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当成溥仪皇妃,却成了张学良情人,张评价:聪明透了,浑蛋透了 - 今日头条
《——【·前言·】——》
民国时期,天津名门闺秀唐怡莹,本该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妃。
谁知造化弄人,不但没能入主紫禁城,还与张学良传出绯闻。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少帅给她的评价,既赞美又讽刺:聪明透了,浑蛋透了,这个神秘的女子,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1922年的天津,已经成为北方最繁华的商埠之一,这里有租界、有洋楼,还有各国商人往来。
在老城区一处幽静的宅院里,住着天津名门唐家。
唐家在天津有着显赫的地位,唐怡莹的父亲,是清末民初有名的商人,家里的生意遍布津沽地区。
这样的家庭背景,让唐怡莹从小就接受了好的教育。
不像其他闺秀只懂诗词歌赋,唐怡莹的教育很现代,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和法语,钢琴课一上就是好几年。
十几岁时,父亲就送她去了英国留学,又去了法国,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
在巴黎,唐怡莹学会了新的舞步,还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衣着打扮也很时髦,经常穿着巴黎新款的洋装,骨子里却依然保持着,中国大家闺秀的气质。
同一时期,溥仪也住在天津,1924年离开紫禁城后,他就在这里安了家。
皇位已经没了,宗室们还想保持一些皇族的体面。
溥仪已有婉容、文绣两位妃子,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婉容性格暴躁,经常和溥仪吵架。
文绣温柔,却总是郁郁寡欢,太后觉得,溥仪身边,需要一个更有见识的女子。
这时候,唐怡莹的名字,进入了太后的视线,一个留过洋、懂外语、会钢琴的大家闺秀,正好符合太后的期望。
她觉得这样的媳妇,能给皇室带来新气象,还能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派上用场。
可是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唐怡莹出身名门,却不愿意,受宫廷礼教的束缚,觉得入宫就意味着失去自由,这是她无法接受的。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1924年后,清室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连溥仪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在这种情况下,嫁入皇室非但,得不到荣华富贵,还可能陷入困境。
1920年代的天津,特别是英租界,已经成了一座融合中西的现代都市。
街道两旁是高大的洋楼,马路上跑着新款的福特汽车,咖啡馆、舞厅、电影院一应俱全,处处都能感受到时尚的气息。
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是繁华的街道,这里有著名的基安娜咖啡馆,是社交名流爱去的地方。
唐怡莹经常出现在这里,她会点上一杯正宗的法式咖啡,和朋友们聊天。
不像一般的名媛只会穿金戴银,在唐怡莹的衣橱里,既有传统的旗袍,也有巴黎订制的洋装,她懂得,如何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着装,既不会太过张扬,又能彰显自己的品位。
唐怡莹还很喜欢运动,在天津的英国人网球俱乐部里,经常能看到她打网球的身影。
她的球技相,当不错,连一些外国绅士,都自叹不如,还会开着自己的福特小轿车去郊游。
这时的张学良,已经是威名赫赫的少帅。
自从老帅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后,他就接管了东北军的大权,年纪轻轻,已经是一方诸侯。
张学良不像其他军阀那么粗鲁,也喜欢西方的生活方式,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穿着考究的西装,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天津上流社会很受欢迎。
那时候,天津的名流们,喜欢在利顺德饭店举办舞会。
这家百年老店,是英租界最好的饭店之一,有豪华的舞厅,还有专业的乐队,在这里,唐怡莹和张学良都是常客。
每到周末,利顺德的舞厅里,就会热闹起来。
绅士们穿着燕尾服,太太小姐们,穿着漂亮的晚礼服,乐队演奏着流行的爵士乐,舞池里的男女们翩翩起舞。
在这样的场合,唐怡莹总是受瞩目的那个,舞姿优美,还能和各国来宾,用不同的语言交谈。
有时候张学良也会来,他已经有了发妻于凤至,但在社交场合,依然是个风度翩翩的绅士。
张学良初次认真注意到唐怡莹,是在利顺德饭店的一场,慈善晚宴上。
那天的唐怡莹穿着一身墨绿色旗袍,正在台上,用流利的英语,主持拍卖活动,她谈吐优雅,却又不失幽默,整个会场,都被她的魅力带动起来。
在场的洋商们慷慨解囊,晚宴很成功。
张学良坐在台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名媛小姐,只会卖弄风情,而是真的有见识、有能力。
后来在一次茶会上,唐怡莹主动,和张学良讨论起了国际局势。
她谈到欧洲战后的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张学良听得入神,第一次发现一个女子,也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唐怡莹确实聪明,她知道张学良,喜欢什么样的谈话。
和他聊天时,唐怡莹从不会说些,无关紧要的家长里短,专挑军事、政治这些话题,她的观点往往一针见血,让张学良大感惊讶。
有一次,唐怡莹直接指出东北的危机,她说日本野心勃勃,觊觎东北已久。
张学良听了心里一惊,这个女人怎么能看得这么准?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多留了个心眼。
两人的交往渐渐频繁起来。
在天津的各种社交场合,人们经常能看到他们在一起谈笑,张学良已经结婚,这种事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并不少见。
不过唐怡莹很懂分寸,从不会和张学良走得太近,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这种精明劲儿,让张学良既欣赏又警惕。
有一次,张学良在私下里评价唐怡莹:"这个女人,聪明透了,也浑蛋透了。"这句话很快传开,成了天津,上流社会茶余饭后的谈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入侵东北,张学良下令不抵抗。
一夜之间,他从威风八面的少帅,变成了"丢了东三省"的罪人。
这个危急关头,唐怡莹选择了明智的撤退,悄悄离开天津,去了上海,这座更国际化的大都市,能给她,提供更好的庇护。
上海的生活,比天津更纷繁复杂。
唐怡莹在这里过得很低调,不再像在天津时,那样活跃于社交圈,深居简出,偶尔在咖啡馆露面,也只是安静地坐着看书。
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
也让他的命运改变,从此以后,张学良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活。
当消息传到上海,唐怡莹照样过着她的生活,没人知道她对这件事的看法,那个曾经侃侃而谈时局的女子,这时候选择了沉默。
1949年之后,唐怡莹的生活更加平静,不再穿名贵的旗袍,不再出入高档场所,那个让少帅又爱又恨的天津名媛,仿佛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有人说,她最后在上海一所学校教书,有人说去了香港,还有人说,一直住在上海的一个小区里,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关于唐怡莹的传言很多,真相却很少有人知道。
她的故事,就这样慢慢被人遗忘,那个差点成为末代皇妃,又与少帅传过绯闻的女子,最终选择了默默无闻的生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唐怡莹确实曾经璀璨过。
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个时代名媛的精彩人生,见证一个动荡时代的变迁,也留下了许多未解的谜团。
张学良晚年在夏威夷定居时,有人问起唐怡莹。
他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那句"聪明透了,浑蛋透了"的评价,成了他对这段往事最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