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该校每年大约600个左右毕业生,进入国网各岗位工作,年薪6-10万甚至更高。有人表示质疑。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泰安校区
我最近又向该校一位中层领导详细了解了学生的就业性质和实际收入。也找到了几个已经在电网工作的青年学生,进行了大致了解,今天跟大家详细的说一下,电校专科生的实际就业情况。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整体就业情况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以2023届毕业生为例。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就业情况较为良好:
就业率:2023 届共有毕业生 1245 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31%,共有 1199 人落实毕业去向,其中就业 932 人、升学 267 人。2022 届就业率为 96.34%,2021 届为 95.59%,多年稳定在 95% 以上。
就业地区流向:2023 届毕业生留鲁就业 555 人,占就业总人数的 59.55%,流向较多的前两位是济南(15.02%)、烟台(10.62%)。出省就业共 353 人,占就业总人数的 37.88%,流向较多的前三位是新疆(8.37%)、江苏(5.90%)、浙江(5.90%)。
就业单位性质流向:2023 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机关占 0.21%,国有企业占 33.91%,非国有企业占 44.74%,自由职业占 17.27%,其他(包括部队、基层项目、城镇社区等)占 3.86%。
就业行业流向:2023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前四位分别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6.14%),制造业(15.56%),建筑业(5.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36%)。
该校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主要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大型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相关岗位具有较强竞争力。学校与电力企业合作紧密,专业设置贴合行业需求,且部分专业实行定向培养,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以上数据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
电力专科生国网就业与本科生国网就业有什么不同山东电力专科学校与本科学生进入电力系统就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岗位定位、职业发展路径、薪资待遇及工作环境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本科生岗位和专科生岗位最基本的区别,是岗位性质不同
本科生进入电力系统工作主要通过各省公司统一招考,编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正式编制职工。国家电网全民所有制正式工(即 “国网编制”)招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专业为主。
岗位区域:城市岗位(如市局调度、电科院研发)明确要求本科及以上,专科生仅能报考第二批基层岗位(如县局配电运维),例外情况,比如:特殊技术岗位,如带电作业、电缆头制作等技能型岗位,个别地区(如新疆、西藏)可能放宽至专科,但需通过技能竞赛获奖或高级技师认证。
专科生岗位编制与待遇:多为合同工(直签)或劳务派遣。
合同工(直签):与国家电网市 / 县公司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如 5 年),薪资约 4000-6000 元 / 月,缴纳五险一金,部分地区提供住宿补贴。例如,济南供电公司 2024 年招聘的 “变电运维工” 为直签合同工,年薪约 6-8 万元。

注意:直签是合同工,不是正式工
劳务派遣工: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派遣至国家电网,从事辅助性工作(如工程施工、营业厅客服),占比约 5%,薪资较低且稳定性差。
二、岗位定位不同:专科生以技能操作岗为主,本科生侧重技术研发与管理
专科生的核心岗位:主要进入电力系统的一线技术操作岗 。例如:变电运维与检修,负责变电站设备的日常巡检、故障排除及检修工作,需熟练掌握高压设备操作技能;配电线路运检,从事 10kV 及以下配电线路的架设、维护及抢修,需具备登杆作业、电缆头制作等实操能力;电力营销服务,在供电所或营业厅从事业扩报装、电费核算、客户服务等工作,直接对接终端用户。这类岗位对现场操作能力要求高。

国家电网电力运维作业中
本科生的岗位分布:本科毕业生(尤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更倾向于技术研发、系统设计及管理岗。比如:电网调控运行,在市级或省级调度中心负责电网实时调度与故障处置,需掌握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等理论知识;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参与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调试,需熟悉 PLC 编程、通信协议等技术;新能源并网与储能,从事光伏、风电项目的接入方案设计,或储能系统的架构搭建,需掌握新能源技术与电力电子知识。此类岗位对理论深度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
三、职业发展路径:专科生晋升周期长,本科生起点高
专科生的晋升瓶颈与突破
晋升速度:专科生通常需从基层技术岗起步,晋升至技术主管或班组长需 5-8 年,且需通过技能等级考试(如高级工、技师)。例如,山东电专毕业生若想成为供电所所长,需先从台区经理做起,积累 10 年以上基层经验。
学历提升:约 20% 的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如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可参与市局或省公司的竞聘,但仍需与本科应届生竞争。
技术壁垒:部分核心岗位(如电力设计院、电科院)明确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专科生需通过项目经验积累(如参与特高压工程)或行业认证(如注册电气工程师)弥补学历短板。
本科生的职业优势
职称评定:本科生工作 3 年后可参评中级工程师,而专科生需先评助理工程师,再工作 4 年才能申报,差距约 3 年。
管理岗机会:本科生在 5-8 年后更易进入技术管理岗(如生产技术部主任)或职能部门(如市场营销部),而专科生多在基层管理岗(如供电所副所长)停滞。
科研与创新:本科生可参与智能电网、数字孪生变电站等前沿项目,积累技术成果后可晋升为专家或技术骨干。
四、薪资待遇:本科生起薪高,长期差距逐渐缩小
初始薪资差异
专科生:入职县局或乡镇供电所,月薪约 4000-6000 元,年薪 6-8 万元(含绩效与补贴)。例如,山东电专定向培养的学生在浙江乡镇供电所工作,转正后年薪约 10 万元,但需签订 10 年服务协议。
本科生:进入市局或省公司,月薪约 6000-8000 元,年薪 10-15 万元。例如,985 院校本科生在江苏、浙江等地市局工作,转正后年薪可达 18-20 万元。
长期薪资增长
专科生:工作 5-8 年后,若晋升为技术主管或技师,年薪可达 12-15 万元;若考取高级技师或注册电气工程师,薪资可突破 20 万元。
本科生:5 年后若晋升为项目经理或技术专家,年薪可达 20-30 万元;若进入省公司或电科院,年薪可达 30-50 万元(如储能系统架构师、电力 AI 算法工程师)。
五、工作环境与稳定性:专科生基层为主,本科生选择更广
工作地点
专科生:约 60% 进入县局或乡镇供电所,工作地点多在偏远地区(如山东菏泽、聊城的乡镇),需适应户外作业与倒班制度。
本科生:约 70% 进入市局或省公司,工作地点集中在城市(如济南、青岛),部分岗位(如电网调控)需值夜班,但整体环境更稳定。
岗位稳定性
专科生:电力系统对一线技术人才需求稳定,尤其在智能电网改造、新能源运维等领域,技能型人才缺口大,失业风险低。
本科生:技术研发岗受行业波动影响较大(如新能源政策调整),但管理岗和综合能源服务岗(如碳资产管理)的稳定性较高。
总结:专科生的 “性价比” 与本科生的 “天花板”专科生的优势:
就业速度快,且起薪在同类专科院校中较高;技能专精:实训资源丰富,学生在变电检修、配电线路等领域的实操能力强,受用人单位青睐;基层机会多:县局和乡镇供电所对专科生需求大,且部分岗位(如台区经理)晋升路径明确。
本科生的优势:
职业天花板高:可进入省公司、电科院等高端平台,参与国家级项目,长期发展潜力大;薪资涨幅快:初始薪资高,且职称评定与晋升速度更快,5 年后薪资差距显著;岗位选择广:可跨领域发展(如电力市场分析、综合能源服务),适应行业转型需求。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薪酬待遇限于工作第一年度,实际工作中,专科生待遇要高于文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