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海力士HBM封装开发执行“双轨战略”。
据报道,SK海力士近期调整了其HBM内存开发组织的架构,将标准和定制HBM的封装产品开发团队一分为二。针对不同产品线的技术需求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方面通过服务以英伟达为代表的关键客户来展现技术领导力,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在快速增长的通用HBM市场中的份额。
据悉,此前SK海力士HBM开发是由统一团队负责从策划到验证的全过程。但随着产品技术复杂度提高,公司判断原有一体化体系已达上限,因此决定将开发体系进行分离。
据了解,目前这两个团队均隶属于由李圭济(音译)副社长领导的“封装产品开发本部”,并由李康旭(音译)副社长领导的“封装开发部门”统一管理,是公司负责客户响应与产品设计的核心执行组织。
其中,标准HBM更注重通用性、良率和生产效率,适用于面向多样化AI和服务器客户的大规模供应。随着AI和高性能计算需求上升,以及大型科技公司加快自研AI芯片,标准HBM的市场预计将迅速扩大。
而客户定制HBM主要面向如英伟达等核心客户,针对具体需求开发超高性能产品。不同客户对带宽、电力效率、接口速度等有各自的定制化规格,因此必须由独立团队快速开发并保持紧密的技术沟通。
针对SK海力士此次HBM组织调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AI半导体市场不断高端化,各家客户对HBM产品的要求差异显著。SK海力士通过开发体系的双轨制,意在实现对不同产品的最佳响应。”通过同时掌握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和大规模供应产品,SK海力士将会牢牢掌握AI存储市场的主导权。
SK海力士HBM扩产规划面对 AI 芯片需求爆发,SK 海力士正在积极扩展产能。据悉,SK海力士2025年HBM订单已全部售罄,并启动2026年产能分配谈判,同时2025 年资本支出计划从22万亿韩元上调至29万亿韩元,重点用于韩国忠州M15X工厂的 HBM 产线建设。
M15X工厂是SK海力士现有清州M15工厂的扩建项目,总投资超过20万亿韩元,定位为HBM 专用生产基地。该工厂采用1b DRAM 工艺和MR-MUF(批量回流模制底部填充)技术,支持12层HBM3E和16层HBM4的堆叠生产。其中,HBM4将采用2048 位接口,带宽达2TB/s,容量提升至48GB,较HBM3E性能再提升 33%。
M15X工厂原计划2026年第三季度全面投产,但受博通、英伟达等客户订单推动,设备安装提前至2025年10月,2025年11月启动量产,比原计划提前约8个月。2025年2月,SK 海力士从利川DRAM工厂调派工程师团队进驻 M15X,覆盖设备调试、工艺优化等岗位,标志着投产准备进入最后阶段。
在产能方面,2025年底,SK 海力士HBM月产能将从15万片提升至16万-17万片,其中M15X贡献约 20%。到2026年完全投产后,总产能将达24万片/月,较2024年翻倍。
除了M15X工厂,SK海力士还在进行其它产线改造。SK 海力士已于今年3月末完成了其位于韩国京畿道利川市的 M10F 工厂的产线改造,该厂从此前负责一般 DRAM 产品的后端处理调整为封装高附加值、高需求的 HBM 内存。知情人士透露:“我们引进和更换了一些封装设备,并改变了必要的材料以适应包装。我们上个月底获得了当地消防部门的许可,并开始大规模生产。”
SK海力士持续推进利川M10F、清州M8转换投资、以及清州M15F新厂的投资,以扩大HBM产能,目前M10F首先完成。据悉,此次转产后,SK海力士HBM产能将从之前的每月12万片(以晶圆投入量计算)提升至13万片。为M10F准备的HBM产能预计为10000张。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Technology 在2025 年第一季度 DRAM 内存原厂市场占比报告中指出,SK 海力士凭借在 HBM 领域的强劲表现成功首度超越三星电子,夺得该季度市场占比第一。三大 DRAM 内存原厂SK海力士、三星电子和美光在2025年一季度分别拿下 36%、34%、25% 的市场占比,而其它企业则占据剩余 5%;而在HBM细分市场,SK 海力士独占 70%。
Counterpoint 高级分析师 Choi Jeong-ku 表示:“对于 SK 海力士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它成功地向 HBM 存储器需求不设限制的市场交付了 DRAM 产品。制造专门的 HBM DRAM 芯片一直是出了名的棘手问题,而那些在早期就做得对的厂商因此收获颇丰。”
Counterpoint 预计本季度的 DRAM 市场在细分市场增长和供应商占比方面的情况将同一季度相似。对于关税变动,该机构认为短期内 HBM 细分市场不会收到冲击,长期来看可能受到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带来的结构性挑战。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