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为什么终究成不了司马懿呢?

荒沙历史吖 2025-02-18 16:33:32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远超过早已结束的三国分裂时期。同样,在遥远的明朝初年,被人们频繁提及的是两位同样深具政治才干的人物——李善长和司马懿。两者虽不处于同一时代,但人们似乎很乐于比较他们的政治命运。

李善长命运的终结,并非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件。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展示了他与朱元璋复杂而紧张的关系。作为朱元璋创业的元勋,李善长在协助明太祖统一天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除了是朝廷的大臣,还得到了朱元璋特有的信任。然而,这位元勋大臣却在朱元璋的对手中殊无自主之力。

尽管有着与司马懿的多层次对比,李善长始终无法如司马懿一样取得最后的权力。司马懿在对抗曹爽的过程中不仅取得了成功,甚至还赢得了朝中大臣的支持。而李善长,却在面对朱元璋时,无法如司马懿般争取同样的盟友。

让我们先回到三国时期。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在击败曹爽后取得大权,完成了曹魏政权的180度大转变。然而,司马懿并非仅凭一己之力成功。众多重要大臣如蒋济、高柔等都在其背后提供了支持。甚至郭太后也出面支持司马懿,使其通过诏书成功获得兵权。在权谋的道路上,司马懿表现出了超凡的智慧与策略。

反观李善长,当年他虽然身居高位,但面对的是朱元璋这样一位从市井中拼杀出来的帝王。李善长不仅没有像司马懿那样得以利用内部权臣的力量,更面临着皇权绝对集中的局面。蓝玉等新贵在朱元璋的扶持下崛起,使李善长处于更加孤立无援的状态。

事实上,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历经不少险境。他仅仅控制了都城,既未掌握皇帝也未掌控足够军力,这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桓范劝曹爽逃往许昌、调兵勤王,若非曹爽犹豫不决,司马懿的命运恐怕根本不会如今天一般精彩。而李善长,面对的是朱元璋建立的更加稳固的封建国家机制,连衡量对手的实际行动力,都是截然不同的难题。

在阴谋和策略的世界里,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公式。司马懿能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权谋技巧,更有其卓越的决断力和抓住时机的勇气。而李善长无论年老与否,在朱元璋对手中也难以获得那样的契机与支持。

就假设一下即便李善长计划在朱元璋过世后有所行动,年轻且健康的朱标也不会让他如愿。此外,李善长还得面对太子的战斗力与新勋贵的势力。面对如蓝玉般有力的对手,李善长早已失去了基本的政治支持。

朱元璋不仅是李善长的阻碍,更是民主政治之上的制约者。他在为未来设下的种种障碍,使得李善长在位时根本无法如愿以偿。李善长不如司马懿,并不是智慧或能力上的差距,而是历史背景和时机不同所致。这些复杂因素使得李善长的谋反梦想终究成为泡影。也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不同历史背景的两位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0 阅读:874
评论列表
  • 2025-04-14 13:41

    因为人都不傻,都会读史书,吸取前人的教训。就像武则天,实在吕后基础是更进一步,从此就再厉害的皇后太后就是辅政了,因为手下人会盯着你

  • 2025-04-17 10:56

    淮西军事贵族不单单只听李善长的,洪武大帝的命令同样好使,没有军队造什么反,李善长只是善谋划,洪武大帝和汉高祖一样善于用人管人,李善长拿什么来学司马懿?

  • 2025-04-17 01:03

    司马懿就只有一个司马懿,朱家还有刘伯温,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也能打

  • 2025-02-21 08:58

    李善长也配和司马懿相提并论?搞笑

  • 2025-02-21 19:39

    李善长只是淮西军事集团的代言人,司马懿呵呵直接就是曹操,曹丕两代人最怕的人,为了政权稳固,为了统一,忍了,李善长淮西老二,大哥朱元璋都没吭声呢,利用淮西集团逼老大,死应该是老朱给他留了个面子喽,还活着一小根独苗呢嘛。

  • 2025-04-27 00:53

    李善长算什么东西,文官集团还分两派呢。江浙文官集团就够他闹心了,更不要开国功臣的武将。武将带头大哥们,都基本和朱家联姻了,关系复杂得很,能听李善长逼逼嘛

  • 2025-03-02 12:49

    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小编为什么终究成不了司马懿呢?

  • 2025-04-28 09:58

    虽然太子死了,但是其他儿子都是一路打下来的,开国时期的皇子能力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其实李善长根本就没有篡权的机会,但是老朱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了,该杀的不该杀的统统杀了

  • 2025-04-13 19:23

    曹操在世,司马算个屁。

  • 2025-04-13 09:41

    曹操想的是我得给曹丕留个人辅佐,不然这其他两国也不白给,只要曹丕能管住,就出不了大事。老朱想的是现在江山已经稳了,没你不妨碍大明运转,有你你的声望太高,你可以推出一个朱元璋就可以推出第二个,老朱有计划的分兵权,清理功臣集团,最后也自食其果,他的孙子也丢了皇位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改朝换代了,只是夺位的人是他儿子,他的牌位还可以放在宗庙了,建文那一支的结果就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