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之后,本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日本的不断发展,本国狭小的领土已经满足不了日本快速的发展。于是日本人便将目光瞄准到中国人的身上,为了抗日,我国的许多正义人士纷纷伸出自己的救援之手,曾经有一位山西老农拿出一张1100多万的欠条,声称这是当年八路军的借款,如今能换回多少钱。
1985年的一天一位名叫郭建英的老汉来到山西省政府的门前,郭建英一直在省政府的门前踱步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来到门岗的面前。郭建英说道“您好,请问一下你们省政府有关军人事务的负责人是谁呀”,门岗回答道“大爷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事?”,郭建英随即拿出一张1100万法币的欠条说道“当年八路军欠我1100万法币,今天我们家遇到了困难,我想把他要回来”。
一听到老汉有如此重要的事情,门岗立刻将这一情况汇报给省政府的相关负责人。负责将郭建英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随即查看了郭建英的这一张欠条,郭建英说“这是我爷爷当年留下的欠条,他叮嘱我不能要回来,可是现在我们家遇到了困难,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举动”,负责人说道“大爷,还请您先回去,我们需要进行核查,如果核查无误,我们会一分不少的把钱送到您家”,说完郭建英就离开了省政府。
随即相关负责人开始查阅一些档案资料。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核查,最终确定郭建英手中的这一张欠条是真实的,并且是当年八路军的一位团长亲笔写下的欠条,这一切都要从郭建英的爷爷说起。
1946年的一天,八路军的一支队伍来到山西,因为当时天色已晚,于是八路军的相关负责人便决定将部队暂时驻扎在这里。八路军将营地驻扎在村子中最宽阔的小广场中,并且将周围的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些八路军战士大部分都是一些十八九岁的孩子。
八路军战士们除了将驻扎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外,还帮助周围的一些村民们打水、扫地,做一些农活。可是当八路军战士们开饭时,村民们看到这些战士们所食用的东西都是一些从山上采摘的野菜和一些红薯片,这对于八路军来说已经是很好的食物了。
在得知情况后,许多村民们都将自己家中的粮食拿出来送给八路军。但是都遭到八路军战士的拒绝,战士们说“我们有规定,不允许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否则我们还要受到军纪的惩罚”,这些村民们看着可怜的八路军战士不自觉的流下了心疼的泪水。
这些热心群众就包括郭建英的祖父,郭建英的祖父当时在当地经营着药材生意,经济状况在村子里数一数二。回家之后郭建英的祖父决定为八路军捐赠一些欠款,和妻子商量之后郭建英的祖父从家里拿出1100万元的法币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
郭建英的祖父说“首长,我作为一名中国人,能力有限,这些钱请您务必收下,你们整日奔波在外打仗,不能亏了自己的身体,钱虽然不多,但是最起码能够解决一些燃眉之急”。首长听了之后连忙推脱,可是怎么也架不住郭建英祖父的热情,无奈之下首长说道“老人家,这些钱我收下,八路军的经济确实紧张,但是这些钱我不能白收,我要给您打一张欠条“。
说完八路军首长便拿出一张纸写下了一张欠条,并且交到郭建英祖父的手中。郭建英的祖父将这一张欠条放在自家的抽屉中并且嘱咐全家人“这张欠条我留下来作为纪念,谁也不能私自去八路军军队中要钱”。
在郭建英的祖父去世之后,这张欠条来到郭建英的手中。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郭建英的家庭也逐渐落寞,1985年时郭建英的家庭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无奈之下郭建英只好拿着这一张欠条来到山西省政府的门前。
最终经过工作人员的核实,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这一张1100万法币能够兑换八万元人民币。之后工作人员敲锣打鼓地将这一笔八万元的现金送到郭建英的家中,虽然八万元在现在看来并不多,但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八万元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