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又被称作真龙天子。所谓五龙就是同时存在五位皇帝或是以后会成为皇帝的人。在明朝一度也出现过这样的五地同堂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文、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这是明朝最繁荣,最巅峰的时代。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眼光,聚拢名将良辰、扫平群雄、北伐中原、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完成自南向北统一的皇帝。
朱元璋登基以后,在元末战乱的一片狼藉下,重整山河,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加强中央集权。经过数次北伐,相继消灭了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同时也消灭了南方的各支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但朱元璋晚年大开杀戒,对淮西功臣进行了极为血腥的清洗,其目的在于稳固朱家的天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朱元璋死后,明朝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内战之中,而这场内战的主角之一就是建文帝朱允。
他是太子朱标的儿子,以皇太孙的身份继承皇位,一登基就大举削藩。在连费为藩王之后,实力最强大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经过四年靖难之役,最终坐拥全国的建文帝竟输给了仅有一隅之地的燕王,消失于一片火海之中,其下落成为永远也解不开的谜案。而赢得胜利的朱棣将会带领明朝走向最鼎盛的时代。
朱棣登基之后。清洗了一大批忠于建文帝的文臣,针对投降的武将先行安抚,待皇位稳固之后将他们相继逼死。为了给自己的皇位争取合法性,他废除了建文时期的所有政策,在官修史书中对朱标一系极尽抹黑之能事,声称自己才是朱元璋真正钟意的继承人。凭本事抢来的皇位,自然也要凭本事坐稳,仅靠攻击前任是远远不够的。
朱棣在位期间派遣郑和六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吞并安南,迁都北京,五次御驾亲征,开创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传统。然而,由于朱棣晚年的穷兵黩武,耗费民力,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逃荒现象。在朱棣去世之后,明朝又将何去何从。这时候就凸显出继承人的重要性了。
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但是因为身体肥胖,不得父亲待见,而他的二弟朱高煦。则因为长于军事,得到了朱棣的偏爱。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留守北平,保障燕军后勤,朱高煦则冲锋在前,多次率兵援助父亲。因而在朱棣登基后,朱高炽的储君之位迟迟无法确定下来,直到大学士解缙提醒朱棣“好圣孙”,才让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坐得很不稳当,朱棣对他非常猜忌。而朱高煦在虎视眈眈,朱高炽靠着谨言慎行和好儿子朱瞻基在朱棣面前刷好感,有惊无险的登基为帝。朱高炽登基后,纠正了朱棣时期很多耗费民力的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是没过多久49岁的朱高炽竟突然病逝。
皇太子朱瞻基登基,因其庙号是宣宗,后世将他和仁宗在位时期。合称为仁宣之治。朱瞻基在位时期,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对内平定了汉王之乱,对外派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完善了内阁,同时引入宦官帮助处理文书工作,为后来的宦官干政留下了制度的缺口。公元1435年,朱瞻基去世,他的英年早逝也为明朝的由盛转衰埋下了伏笔。
从朱元璋到朱瞻基,共有四代人,五位皇帝,跨度将近70年,他们到底有没有可能同时在世。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于1398年驾崩,当时朱允文、朱棣、朱高炽都是在世的,问题就在于朱瞻基身上。朱瞻基的生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1399年、一种是1398年。
前者是《明宣宗实录》的记载,其出生于巳卯年农历二月初六,也就是建文元年,而后者则是来。自娱《明史》和《明宣宗实录》的结尾,上面记载着朱瞻基享年38岁,往前推算则出生于1398年,几个月后朱元璋驾崩。见于明史和明宣宗实录,都是可信度比较高的官修史书,因此我们也无法确定明宣宗朱瞻基的出生到底是1398年还是1399年。那么你们觉得五龙同朝到底是不是真的?
朱棣乱臣贼子,后代你看看,短命的一推!虽然无论怎么看,都是老朱看错朱允炆这个孙子,愚蠢凶残爱装又废,在掌握正统大义和权利的情况下被打成狗,很明显朱棣强于他强百倍,但是朱棣还是犯忌了,尤其是朱瞻基早死,留下大明掘墓人之一朱祁镇,一把输光前面积累,大明后面皇帝基本都在吃老本自保
是有错别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