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日
下图就是我们昨晚住的民宿。是个单栋别墅。

民宿里面也算整洁、干净。接待我们的是两位小帅哥。吃饭时还邀请我们一起。他们打工不容易,我们好意谢绝了。这里条件还算不错,就是离闹市区有点远,不太方便。我们只是预订了一晚。今天,我们就去闹市区去住了。

下图这个建筑一楼靠路边的小铺子,就是一家7—Eleven。昨天晚上,我们就是在这里用的晚餐。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今天,我们还是在这儿乘车去闹市区。

我们乘车一路转来转去,来到了闹市区的这里。

转过身来一看:原来就是宿务大教堂旁边。既然来了,就再进来温习一遍吧——重要的风景看三遍。[捂脸]



转过来就是麦哲伦十字架。


转过来再走不远就是我们新订的,加西亚广场桑帕吉塔套房酒店了。这里环境不错,价格也不是很高。主要是和麦哲伦十字架、圣婴教堂仅仅是一条街之隔。去码头也就走十多分钟的路,去周边岛屿更方便。这家酒店真是太适合旅行了。

这就是站在窗前拍的照片。仔细看:照片左侧的小尖顶是麦哲伦十字架的尖顶。右侧就是圣婴教堂的钟楼。


安排好住宿,也就是下午了。来到圣婴教堂附近的地摊餐馆。感受一下当地人的街边小吃。


傍晚了,出来吃晚餐。也是出来逛一逛城市街景及夜景。

下图是矗立在路中的方尖碑。方尖碑也是宿务城里,难得的历史建筑。

下图是帕里安小公园中心的,宿务遗产纪念碑,也是菲律宾宿务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纪念碑由菲律宾的雕塑家及两名建筑师共同创作。完成于2000年。地址原为圣约翰施洗者教堂的遗址。该教堂于1875年被宿务教区拆除。

纪念碑以组合雕像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宿务在菲律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纪念碑由混凝土、青铜、黄铜和钢雕塑混合建成。踏着朦胧的夜色,沿着充满文艺色彩的街道,我们一路前行。

叶氏老宅 在远处就看到了街边这座风雨飘摇,带着历史沧桑的老屋。当时就知道这里一定有故事。

后来才知道这座小型博物馆名叫圣地亚哥亚普祖屋。也称叶氏老宅。


老宅建于1675 年至 1700 年之间,是中国远渡重洋的叶姓商人与菲裔妻子玛丽亚建造的家宅。相传祖宅是由珊瑚石和木头构建而成。


历经几百年风雨的民居,还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走在楼梯上,也是嘎吱嘎吱的。感觉太胖的人上去,就会踩垮塌一样。




时间来到2008年。他们的后代子孙接手了这栋房子,并把它改建成了这座小型博物馆。从祖屋的外部、内部及庭院都装饰一新。挂上了红灯笼。更具中国式的喜庆。院子里的水井,花草树木更具生气。




走出祖屋,在马路边看祖屋的另一侧和长满树木的院子。更有亲切感。也展示了我们祖辈敢于走出去创业的这种精神。

看过祖屋,我们便走进宿务最古老、最繁华的街路——哥伦路。来这里逛逛宿务的不夜灯火。哥伦路是为了记忆麦哲伦登陆宿务岛而修建并命名的。



爷俩在这家餐馆吃过晚餐。在这里吃饭排队得20分钟,火的不得了。其实,就是一家普通的快餐店。鸡腿都烤糊了。[捂脸]


宿务的夜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白天由于太热。也是工作在身。夜晚凉爽了。工作一天的人们,只有夜的降临,才能得以休闲和娱乐。

看这闹市区里,也是人山人海。


宿务在菲律宾的地位,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上海。但是,在城市建设上,感觉就像我们普通的地级城市一般。当然,这也是在老城区。


这里的民用电度表还是老式的机械表。国内早就更新为远程遥控电子表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这里,还真挺贴切。街边乞讨露宿的人们,时常可见。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