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三国志战略版大百科,非法搬运必追究
注:本文的观点和评价仅限于当前内容,请勿以偏概全。
董卓群盾,其实很久以前就想做一期内容了。只是这玩意登场实在过于冷门了,素材收集的比较慢。所以本期侧重于一个解析,而不是一个安利。
本期涉及的原理会比较多,为了不让各位烧脑,会拆分成两期。
董卓群盾大概介绍
解析:
1、与小舌头的不解之缘。
董卓要玩群盾,必定要带兀突骨(小舌头)。这种连带关系牢比起甘宁太史慈还要坚不可摧。
是因为董卓主将特性导致的,董卓走主后在末回合会无差别输出,这时候因为恰好也是大部分回合限制的防御战法结束的时候,这种时候队友要是不够肉,会被董卓打的很伤,甚至高于打对面的伤害。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藤甲兵这种能持续整场的防御效果,就十分的关键。
2、普遍以单核玩法为主
董卓的机制类似于司马懿,战斗力会随着回合数增多而逐步提升。董卓也是采取叠加属性机制,倒戈率和武力会不断叠加,第五回合开始输出的时候能累计40%倒戈率和75武力。
单体武将战斗力的提升就比较明显了,虽然伤害增益不高,75武力约等于27%的兵刃增伤。但是40%的倒戈率确实是实打实给劲,配合上无差别攻击,血量能恢复很多。战报里显示董卓回复超过三四千的,绝大部分的回复量都来源于第五回合开始。
因此和司马懿的魏盾构筑相似,拿锋矢阵以及各种防御死保董卓。
3、更加依赖于主战法的伤害量。
董卓和司马懿虽然机制差不多,但是和司马懿不同的是,董卓这个家伙更加依靠主战法的输出伤害,这是因为司马懿有用武通神,但是董卓没有“用武通神”。受此限制,董卓输出手段会更少,一般选择补充输出手段,大部分优先考虑一个所向披靡。但是董卓又不会后发先至的兵书,这带个30%概率的蓄力战法,稳定性很一般。(不像赵云能免控)
大多数情况都会考虑一个两个输出(主战法+绝地反击/击其惰归等)+一个增益(文武双全/乘胜长驱等)的战法组合以此确保稳定性。
战报解析
1、输出究极慢热
董卓群盾最大特点就是前五回合之前,几乎没有输出。不像司马懿那样,起码第二回合就有用武通神开始输出,第四回合第二轮用武通神输出加上士别三日炸场。
而像是那种文武+绝地的董卓队,只能靠普攻输出。哪怕是带了所向披靡,这种情况也不会有多少好转,毕竟这玩意30%发动概率,还是靠裸速发动,实在够呛。
这种极端慢热情况有好有坏。
优点:可以更好的规避敌方防御拉满的强势期,因为这种输出模式,完全能把绝大部分的防御战法给拖到结束。这时候董卓的输出伤害就能更好打出来。
缺点:输出模式的太过被动,容易战平。就如上图显示,打一个残兵桃园,都需要打满八回合。这种兵量的桃园。要是换作司马盾。这玩意基本第六回合就能打死了。过于拖沓的输出模式,容易让一些有爆发上限的阵容可以有更好的反杀空间。
2、笨比
这个阵容的虽然定位比起司马盾差不多,但是比起司马盾坦度相差太多了。司马盾整体武将双抗属性都不错:统智。而董卓队就不一样了,智力明显是突破口。司马盾藤甲队,对上没带火的谋略队,也不怕。因为整个阵容高智高统,底子十分优秀。
董卓群盾就不行了,董卓群盾遇到谋略队,灰飞烟灭也是分分钟的。暂避其锋也没法救,因为兀突骨肯定吃不到暂避其锋的效果。董卓是纯武加点,兀突骨加点只能是加统率去提升藤甲兵效果的。
我配了一队,四十级转回吴枪了,兵损高的可怕,白板真不推荐
[笑着哭]??这队伍硬度不高。别说碰到都督。就算碰到带机略纵横的队伍都能给你打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