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广告牌事件:瞎折腾的五大特征

火色的生活 2025-04-15 03:12:07

最近燕郊比较热闹。

街上的商户接到城管上门通知,要求对红色、蓝色、黑色的广告招牌更换颜色。

于是各条街巷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招牌改造运动。比如上图,蜜雪冰城的经典红招牌已经绿了。

当地城管回应说,禁用红色、蓝色、黑色底色的门头牌匾“是城市规划的要求,近期会下发文件”。

类似的故事似乎隔段时间就会上演一次,之前就有一些地方以“美观”为由强制要求商户统一招牌样式。

但为什么这次燕郊唯独对红、蓝、黑表示抗拒,确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只能归结为:爱折腾。

大概总结了一下,像这样爱折腾的地方,总体有五大特征。

一是三天两头制定土政策,而且说变就变,从来不跟你商量。

做生意最怕啥?今天刚投钱,明天政策就翻脸。

可有些地方偏偏爱玩“变脸”,搞得企业心惊胆战。

之前有个地方,商家招牌用得好好的,突然被通知必须统一换成黑底白字,而且连个解释的文件都没有,全靠口头传话。

商户们钱花了、招牌换了,没过半年又说要改回多样的风格。

以小见大,这种拍脑袋决策、拍大腿执行、拍屁股甩锅的作风,商人哪还敢投资,老百姓如何乐业?

与东坡吟 共东坡醉

二是屎上雕花,把面子工程排第一,不管它能起到什么效果。

要说折腾,整天一厢情愿地琢磨怎么把门面弄漂亮,还只能算小事。

有些乡镇为了应付检查,硬逼着企业把厂房外墙刷成“蓝天白云”,里头机器老旧生锈却没人管。

这种驴粪蛋表面光的把戏,除了劳民伤财,还能有啥用?

还有到处跟风搞起的大拆大建,有地方以“文旅项目”为幌子,兴建千篇一律的“古城古街”,好点的一开始还能赚点吆喝,差点的只盖个城门就烂尾了。

这样的地方,你敢相信它的营商环境能没有问题?

火色有爱 欢喜自在

三是表面上雷厉风行,实际全是形式主义,嘴上说着“为你好”,手里根本不管你死活。

“上头一句话,下面全搞砸”,说的就是某些地方的懒政。

上层的本意明明是好的,下面也轰轰烈烈地响应,可结果全是变本加厉的一刀切。

比如环保整治本是好事,可到了某些人手里就成了“一关了之”。

前些年某县搞散煤治理,寒冬腊月直接把农户取暖煤炉贴上封条,也不管人家有没有暖气。

更惨的是一家化工企业,明明花大价钱装了治污设备,却因为当地要搞“去化工”运动,硬是被拉闸断电。

生意兴隆 万事亨通

四是大官僚做派,群众想办个正事弄得像求神,还美其名曰“按规定来”。

有些地方至今还活在“衙门时代”。

某市企业办许可证,跑了八趟才凑齐材料,结果窗口来句“领导出差了,下个月再来”。

有的老板更憋屈,厂房扩建审批卡了半年,最后发现是经办人等着“表示表示”。

某地政务大厅明明挂着“最多跑一次”的标语,办事员却要求企业先把材料送到20公里外的郊区办公室。

这不是折腾人是什么?

欢天喜地 事事如意

五是监管看人下菜,凡事区分亲疏远近,规则全都沦为摆设。

公平竞争是企业的命根子,可有些地方的监管就是一碗水端不平。

前几年媒体曝光的“选择性执法”让人大开眼界:同样是污染,本地企业交罚款就能继续干,外地企业直接贴封条;

同样是违建,关系户能补办手续,没门路的就得马上拆。

招商引资时承诺“政策从宽”,等企业投了钱立马翻脸查账。

这种看人下菜碟的搞法,哪个正经企业受得了?

以上是简要总结的爱瞎折腾的地方的五大特征,欢迎对号入座。

东坡玖肆 有爱有欢喜

0 阅读:0

火色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