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最早的专业武装直升机,大家肯定会提直10,1992年就立项了,1998年正式开始研制,2003年首飞,2012年12月才服役,整整花了20年,即使从1998年算起,也用了14年,可谓是“好事多磨”,期间还曾向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付费咨询过,这也就是941方案的由来。

卡莫夫941方案
不过,直10其实并非我国第一款专业武装直升机研制项目,在它之前,还有一个WZ602-2方案,时间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国决定在国产的“海豚”直升机,也就是直9的基础上研制一款武装直升机,其中WZ602-1,就是大家后来见到的武直9,最终发展为直-9WA,而WZ602-2则是一个更为彻底的专业武装直升机方案。

就是它
WZ602-2最为明显的特征,是采用了类似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的纵列双座布局,机体变窄,减少了正面的被弹面积,同时和AH-1一样,采用了滑橇式起落架,增强了直升机的扛坠毁能力,并且还能以不对称的方式挂载霹雳7空空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非常注重直升机的空战性能,后来的直10也是如此。

直10也非常注重空战性能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觉得WZ602-2方案非常眼熟,对,它不就是直19吗?实际上,直19的确就是WZ602-2的血脉继承者,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研制成功,就是得益于WZ602-2在前面打下的基础。不过,两者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WZ602-2不就是直19吗?
首先,WZ602-2的座舱外形更复杂,侧面舷窗尺寸更大,拥有更多的平板玻璃,而直19得益于后来防弹玻璃加工工艺的进步,更为“圆滑”。其次,WZ602-2的光电观瞄转塔置于驾驶舱顶部,而直19的则在下颌,性能也更为先进。当然,两者都是在直-9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都保留了直-9的动力系统、旋翼系统、尾梁和涵道尾桨。

现在的直19又加上“长弓”雷达了
别看WZ602-2和直19一样,都是4吨级的轻型武装直升机,但它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性能,即在改纵列双座之后,还保留了一个小型运兵舱,能够搭载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这一点和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类似,所以WZ602-2也被称为“中国雌鹿”。现在再看标题,明白过来了吧,小编并不是在说那些流落到我国的“雌鹿”武装直升机。

红圈内有一个带舷窗的舱门
不过,米24“雌鹿”的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2吨,超过“阿帕奇”,而WZ602-2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却能达到“雌鹿”一半的运兵量,可谓是非常出色了。据说现在的直-19也有类似的“运兵舱”,但一般并不使用,最多用作设备维护舱,珠海航展的时候,有人曾经见过它后方舱门开启的画面。


我怎么没看到后舱门?
当然,最后WZ602-2方案下马搁置,而WZ602-1则发展成武直9,后来WZ602-2又重启,在一年之内变成直-19。这里不禁要回想一下,如果当初是WZ602-2获胜,我们是不是能少走一些弯路,一步到位直接装备直-19?当然,之所以走弯路,外界猜测当初我们应该是有一些技术问题无法自己解决,所以连直10也不得不向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咨询方案,然后又遭遇加拿大禁运发动机的打击,所幸我们最终坚持下来了,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