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那会,电视剧《三国》和电影《越光宝盒》前后脚播出,让观众们好好看了场 "曹操争霸赛"。陈建斌演的曹操留着大胡子,说话瓮声瓮气,活脱脱从史书中走出来的乱世枭雄;郭德纲那边呢,光着膀子留长发,说话还带相声腔,活像个走错片场的摇滚歌手。这俩版本放一块,就像在满汉全席旁边摆了碗酸辣粉,有人觉得新鲜有人觉得离谱。
说起来,娱乐圈这种 "同角色打架" 的事儿还真不少。远的不说,唐国强和陆毅的诸葛亮就吵过好几轮。唐国强那版羽扇纶巾,被观众夸成 "神仙选角";陆毅演的年轻版诸葛亮,又被吐槽 "奶油小生"。再往前数,黄日华和胡军的乔峰也争得热闹,一个是丐帮老帮主的沧桑味儿,一个是契丹汉子的剽悍劲儿,各有各的拥趸。不过这次陈建斌和郭德纲的事儿,带出了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 演员该不该给角色 "维权"?
事儿的起因是陈建斌接受采访时说了句:"与其拿老祖宗开涮,不如多干点正经事。" 这话本来是针对影视圈恶搞历史的现象,可偏偏撞上郭德纲的曹操造型。消息传开后,网上立刻分成两派。有观众举着《三国志》说:"曹操明明是政治家,怎么能演成喜剧演员?" 也有人反驳:"电视剧又不是历史书,图个乐子而已。" 那段时间,微博上 #曹操造型哪家强# 的话题讨论量直逼百万。
让人没想到的是,郭德纲回应得特别敞亮。他在节目里说:"戏就是戏,较什么真儿啊。" 这话传到陈建斌耳朵里,反而让他坐不住了。后来陈建斌上郭德纲的节目,主动承认自己当初入戏太深:"我就像个护崽的老母鸡,见不得别人碰自己的角色。" 两人这一笑泯恩仇的架势,倒让不少网友觉得:"这比电视剧还精彩。"
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个大问题:历史剧到底该怎么拍?我记得有个调查结果挺有意思,70 后观众更爱看 "正剧",觉得历史就得有板有眼;90 后 00 后呢,更喜欢 "魔改",觉得能玩出新花样才带劲。就像同样是曹操,有人爱看陈建斌版的权谋斗争,有人就喜欢郭德纲版的无厘头搞笑。这就好比做一道菜,有人喜欢原汁原味的清蒸,有人就爱麻辣鲜香的重口味。
说到这儿,我想起前几年有个老演员公开批评某部古装剧 "不尊重历史",结果被网友怼得下不来台。现在想想,艺术创作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曹操这个人物,史书里说他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到了戏曲舞台上,又成了白脸奸臣。谁能说哪个才是 "正宗"?
不过话说回来,改编也得有个度。前两年有部剧把 "靖康之耻" 拍成爱情片,结果被骂得下架整改。这说明观众虽然包容创新,但底线还是不能碰的。就像画画,你可以用不同颜色去描绘,但总不能把关公画成绿头发红胡子吧?
最后我想说,现在的观众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吐槽 "翻拍毁经典",另一方面又盼着有新花样。就拿《三国演义》来说,每隔几年就会被翻拍一次,每次都能引发新的讨论。这或许就是历史剧的魅力所在 —— 它就像个调色盘,不同时代的人总能调出不同的色彩。
你觉得历史剧改编应该更尊重原著,还是更注重创新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