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最近,俄罗斯副外长发表的话语很让人们关注。他称普京政府并不担心中美在台海爆发冲突,还指出国际舆论对台海危机的担忧存在“人为因素”。
2024年11月时,他曾指责美国违反“一中原则”、加剧美台勾连从而激化亚太安全局势,态度强硬。而当下的情况与之截然不同。
一时间,外界纷纷猜测,俄国对中国统一大业的态度是否发生了转变?但实际上,拨开表象深入探究,就会发现中俄合作依旧坚如磐石,不受这些表面态度变化的影响。

2024年11月23日,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言辞坚定,立场鲜明:“是美国违反‘一中原则’,以“维持现状”为理由,来把美国和台湾拉得更近一些,主要就是为了影响中国,从而满足自己的利益。
这番言论将美国视为台海紧张局势的始作俑者,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的坚定支持。
然而,仅仅过去了几个月,2025年3月,鲁登科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态度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他称:“克里姆林宫判定,于台湾问题而言,中美双方皆无意于军事解决方案。”
目前国际舆论上对台海危机的担忧与猜测,都充斥着人为因素。俄罗斯认为,有人蓄意渲染台湾问题以推高紧张局势,妄图浑水摸鱼。而俄罗斯不愿卷入此事,亦无意公开指摘幕后推手。
这一表述语气变得温和许多,对美国的批评也不再那么直接和强硬,甚至没有明确指出美国就是制造紧张局势的幕后黑手,与之前的强硬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态度上变化比较大,所以也让很多人很担忧。一些网友不禁质疑,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趋于缓和,俄罗斯是否据此调整了对华政策?

甚至有人担心,俄罗斯是否会为了在乌克兰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妥协,而在台海问题上牺牲对中国的支持?那么,俄罗斯的态度变化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呢?中国和俄罗斯如果合作的话真的会被牵连吗
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态度的转变,并非毫无征兆,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自身战略考量。
从国际局势来看,美俄关系的变化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为了缓和俄乌冲突,美俄乌三方在沙特举行“穿梭会谈”,试图达成停火协议。虽然谈判成果有限,但这一系列积极接触的动作表明,美俄双方都有意愿改善关系。
从俄罗斯自身的战略需求来看,其首要任务是解决俄乌冲突,恢复国内经济和稳定社会秩序。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国内问题,不愿卷入台海争端,以免分散精力和资源。
同时,俄罗斯亦期望借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减轻外部压力,从而为自身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在台海问题上,俄罗斯选择了保持低调,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

尽管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有所变化,但我们必须看到,中俄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并非轻易就能被撼动。这种合作建立在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和战略契合等多个层面,历经时间的考验,早已根深蒂固。
在国际舞台上,中俄两国长期以来保持着高度的政治互信。回顾过去,在众多国际事务中,两国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携手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俄多次在关键问题上协调立场,共同为解决国际争端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互补性极强。能源合作始终为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柱,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全线贯通,无疑是双方合作极具标志性的成就。
除了能源领域,中俄双边贸易额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近年来,两国贸易额屡创新高,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26.7%,达到创纪录的2181.7亿美元。

在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对多极化的追求高度一致,共同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俄罗斯总统普京屡番表明,全球政治正历经巨变,多极化世界即将来临,亚洲于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也始终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主张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反对任何国家谋求霸权。中俄两国于这一战略目标的契合,促使双方在国际事务里相互呼应、协同合作。
无论是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还是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上,中俄都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种在全球战略层面的一致性,不仅是中俄合作稳固的重要因素,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倘若台海局势不幸升级为冲突,俄罗斯虽不会直接派遣军事力量介入战场,但在其他关键领域,仍会以坚定的姿态支持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坚实的后盾。
在外交层面,俄罗斯一直是中国坚定的支持者,在台海问题上,也将继续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里,俄罗斯将充分施展其作为常任理事国的影响力,替中国仗义执言。
这种外交支持,既是对中俄联合声明承诺的坚守,更体现了俄罗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的一贯立场。
经济领域,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粮食供应国,俄罗斯将确保能源、矿产和粮食等重要物资的通道畅通无阻。
一旦台海冲突爆发,面对可能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或制裁,俄罗斯加大对中国的物资供应,有助于缓解中国在能源和粮食方面可能面临的压力。
保障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增强中国应对外部经济压力的能力,为中国在解决台海问题时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撑。

在舆论方面,俄罗斯将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避免对中国武力行动的细节进行无端评论,始终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种舆论态度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的低调态度相呼应,体现了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追求统一大业的道路上,中国自身所具备的实力和底气,无疑是最为坚实的保障,也是决定最终成败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于全球经济格局里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据统计,2023年中国GDP总量高达126万亿元,增长率达到5.2%。
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也为国防建设、科技创新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军事领域,中国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军事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中国在统一大业上拥有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民意支持。台湾乃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为国际社会公认之事实,亦系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统一大业,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得逞。

中俄合作的稳定性是基于多方面的坚实基础,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态度的转变只是策略性调整,并非对两国合作根基的动摇。从政治互信到经济互补,再到战略契合,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深厚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俄双方携手努力之下,两国合作定会不断深入,从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而中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亦是历史必然,此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扯淡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