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欧亚时报等媒体报道,中国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张东率领的数字化模拟研究团队,近期完成了歼-20S与F-22的数字模拟对抗。作为国内顶尖的军事技术研究团队之一,其研究成果具有显著影响力。
该团队用我国最先进的数字化模拟空战系统,构建了包括六自由度战机模型、传感器和子系统模型以及导弹等武器数字模型在内的高度逼真对战平台,几乎实现了对真实空中对抗的完全模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F-22的具体数据并不完整,团队特意设置了保守参数,将歼-20S的技术规格设定得低于F-22。
二、歼-20S的双驾驶位设计是关键?
歼-20S之所以能在模拟对抗中大获全胜,关键在于其是双座战斗机,“忠诚僚机”战术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歼-20S双座的设计实现了前座飞行员专注于飞行操控与武器系统管理的双重任务,而后座飞行员则全心投入于指挥协同作战的无人机群。
根据作战任务的具体需求,后座飞行员能够灵活指挥无人机执行初步敌情侦察,随后诱使敌方火力转移,最终发动多向攻击,显著提升了作战胜率。虽然从表面上看,歼-20S似乎仅仅增设了一个无人机指挥员的席位,但实际上,这位飞行员的工作负担极为繁重。他需全面整合卫星、预警机、地面雷达以及无人机传回的数据信息,对战场态势进行深度评估,为无人机精确指派任务与目标,并即时制定攻防策略。
同时论文数据指出,歼-20S虽拥有更远射程的导弹,但F-22的AN/APG-77(V)1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态势感知能力上更具优势。然而,当歼-20S与无人机联合作战时,这一差距被完全扭转。即使两三架无人机的成本远低于隐身战机,但它们在空战中的重要作用却不容忽视,预示着无人机在未来空战中将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而在这方面,美国就不太行了,一步慢步步慢。
三、中国无人机技术多方位领先美国?
中国无人机技术的迅猛进展,这背后不仅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还离不开实际应用后的反馈循环与不断迭代。具体而言,智能无人僚机的研发高度依赖于大量飞行数据作为训练支撑,正如无人驾驶汽车需累积足够上路数据以提升自动驾驶技术一样,飞行数据的丰富性直接决定了无人僚机的作战效能。而美国空军虽率先提出忠诚僚机概念,却因后续测试规模有限,尤其在双座型无人机空中控制飞机的研发上犹豫不决,导致关键数据收集受限,成为其在这一领域落后的关键因素。
此外,缺乏双座版五代机的美国,其忠诚僚机更多扮演跟随与自主执行任务的角色,即便能接受长机控制,也因长机飞行员独木难支,仅能执行发送目标等简单指令,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空战挑战。当前,美国正致力于研发具备隐身能力的XQ-58A“女武神”忠诚僚机,旨在与F-22、F-35协同作战,但主要功能限于诱饵、侦察、通信中继、对地攻击及电子战干扰,尚未实现真正的1+1>2的协同效果。或许,唯有推出双座版五代机或更先进的六代机,美国方能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但那时候,中国估计领先的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