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中,林彪比较特殊,他战功赫赫,军事才能突出,性格比较沉稳内敛,不喜欢交际。
不擅长交际的林彪,于1960年特意设宴,邀请5位将领吃饭,这5位将军别是徐海东,张云逸、陈赓、陈奇涵和周士第。
六位开国将帅齐聚一堂,一阵寒暄后,林彪开门见山道:“今天请各位吃饭,是要商量一下关于各位后面的工作安排,组织上考虑到各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应当挂名休息了。”
五位将领一听这话,气氛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都是枪林弹雨过来,为中国革命奉献半生,一听说要退出一线,心里都不是滋味。
资历最老的徐海东大将,出生窑工家庭,从北伐时期开始闹革命,身经百战,10年9次负伤,全身17处弹痕。
徐海东一家有66人为革命牺牲,近亲属就有27人,毛主席曾说:“我们党为革命牺牲最多的是海东同志。”
红军1935年冬到达陕北,徐海东接应大部队,那时大家都很穷,毛主席带的部队缺少棉衣,很多战士穿得很单薄。
徐海东二话没说,从自己部队拿出5000块给中央红军,这才让大家安然度过冬天。
蒋介石最早的悬赏令上,徐海东和毛主席、朱德的赏金一样,由此可见,国民党对徐海东的忌惮。
长期的艰苦战斗毁坏徐海东的身体,1940年前后就一直在养病,新中国授勋时,他觉得自己后来一直没有参加过战斗,想把大将名额让给别人,周总理说:“你对革命的贡献,远超一个大将军衔。”
徐海东这才成为仅次于“战神”粟裕的第二个大将,后来他的身体一直反反复复,长期处于休养状态。
陈赓的情况和徐海东类似,虽然当时年纪不大,身体却不好。
陈赓在正面战场和暗线战场都工作过,在上海情报科工作时,因叛徒出卖,陈赓被抓捕后,受过电刑,从那以后,他的心脏就出了问题。
新中国百废待兴,陈赓奉命筹建哈军工,仅用一年多时间,这所学校就成功创立,他付出的心血,不是一句辛苦就能概括。
1957年,陈赓得过一次心肌梗塞,抢救过来后,他仍旧一心扑在工作上。
两年后,陈赓的心脏又出了一次问题,好在抢救及时,从那以后他工作就减少了很多,处于半休养状态。
张云逸革命资料很老,早期经历丰富,曾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
土地革命,张云逸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中,他领导新四军组建和整编,打游击,打日伪。
解放战争时,张云逸守住胶东解放区,组织动员百万民众,用小推车将物资推到前线,为战役胜利做出贡献。
建国后,张云逸主政广西,剿匪安民,当时他已年近七十,多年的残酷战争,蚕食他的健康,身体经常不好,只能慢慢疗养。
革命战争时期,陈奇涵战功赫赫,他的勋经历不同于别人,军委让他自己填写军衔,谦虚填了中将,最终被授上将军衔。
作为曾黄埔军校军事教官的陈奇涵,在面对两次改变命运的选择时,坚守初心,在党内深受尊重。
陈奇涵早就提出,要让年轻人来担任重要工作,多次强调领导职位应该让更有能力的人担任。
周士第和陈奇涵想法一样,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可以退下来,让有能力的年轻人锻炼,挑起重担。
中央让这5位将领退下来,也是为他们的身体着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们有权利享受披肝沥胆得来的平静生活。
5位将领最终都接受安排,退隐下来,好好休养,除陈赓因突发疾病逝世,其余四位将领都得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