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九州,相信大部分人都说不上究竟是哪九州?
九州之说,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时期,其直接关联人物便是大禹。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尧的时代,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丘陵,老百姓非常忧惧。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的方法。
然而,九年的时间过去了,洪水依旧泛滥不息。
后来,舜即位,又任用鲧的儿子禹治理洪水。
当禹接手后,其改变了父亲以堵为主的方法。从而以疏导为主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制服了洪水。
禹治水成功,除了方法得当,还得益于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怕吃苦耐劳的精神。
传说禹为了治水,新婚四天就离开了家,在外面奔波十三年,几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最终成功疏导河流,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也正是由于禹的突出贡献,舜在年老时将帝位禅让给了他。
禹即位后,定国号为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传说,禹建都阳翟(河南禹县)后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与涂山,史称涂山之会。
因此,涂山之会,也被称之为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把天下划分为九州。
禹在考察各地情况的同时,也把整个华夏大地走了一遍。
他根据山川河流的分布,把天下划分为九个区域,这就是九州。
关于九州的名称,各文献记载略有不同,一般以《尚书·禹贡》为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禹还从九州收集铜,铸造了九鼎,将全国各地的奇异之物画成图像,然后分别刻于鼎身。
九鼎象征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显示豫州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也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大禹划分九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州,后来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定鼎"也成为确立政权的代称。
从大禹划分九州,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九州的概念一直贯穿其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大禹划分九州,不仅是对地理的划分,更是对文化的整合。九州之内,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各异,但都统一于一个中央政权之下。这种统一,不仅仅是Z治上的统一,更是文化上的统一。
九州的划分,使得各地的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大禹划分九州,不仅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从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们依然可以从九州的概念中汲取智慧。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像大禹一样,有吃苦耐劳、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眼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么,你可以看看,你家是属于哪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