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旅游13——宁远文庙和中部古村落

海琦看看旅游 2025-02-14 08:50:54

1、宁远文庙在宁远县城西南,文庙街78号,又名学宫,始建于北宋965年,现存为清1873--1882年重建。 是中南六省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的文庙。

主轴线南北长171米,东西宽60米,占地10282平方米。依次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两侧为登圣坊、步贤坊、腾蛟门、起凤门、乡贤祠和名宦祠及东西庑、明伦堂、尊经阁等。

庙内石雕精妙绝伦,石坊、石檐柱、月台、丹墀的浮雕狮、蟠龙、飞凤,数量众多。尤其是装饰在大成门、大成殿前后的20根整体通高5米的高浮雕镂空龙凤石柱群,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与月台、五龙丹墀,棂星门石雕相互辉映,全国罕见,是古代石雕艺术中的精品,被称为国之瑰宝。

文庙内的木雕、泥塑、壁画也比比皆是,也十分精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骆家村在宁远县城东南冷水镇,雾云山东北麓,始于明朝弘治年间,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始祖骆世义,系从新田骆铭孙村迁来。村子依山而建,屋舍多为江南庭院,青砖黛瓦,高高的封火墙。房屋错落有致,相互呼应,可连可分,天井众多,门门相对。

村内道路全部青石铺就,小巷尽头有门楼,关上门楼,整个村庄就成为浑然一体的城堡。村内有明清风格的连片房屋数十栋,其中最大有三十六个天井、炮楼最高,还有有书屋、英雄楼、石拱桥、八仙岩等景点。

古井

古戏台建于清朝,八柱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龙塑脊饰。檐下木枋饰有精美木雕双龙戏珠、蟠龙祥云、八仙缘,角梁下饰有木雕雄狮。古戏台是骆氏公祠的伴生物,曾是骆氏财力雄厚的象征。

古代只有大家族才有能力雇养戏班,以供族人消遣取乐。戏台后有2座百年四合院,分多个偏房。村中还有大量天井、马厩等,井水至今仍清澈甘甜。

骆氏公祠

3、李氏宗祠在宁远县东南,冷水镇神下村,占地1250平方米,青砖马头墙小青瓦,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木构架,整座宗祠由前坪、表门、戏楼、观戏台、内院、上厅和伙房组成。

始建于清1753年,次年落成。清1853年维修,清907年大修,1947年增设表门。 祠一进三开间西洋式表门,明间设石匾额书李氏宗祠,墙顶连绵起伏,配合欧式宝瓶柱顶,次间饰菱形西洋雕花泥塑,在南方宗祠中很少见。

木雕、石雕和泥塑装饰,自表门至上厅的梁架、门窗、花罩、雀替等木雕的各式花鸟、走兽图案,各式石雕柱础、门槛石、石墩等。戏楼、马头墙顶各式传统泥塑脊吻,将民族文化与西洋风格巧妙结合,是传统工艺与西式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桃花岩在宁远县城东南12公里,冷水镇海江村,永连公路旁1公里处,九嶷山萧韶峰东北方约2公里处。发源于蓝山石婆源的螃蟹江于宁远海江村突然潜入地下,经2里许,于真武砠与岩头村中间的岩口流出地面,水深丈余,形成暗河。

乘船自口入,临流四顾,莫知洞深,莫知其奥,莫知水从何来,故曰莫知岩。岩口高丈余。石壁森严。洞内岩壁石钟灿若桃花,洞顶石乳若串串珍珠,悬空而挂。

4、大阳洞村在宁远县城西南15公里,天堂镇西南7公里,村子四面环山,中国传统村落。天下张氏出清河,张氏自黄帝封挥公为弓正得姓张。

据1644年大阳洞张氏族谱记载:远祖张观为宋哲宗之元辅,以相守零邑舜祠, 因钟灵毓秀的九嶷山风光而流连忘返。张观第六世子玄贵公,生有三男,张氏万二公卜居大阳洞裔家衍族,此为祖源之地,始建于宋朝,至今已近1000年。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