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新四军里有个大干部被当众枪毙了,这人就是以前新四军第4支队的一把手高敬亭。高敬亭啊,在红军那时候,可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关键人物,他还做过红28军的政委呢。说起来,他和其他军级干部不太一样,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去了,他带着队伍在南方打游击,硬是把一千多号人给保存下来了,里面还有不少老兵,队伍战斗力强,算是革命的火种。高敬亭啊,对我们的人民军队从建立到壮大,那可是有大功劳的。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高敬亭带着的红28军,在咱们南方那可是响当当的队伍,后来大部分并入了新四军第4支队。新四军刚开始组建时,总共也就4个支队,能当上支队司令,那可不是一般人,地位和八路军的正规旅长差不多。高敬亭这人,游击战打得溜,拉队伍、建根据地都是一把好手。所以在那4个支队里头,他带的兵最多,占了新四军刚开始时候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队伍实力杠杠的。
高敬亭这人挺有本事,经验也丰富,可就是有个大问题,那就是他太倔了。只要自己认定的军事路子和想法,就算上级不同意,他也得照做。他在第四支队里声望很高,但他的某些做法,却让新四军内部不够团结,也给中央的统一指挥添了乱。1938年到1939年期间,中央没少派人去劝他,想让他改改这些毛病,但结果嘛,还是老样子,没啥大变化。
中央派去了像郑位三这样受人尊敬的老干部,可就连他们在第四支队也受到了排挤。说实话,高敬亭那时候确实有点飘飘然,总觉得自己功劳大、队伍壮,想着能捞点特殊待遇。虽然他有过跟上级对着干的时候,但大体上还是按照中央的意思办了事。主席特别看重人才,心里清楚高敬亭那边有点小毛病,不太听话,但还是选择相信他,把军权交给了他。
1939年,高敬亭遭遇了个大麻烦。他手下的团长杨克志居然背叛了,跑到敌人那边去了,这事儿在新四军里可炸了锅。高敬亭因此受到了牵连,眼看就要被撤职换岗了。这时候,延安那边主席发了电报过来,说让他去总部学习学习,同时加强党对第4支队的领导,再派新的军事干部过去。说白了,这就是想给高敬亭一个教育改正的机会,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主席对高敬亭的看法一直没变,觉得他这人还能教,还能用。
因为这事儿,新四军里头,在项英他们几个头头脑脑商量决定后,没咋等中央的电报,就把高敬亭给公开审判了,然后直接枪毙了。高敬亭啊,那可是鄂豫皖老根据地的功臣,结果这么不明不白地就没了。项英后来跟中央说,这事儿国民政府那边点头了。蒋介石那家伙,一直瞅着我们军队的将领不顺眼,有机会他肯定得动手。这事儿把主席气得不轻,新四军对高敬亭的处理太重了,延安那边也没同意啊。但那时候战局紧张,统一战线重要,所以就没再深究。主席好几次都提起来,说新四军军部错杀高敬亭这事儿,真是太可惜了,他也不满意。
到了1975年,距离高敬亭去世已经过了36年,他的后代还在坚持为将军讨回公道,他们给中央写了信。这件事一直记在主席心上,他把高敬亭女儿的信和自己的看法一起批了,让有关部门再去好好查查这个案子,赶紧给高敬亭平反。终于在1977年,高将军得到了正式平反,总政治部发了文件,恢复了高敬亭作为革命家的名声。虽说高敬亭在新四军那会儿犯了点错,但绝对不该丢命,好在这么多年后,他的冤屈总算是洗清了。
是由专写中国近现代史的作者打理的,它主攻党史、军队历史和战争史的研究。这个专栏会从专业角度出发,帮你全面了解历史,并呈现许多有意思的历史小故事。想获取更多精彩的历史文化知识,记得@哦。作者很期待听到你的宝贵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