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辽宁舰编队穿越太平洋执行远海训练时,总有一艘"钢铁巨兽"默默跟在舰队后方——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901型综合补给舰。这艘排水量达5万吨的"海上移动加油站",正以惊人的补给能力和智能化设计,成为海军走向深蓝的坚强后盾。
"吨位级"硬实力撑起远海保障901型补给舰堪称"海上百货大楼":239.5米的船身能装载2.5万吨燃油,足以让一艘航母连续航行数月;1500吨淡水可满足千人舰艇编队的日常所需;数千吨弹药和维修物资更让舰队随时保持战斗力。其航速25节、续航1.8万公里的性能,意味着它能在90天内不靠岸完成跨洋补给任务。
与美国同级别补给舰相比,901展现出独特优势。虽然美国萨克拉门托级稍胜半筹,但中国舰艇在智能化补给系统上实现弯道超车——自动化输油管道能让燃油补给效率提升40%,舰载无人机可实时监控补给进度。更令人称道的是,901配备的30毫米近防炮和直升机起降平台,让这艘"温柔补给者"在必要时也能化身"海上防御盾牌"。
创新补给方式突破传统局限在茫茫大海上,901的补给团队如同精密的"海上手术队"。横向补给时,机械臂与输油管在两舰间距仅50米的航行中精准对接;纵向补给则通过150吨级起重机吊运大型装备;当遇到紧急情况,直-18直升机还能以悬停方式投送医疗包或弹药箱。这种"三维补给网络"让舰队在执行反海盗、人道救援等任务时,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舰队后勤网编织深蓝蓝图目前,中国已形成多层次补给舰梯队:2艘901型负责航母编队,7艘903A型保障驱护舰群,再加上新型905型,12艘补给舰组成的"后勤天团"覆盖了从近海到远洋的全部需求。海军专家指出,这种"模块化组合"策略让我国具备了维持双航母编队常态化远航的能力。
在亚丁湾护航、印度洋搜救等任务中,补给舰船员们常在甲板上连续工作20小时,用体温焐热冻住的输油阀门。正是这些"沉默的奉献者",让中国海军的航迹延伸至30多个国家的港口。正如901型总设计师所言:"我们不是主角,但必须成为永不熄火的引擎。"
随着电磁弹射航母的即将入列,新一代补给舰的研发已提上日程。这支"钢铁后勤舰队"的进化,将继续为中国海军的远洋征程注入澎湃动力。
901还是有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