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被这个新闻吓到了:
浙江宁波一高中年薪80万招聘教师?
是的,你没看错!虽然2025年开年稀奇古怪事不少,但这个是真的,那么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样的老师能拿这么多的年薪呢?
正所谓君子为社稷,凡人为己身,咱们考编虽然怀揣着奉献教育的崇高理想,但也要为五斗米考虑,我也想拿这么高的工资,该怎么办呢?
答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去评职称,职称越高,到手工资越多。
职称其实是与金钱挂钩的,也就是说职称越高拿的钱就越多,即便以后离开体制,也能拿到相应的钱钱。
而此刻就有个好消息——《新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未来评职称不会那么难了!
通俗理解就是,中小学一、二级教师不再受岗位名额的限制,达到一定年限和条件就能自然晋升!
也就是说未来即便咱们运气不佳,达不到特级教师职称,最起码好好工作还是有机会拿到年薪20万的。
这对我们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教师工资和职称息息相关的,职称越高工资就越高。
2025年关于评职称的相关规定
前不久,海南省多部门联合印发了《海南省基层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方案》,明确设立专属基层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该《方案》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试行2年。
该《方案》虽然是海南本省印发的,但咱们可以把它看做各个省份的试行版,尤其在《新教师法》之后,大概会推广全国的。
《方案》重点提到了两点:
明确任职年限要求教龄满15年可评高级职称
职称评审注重教学实绩可用规范的教案替代论文
明确任职年限要求教龄满15年可评高级职称
为了保证公平性,《方案》对基层学校教师申报做了明确规定,主要围绕在任职年限上。
申报基层学校教师中级职称的任职年限要求为:
● 具备硕士学位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5年,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在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6年,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在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8年,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申报基层学校教师高级职称的任职年限要求为:● 具备硕士学位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15年,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在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20年,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在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25年,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这些任职年限要求的设定,既考虑了基层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水平,也体现了对不同学历层次教师的差异化评价,同时确保了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职称评审注重教学实绩可用规范的教案替代论文
基层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审将不再对教师的论文科研进行硬性要求,将评审重点放在了基层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书育人实绩上,允许基层教师在教科研业绩方面用规范的教案替代论文。
可以说这两点切切实实的从根源上解决了教师们评职称难、要求多的困难局面,未来教师们只要认认真真工作,就能顺理成章的评相应的职称。
其实不止海南省,包括山东省在内很多省份也有相应的政策文件,例如山东出台的评职称政策:
规定“在乡村中小学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职称与的工资的关系:
初级职称对应13–11级工资,跨度在1390—1510元;
中级职称对应10–8级岗,跨度在1600–1950元;
高级职称对应7—5级岗,跨度在2210–2670元……
初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之间相差700–1280元;
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之间相差260–1070元。
而且,职称高的教师不仅工资高,其他方面的福利也会比职称低的教师好。
具体体现在:公积金、养老金、各种保险、物业补贴、住房补贴等。
简单来说职称差距之间就是真金白银,而且目前很多地区开始推行相应的政策了,例如山东和福建——
山东地区:
1.面向乡村中小学教师,开启“直评”绿色通道,教龄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20年以上申报高级职称,已有9万多名教师通过直评取得相应职称。
2.为基层教师设置“专属”高级职称,将评审权限下放到各设区市,让教师评高级不再困难重重,已有4.6万余名教师获得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
福建地区:
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高级教师评审名额为3600名,推荐名额为4320名,比以往增加了近50%。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难触及百万年薪的星光,但值得欣慰的是,三尺讲台前的人生已铺就更多保障——国家正以政策为教师职业发展架桥修路,让育人者的耕耘能获得更踏实的回响。
教育始终是文明长河中的灯塔,纵使备课批卷的夜晚常伴孤灯,粉笔灰落满衣襟的日常略显清苦,我们依然在书写着最珍贵的国家叙事。百年树人的事业从无捷径,正是无数教师在平凡岗位上的负重前行,才让知识的薪火得以代代相传。
当三尺讲台的坚守都充满困顿时,窗外的风雨只会更加凛冽。与其在观望中错失机遇,不如把握住教育改革浪潮中的发展红利——那些深夜备课时积累的智慧,那些与学生心灵相通的瞬间,终将在职称晋升与待遇提升中绽放价值。这不仅是份工作,更是能托起未来的事业,趁改革东风正盛,何不奋力一搏,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