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牛老丈人:娶5位妻子生下16个女儿,女婿一个比一个来头大

阿智通鉴 2025-02-23 21:29:03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封建势力下的外交家

孙宝琦生于1867年,出身于浙江的一个显赫家庭里。

他的父亲很厉害,是咸丰十年的进士,后来在朝廷中步步高升,先后担任内阁学士、户部侍郎等重要职务。

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孙宝琦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得益于封建社会的荫生制度,孙宝琦以正二品的高规格入仕。

然而,与那些仅仅依靠家族势力步步高升的官员不同,年轻的孙宝琦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远见。

在担任刑部主事期间,他勤勉工作,积累司法经验;而在候补直隶道员任上,他更是展现出了优秀的行政能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告急。在这个危急时刻,孙宝琦随同光绪帝西逃西安。

在西安期间,他的语言才能和对外交事务的深刻理解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

当时的清廷急需既通晓西方又熟悉中国传统的人才,孙宝琦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1902年,这位年仅35岁的年轻官员被派往欧洲,先后担任驻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公使。

在欧洲的岁月里,孙宝琦不是简单地完成外交任务,而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深入考察欧洲各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文化特征。

他亲眼目睹了西方国家在立宪制度下的繁荣发展,这让他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新的思考。

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孙宝琦逐渐成为清朝最早主张立宪的大臣之一。

他认识到,要让中国走出困境,必须进行制度改革。这种观点在当时的清廷中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

孙宝琦的经历颇具戏剧性:他是封建特权的既得利益者,却又是变革的倡导者;他出身传统官僚家庭,却成为了沟通中西的重要桥梁。

这种矛盾的身份,恰恰反映了清末中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艰难转型。

生下16个女儿去联姻

作为一个育有24个子女(16女8子)的父亲,孙宝琦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

他深谙"姻亲之道"的重要性,将每一桩婚事都经营成为加强政治影响力的纽带。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大女儿孙用慧的婚事。她的夫婿是晚清实业家盛宣怀的第四子盛恩颐。

这桩婚事的促成颇具戏剧性:盛宣怀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不仅主动提亲,还慷慨解囊承担了嫁妆费用。

虽然孙用慧嫁入盛家后为盛家带来了好运,但其夫盛恩颐却因挥霍成性最终走向破产,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的讽刺。

更显赫的是二女儿孙用智的婚姻。她嫁给了庆亲王奕劻的第五子载伦,这一联姻直接将孙家与皇室联系在一起。

奕劻不仅是清廷重臣,更是手握大权的关键人物。

有趣的是,这桩婚事同样是由对方主动促成,奕劻甚至承担了嫁妆费用,这充分显示了孙家在当时的影响力。

三女儿嫁给一位著名大学士的孙子,这是一桩早早定下的指腹婚;四女儿则嫁入同样显赫的宝熙家族,与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爱新觉罗·宝熙的儿子结为连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女儿孙用蕃的婚姻。她嫁给了袁世凯的第七子袁克齐。

这桩婚事不仅连接了两个显赫家族,更在孙宝琦的侄子迎娶袁世凯之女后,形成了罕见的双向联姻。

这种密切的姻亲关系,在动荡的清末民初时期,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政治作用。

七女儿嫁给张佩纶了之子张志沂(张廷重),成为了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继母。

孙宝琦其他女儿的婚姻同样经过精心安排,她们的夫婿各个都不简单。

这些联姻,不仅为孙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地位,也为孙宝琦在仕途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最牛老丈人的结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整个中国陷入剧烈动荡。作为山东巡抚的孙宝琦,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致命的政治误判。

11月13日,他仓促宣布山东独立,试图在革命浪潮中为自己寻找新的政治出路。然而,这场独立运动仅维持了短短13天就草草收场。

这次失败的政治冒险背后,是来自袁世凯的强大压力。

讽刺的是,袁世凯的儿子正是孙宝琦女婿,但这层姻亲关系非但没有带来政治庇护,反而让他的处境更加尴尬。

山东独立事件后,孙宝琦陷入了两面不是人的困境:清廷视他为背叛者,革命党则怀疑他的诚意。

最终,他只能以"称病辞职"为借口,狼狈地退出山东政坛。

从此,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清末大臣开始了人生的下坡路。

虽然他后来还在上海担任过淞沪商埠督办等职务,但这些显然都是无足轻重的闲职,远非昔日显赫的地位可比。

更让孙宝琦始料未及的是,晚年时期,他不仅失去了政治影响力,还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

这位曾经通过联姻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权臣,却在投机生意中屡屡失手。他沉迷于各种投资机会,但大多以失败告终,收入远远跟不上支出。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他竟然被自己的女婿盛恩颐(盛宣怀之子)欺骗,导致背负巨额债务。这个曾经精心编织的姻亲网络,在他失势后反而成为了拖累。

正如古语所说"树倒猢狲散",当孙家失去了政治影响力,那些曾经趋之若鹜的姻亲们纷纷远离。

1931年2月3日,在上海的一个寒冷冬日,65岁的孙宝琦因胃病恶化离开人世。相比于他人生最辉煌时期的显赫地位,这个结局显得格外凄凉。

孙宝琦的一生,堪称是清末民初政治变迁的一个缩影。

他的崛起得益于传统的政治手段,但最终却未能适应新时代的变革。

他的结局告诉我们,无论权势多么显赫,一旦失去了政治影响力,所谓的人脉网络也会土崩瓦解。

那些建立在权力和利益之上的关系,终究敌不过时代浪潮的冲刷。这或许就是历史给予后人最深刻的启示。

参考资料

文史 | 孙宝琦的“姻亲政治”——各界导报,2020年5月18日发布

1 阅读:365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