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上午,70岁的湖北评书表演艺术家孙仲江在武汉举办收徒仪式,正式收周佳云子、陈亮、辛睿霖三人为徒。这也是孙仲江自1974年拜师湖北评书大师何祚欢以来,从艺50载首次公开收徒。
1992年,孙仲江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陆鸣合作表演相声《多多关照》,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之后,他开始在湖北评书领域深耕,不仅传承了何祚欢的方言模仿绝技,更在口技表演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次孙仲江收的三位徒弟,各有特色,潜力无限。大徒弟周佳云子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自幼热爱评书艺术,从小学二年级便跟随孙仲江学故事、评书,功底扎实,表演细腻。二徒弟陈亮自2002年开始跟随孙仲江学习口技,如今已是一名自由文艺工作者,专注于少儿口才教育和演出工作,他将口技与评书、相声相结合,创作了多部汉派曲艺作品。三徒弟辛睿霖目前仍在大学就读,同样从小投身湖北评书学习,对这门艺术满怀热忱与执着。
评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口头演说艺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育尚不发达的年代,说书人通过讲述经典文学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世界,领悟人生道理,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湖北评书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曲艺面临诸多挑战,湖北评书也不例外。为了让这门艺术重焕生机,孙仲江多年来致力于湖北评书的传承与发扬。他深入研究武汉方言与当代人的观念想法,力求让评书内容更贴近生活,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孙仲江认为,曲艺传承不仅要靠口口相传,更要注重培养观众群体,尤其是从娃娃抓起。他积极创新,通过影视作品、艺术跨界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和了解湖北评书。
作为孙仲江的大弟子,周佳云子在拜师仪式后告诉长江云记者:“从小学习曲艺为我赢得了很多展示机会,也让我捧回全国大奖。工作后,正是凭着师父教我的曲艺作品,我才能站上新加坡的舞台,把中华文化传到世界角落。”在她看来,拜师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表达尊重与敬畏的深刻体现。如今,师徒四人齐聚,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他们立志要用湖北评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登上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向世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也让世界透过湖北评书这扇窗,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方言活化石”,湖北评书承载着武汉这座“江城”的文化基因。孙仲江始终视评书为“一座桥梁”,他说:“人们通过方言读懂一座城的性格。长江水养武汉人,评书声传武汉魂。”面对新媒体冲击,孙仲江认为“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魂。只要故事能触达人心,湖北评书就永不落幕。”
长江云新闻记者 万偲琪 摄影:桂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