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孙中山去世后,南方的广州国民政府群龙无首,杨希闵和刘震寰率领的滇桂联军趁机发动叛乱,企图夺取广州国民政府的控制权。
面对滇桂联军的叛乱,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等人立马组织部队,指挥粤军、谭延闿湘军、朱培德桂军等力量,在广州和杨希闵、刘震寰的部队战斗,最终叛乱被平息,广州国民政府稳定下来,为日后的北伐战争打下稳定的环境。

民国早期的部队
韦冠英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跟随黄兴在南京当兵,“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迫逃往香港。“护国战争”爆发后,韦冠英返回广西,投奔了陆荣廷的桂军,之后当上了团长。
“粤桂战争”时期,陆荣廷战败下野,在粤军的支持下,刘震寰被任命为广西第一师师长,韦冠英就归顺刘震寰,当上了旅长的职务。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刘震寰和滇军杨希闵组建了西路讨贼军,帮助孙中山夺回了广州,因此滇桂联军就驻守在广州。
后来韦冠英升为师长,跟随刘震寰在广州发动叛乱,结果被支持广州国民政府的部队打败,韦冠英就退出军界。新桂系崛起后,韦冠英返回广西任职,而他不满只能当个县长,所以就辞去职务开始经商,通过做矿石生意赚了不少钱,成为广西的大富豪。

民国早期的部队
1887年,韦冠英出生于广西南宁,童年时期在老家两江乡的私塾读书,十七岁考入桂林的中学堂,十八岁弃文从武,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
1909年,从军校毕业后,韦冠英到天津的北洋新军第四镇当兵,并且暗中加入同盟会,成为一个革命党人。
1910年,韦冠英返回广西,在广西新军混成协第四队当排长,驻守在桂林地区。
1911年4月,广州的“黄花岗起义”爆发,广西的革命党人准备在桂系也发动起义,结果因为叛徒出卖,清政府在桂林抓捕革命党,并且把广西新军里面有革命倾向的官兵开除,因此韦冠英被迫离开部队。10月,“武昌起义”爆发,打响推翻清王朝第一枪,接着广西也成功光复,韦冠英加入广西的北伐军部队,准备支援北方的革命。

武昌起义
1912年初,韦冠英跟随北伐军来到南京,等民国成立后,北伐的桂军被改编为南京陆军第八师,韦冠英担任上尉军官。
1913年,革命党领袖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起兵反袁世凯,黄兴率兵在南京和北洋军作战,由于革命党人都是各自为战,很快被北洋军打败。“二次革命”失败后,韦冠英所在的第八师被解散,他前往香港继续参加反袁世凯活动。
1916年上旬,因为袁世凯称帝,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起兵反袁,“护国战争”爆发。5月,韦冠英来到肇庆,在护国第七军第七旅当上尉参谋。7月,“护国战争”结束后,韦冠英辞职返回广西投奔陆荣廷,在广西督军公署当少校参谋长,广西督军谭浩明是陆荣廷的小舅子。

陆荣廷
1917年,广西陆军扩编了一个混成旅,韦冠英担任中校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1918年,韦冠英率兵驻守在桂林,之后转移到柳州。
1921年8月,“粤桂战争”时期,粤军攻入广西占领柳州,韦冠英率部向粤军投降。这时候刘震寰收编了陆荣廷的一些残部,接受了粤军的改编,担任广西陆军第一师师长,韦冠英为第一旅旅长,不久粤军撤回广东,韦冠英率兵驻守在南宁。
1922年夏,由于陆荣廷下野,导致广西境内大乱,桂军将领们为了“广西王”位置大打出手,韦冠英的部队被陆福祥和蒙仁潜率领的“广西自治军”打败,韦冠英率领残部退守梧州。
1923年,为了平定陈炯明的叛乱,孙中山改编杨希闵和刘震寰率领的滇桂联军为“西路讨贼军”,联合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一起反攻广州,于是韦冠英就率兵跟着刘震寰一起去往广东。

刘震寰
在两路讨贼军的联手进攻下,陈炯明率兵退出广州,回到大本营惠州坚守,孙中山重返广州执政。不久沈鸿英率领的桂军,在广州又发动叛乱,北洋军阀吴佩孚派邓如琢从江西派兵支援沈鸿英的叛乱,韦冠英率兵和沈鸿英、邓如琢的部队战斗,一路把敌军赶到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处。
1923年3月18日,韦冠英兼任广东筹馆总局会办。3月31日,孙中山亲自任命韦冠英为大元帅中央直辖西路讨贼军第一师师长,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1924年,刘震寰担任驻粤桂军总司令,韦冠英升为驻粤桂军第一军,兼第一师师长,授予陆军中将军衔,率兵攻打过陈炯明的老巢惠州,但始终没有攻下来,率兵撤往博罗一带驻守。

杨希闵
1925年5月,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后,刘震寰和杨希闵率领的滇桂联军发动叛变,企图夺取广州国民政府的权力,和粤军、朱培德滇军、谭延闿湘军之间爆发了战斗。5月20日,韦冠英率兵和李福林率领的粤军战斗,结果被李福林打败退守军田。
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撤销了韦冠英的一切职务,但广州城内的一些重要机关还是被滇桂联军控制着。6月12日,支持广州国民政府的军队,对滇桂联军发动进攻,最终李济深率兵击败了韦冠英的部队,滇桂联军战败后,韦冠英逃到香港,从此退出军界。
1931年,韦冠英从香港返回广西,当时控制广西军政大权的是李宗仁和白崇禧,而韦冠英是刘震寰旧部,又不是新桂系的人,所以只给他安排了一个三江县县长的职务,韦冠英觉得官太小,拒绝当县长。

李宗仁
1933年7月,韦冠英被任命为贺县县长,后来因为他的亲戚,私用县政府的公章,和当地民团武装发生矛盾,李宗仁对他发出警告。
1934年4月,韦冠英被免去贺县县长的职务,要求他到南宁学习,这时候韦冠英拒绝去往南宁,说什么官也不要了,于是跑到东南亚购买购买机器,准备开始专心做生意。
1935年,韦冠英在贺县开办大东矿业公司,亲自担任董事长,专门开采锡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韦冠英担任承盛锡矿公司经理,兼贺县、富川、钟山县矿业同业公会委员。
1938年,韦冠英担任矿业同业公会主席、理事长,当时韦冠英是广西数一数二的大资本家,广西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也把他当财神,只要省内财政困难,就会找韦冠英要钱。

韦冠英参与编写的县志
1941年,韦冠英被选为贺、富、钟矿界代表,任广西省参议会议员,不久由于日军进攻广西,韦冠英的暂时停止矿产生意。为了拓宽交际圈,韦冠英经常结交社会民主人士,何香凝还送了《松梅图》的真迹给韦冠英收藏。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贺、富、钟一带矿山收归为国家平桂矿务局,韦冠英当选三县矿业同业公会的副理事长,还是广西的人大代表。
1952年5月,韦冠英担任贺县光明化工厂经理。
1956年,韦冠英被选为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7年,韦冠英作为广西省的政协委员,前往北京开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8年,韦冠英参加广西省的政协考察团,前往内蒙古考察矿业生产。
1959年6月,因为历史原因,韦冠英被辞去所有职务,只能在光明化工厂接受看管,吃了不少的苦。
1961年8月,韦冠英在贺县去世。
1979年,政府恢复了韦冠英身前的荣誉。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