年的2.7%涨到现在的60%以上,培养了一堆顶尖人才。
航天领域,神舟飞船、嫦娥探月,样样不含糊;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全是世界前列。文化上,汉语热席卷全球,孔子学院开到全世界,中国电影、电视剧也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当然,问题也不少。空气污染、资源不够、贫富差距拉大,老龄化还来添乱。不过政府没闲着,提了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创新驱动这些目标,慢慢在解决。
中国这路子跟别人不一样,不照抄西方的资本主义,也不学苏联的全盘计划经济,硬是摸出一条自己的道儿。
这一百年,中国从被欺负到站起来,再到跑起来,靠的是啥?一是人多,14亿人口的底气;二是勤奋,中国人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三是政策,方向对头,执行到位。罗素当年看中的潜力,真没白瞎。

罗素说了,美国和日本会不乐意中国崛起,事实证明,他没说错。这俩国家,一个是全球老大,一个是亚洲老二,都有自己的算盘。
先看美国。19世纪末,美国靠工业化和扩张爬上来,两次世界大战发了战争财,冷战打败苏联,成了独一份的超级大国。经济上,美元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军事上,航母满世界跑;文化上,好莱坞和可乐洗脑全球。
可21世纪后,美国有点疲态。伊拉克、阿富汗两场仗打得灰头土脸,2008年金融危机又伤了元气,国内还撕裂得厉害。

日本呢?明治维新后崛起的亚洲第一强国,近代史对中国可不友好。甲午战争抢台湾,九一八占东北,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欠的血债一笔笔记着。
1945年被美国原子弹炸服了,战后靠美国扶持,经济腾飞,到80年代差点威胁美国。可惜被《广场协议》一棒子打懵,经济泡沫破了,之后20多年没缓过来。现在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死气沉沉,靠着技术底子勉强撑着。
中国崛起这事儿,美国和日本都急了。美国怕丢了霸主宝座,日本怕亚洲老大的位置被抢。于是俩国家联手使招。
美国搞贸易战,加关税、卡科技,华为、中兴都被整得够呛;军事上,在南海、台海秀肌肉,拉着日本、澳大利亚搞小圈子。
日本呢?钓鱼岛上挑事儿,还老拿历史问题说三道四。俩国家还支持台湾分裂势力,插手香港,想让中国乱起来。

可这些招数管用吗?不一定。中国经济体量在那儿摆着,内需市场够大,外加“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扩越大。
美国封锁科技,中国自己搞研发,5G、芯片慢慢追上来了。日本想靠军事挑衅吓唬人,可中国海军早就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硬碰硬不虚。
美国和日本确实给中国添了不少堵,但拦不住大势。中国不跟他们硬刚,闷头发展自己的,朋友越交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罗素说得没错,这俩国家再折腾,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

现在世界乱成一锅粥,经济、政治、文化都在大洗牌。全球化还在,但贸易战、保护主义让大家有点各顾各的。经济增长慢下来,新兴国家却在加速往前冲。
政治上,美国独大的日子不好过了,中国、俄罗斯、欧盟都在抬头,世界多极化明显。文化上,西方那一套不再是唯一标准,各国文化都想发声。
中国在这场变局里,角色越来越重。经济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制造业、基建、技术输出全是王牌。
“一带一路”拉着140多个国家一起干,亚投行让美元霸权抖了抖。政治上,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有票,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搞霸权那一套。文化上,汉语热、春节热,外国人对中国越来越好奇。
大事儿上,中国也没掉链子。气候变化喊了碳中和2060目标,减贫提前10年达标,新冠疫情控制得快,还给全球送疫苗。这些事儿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加分不少。
中国人口多、市场大、底子厚,只要稳住节奏,谁也拦不住。罗素说的那一天,可能比我们想的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