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亡的场景有多惨烈?被灭两次,两任皇帝成囚徒,羞辱后被杀

雁芙说历史 2025-04-21 12:36:46

八王之乱结束后,西晋在匈奴人的军事打击下,先后被灭了两次,皇帝沦为阶下囚,遭到百般羞辱,最终死于非命,百姓惨遭屠戮,中原文化凋零,北方之人被迫“衣冠南渡”。

西晋的灭亡,还得从八王之乱说起。

八王之乱进入后期时,河间王司马颙联合长沙王司马乂起兵进攻掌权的齐王司马冏,当时司马乂驻军洛阳,因此充当内应。

司马冏收到情报后,派兵攻打司马乂,结果被司马乂反杀,事发后,司马乂近水楼台先得月,掌控了朝政大权,而且是大权独揽,并没有给司马颙分一杯羹。

此举引发司马颙的严重不满。

于是,司马颙调兵7万,成都王司马颖发兵20余万,总兵力达30余万,双方联合起来进攻司马乂,西晋王朝由此再度爆发大规模内战。

双方激战数月,死伤无数,仅司马颙、司马颖联军就被斩杀数万人。

不久之后,在朝廷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联合部分禁军将领发动突袭,生擒司马乂,并将其用火烤死。

随后,司马越率部开城向城外的司马颖、司马颙投降。

这三王随后进行了权力分配,司马颖被封为皇太弟,司马颙被封为太宰,司马越掌管禁军。

其中,司马颖的军事实力最强,在朝中权力最高,他驻扎在邺城,但遥控洛阳朝政。

不久之后,由于司马颖独断专权,引起其他两个诸侯王的不满。

东海王司马越于是裹挟着晋惠帝,集结10万大军讨伐司马颖,双方在荡阴激战,司马越战败逃走,而司马颖则俘虏了晋惠帝。

司马越逃走后,集结军队,卷土重来。

而这一次交战,将为五胡乱华埋下祸根。

司马越战败后,联系其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联合鲜卑、乌丸、羯朱等胡人武装,起兵讨伐司马颖。

面对司马越来势汹汹的大军,司马颖身边正好有个叫刘渊的人。

此人是匈奴首领,此时正依附于司马颖。

说到匈奴,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匈奴人在八王之乱前后的大致情况。

最早在三国时代,曹操将匈奴肢解为五部,分别设置五个首领,同时由朝廷委派大臣在匈奴五部任职,好监视匈奴。

这么一来,原本可以拧成一股绳的匈奴被肢解成了五个部分,而且每个部分的首领想法都不一样,很难对中原构成威胁。

刘渊当时也只是匈奴一部的首领而已,仅凭一部匈奴很难掀起风浪的。

但到了八王之乱前夕,辅政大臣杨骏封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实际上承认了刘渊在匈奴五部中的领导地位。

不过后来由于刘渊所在的匈奴部落有一些匈奴人叛逃出塞,刘渊受到牵连,因此被免官,此后,刘渊开始依附于成都王司马颖。

当司马越带着胡人武装进攻司马颖时,刘渊抓住机会,请求回到匈奴部落,号集五部人马,前来为司马颖助战,共同对抗司马越和鲜卑、乌丸、羯朱等胡人武装。

司马颖迫于军事压力,于是同意让刘渊回到匈奴,同时上表任命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

这里面的关键点就是“监五部军事”这个职务,相当于以西晋朝廷的名义合法地让刘渊掌管五部匈奴的军政大权。

此前,历朝历代不断地削弱匈奴人的力量,甚至将其肢解成了五个部分,自从晋武帝司马炎死后,这帮败家子愣是把被肢解的匈奴再次合并成一部,形成一股可怕的力量,为西晋王朝的覆灭埋下致命的祸患。

不久之后,刘渊回到匈奴,成为匈奴可汗,并集结各部人马共计5万余人,同时派出一支骑兵前去帮司马颖打仗。

然而,司马颖此时已经战败,刘渊派出的这支匈奴骑兵不久便撤回。

此时的刘渊,野心开始展露出来,他决定起兵反晋,并且以汉朝皇室后裔的身份自居,当初汉朝曾经派公主与匈奴和亲,所以他自称是汉朝刘氏的外孙。

304年,刘渊自称汉王,迁都于左国城,各地前来归附他的人达到数万之众,他的实力由此大涨。

而此时的西晋朝廷,八王之乱并未结束,诸侯王之间还在忙着互相攻伐。

司马颖战败后,实力锐减,只能依附于河间王司马颙。

此后,司马颙为了避开东海王司马越的兵锋,派兵挟持晋惠帝退往老巢长安,而司马越当然是不可能眼看着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于是双方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

306年,司马越击败了司马颙,随后被杀,司马颖也被搞死。

至此,司马越成了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

然而,司马越虽然最后胜出,但此时的西晋帝国,已经由于多年的大规模内战,加上天灾人祸,早已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经济凋敝。

首先,大规模的内战导致西晋的精锐消耗殆尽,可谓是兵疲民乏。

其次,天灾人祸、战乱不断,加上被朝廷和地方豪强盘剥,使得大量的农民吃不饱饭,甚至连土地也没了,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四处逃荒,只求能活着,能吃上饭,由此演变成流民。

然而,在那样一个崩坏的时代,流民也没有活路,最后只能起兵造反。

在八王之乱期间,西晋各地就不断爆发大规模的流民起义,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各大诸侯王正为了权力大打出手,根本没工夫镇压流民起义。

几乎与匈奴人刘渊自称汉王的同一时间节点,氐族人首领李雄带着流民起义军攻占成都,随后割据益州,建立成汉政权。

司马越虽然胜出了,可他接管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军队精锐打光了,很难对抗匈奴人以及镇压流民起义,而内部又是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状况,可谓是内忧外患。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西晋王朝与匈奴人刘渊展开了对决。

司马越掌握朝政大权后不久,鉴于晋惠帝司马衷是个有智力障碍的人,如果让他继续做皇帝,八王之乱的祸事恐怕还得上演,而且也不利于西晋内部统治的稳定。

所以,司马越毒死了晋惠帝,改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

司马炽虽然是个成年人,智商也没有问题,而且喜欢钻研史籍,但治国能力欠佳,也没有雄才大略。

最关键的是,他虽然是皇帝,但朝政大权被司马越把持着,他其实比傀儡好不到哪里去。

就是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西晋开始了灭亡倒计时。

值得注意的是,从八王之乱到西晋两度被灭的整个过程中,面对外部强敌进攻,西晋的内部始终内讧不断,内斗就从没有停止过,这也是西晋最终被灭掉两次的重要原因。

.

西晋第一次灭的惨状

.

从306年开始,八王之乱结束一直到308年,短短两年时间里,刘渊的“汉赵”政权对西晋发动了猛烈进攻,接连攻占汲郡、顿丘、河内等地,很快,“汉赵”大军攻占了整个并州除了晋阳以外的全部郡县。

到了九月,刘渊手下的王弥、石勒又攻破邺城,“汉赵”王朝的地盘由此越打越大,并不断迫近西晋都城洛阳。

刘渊于是在这一年的十月登基为帝,迁都平阳。

刘渊称帝后,一面派石勒进攻以冀州,连续攻破魏郡、赵郡、巨鹿、常山等各郡,一面派儿子刘聪、大将朱诞、刘景等打通进攻洛阳的通道。

309年春,刘景攻破黎阳,大败晋军将领王堪,然而,刘景在黎阳大开杀戒,杀害平民3万余人。

事发后,刘渊仅仅是批评了一下,然后将刘景贬官为平虏将军而已。

几个月后,刘渊派儿子刘聪、大将王弥、石勒等攻破军事重镇壶关(今山西黄碾南)、屯留(山西屯留南)、长子(山西长子)等地,斩首晋军一万九千余级,很快将战线推进至洛阳附近。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刘渊对洛阳展开了数次大规模进攻,但晋军拼死血战,数次挫败刘渊的进攻。

眼看无法攻破洛阳,刘渊遂将兵锋转向其他地区,转而对冀州、徐州、豫州、兖州等地展开了攻势,并取得了较大战果,地盘再一次大幅扩大。

此时,西晋在北方各地中,只有幽州的王浚、并州的刘琨、青州的苟晞实力较强,能组织抵抗以外,其他各州基本上一触即溃。

310年七月,刘渊病死,其子刘和继位登基,但不久便发生内讧,刘聪以武力手段干掉了刘和,登上帝位。

接下来,汉赵王朝的新任皇帝对西晋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

汉赵大军先是在河南接连攻破梁、陈、颖、汝南等地,接着,石勒挥师南下,攻破宛城(今河南南阳)、江夏(今湖北安陆)等地,由此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司马越眼看着情况一天比一天更糟,于是以皇帝的名义传檄天下各大方镇,令各个方镇发兵进京勤王。

皇帝司马炽更是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使者出发前,他甚至亲自对即将出发的使者们说道:

“各位此去,请替我转达各方镇(类似于军区长官),现在火速赶来的话,京城还有的救,要是晚了就来不及了。”

然而,这些檄文传出后,响应的人少的可怜,而且没有一支军队抵达洛阳。

驻守襄阳的征南将军山简派出一支军队勤王,结果半路被一支归附汉赵政权的流民武装击溃,荆州刺史亲自组织一支军队北上,结果半路听说山简的勤王大军被流民武装击溃后,不敢再前进。

并州刺史刘琨倒是很积极,他向鲜卑拓跋部借兵2万,但司马越担心异族军队进入洛阳难以控制,只得拒绝。

而其他各个地方实力派没有一个人派兵前来。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八王之乱历经16年,皇帝又是个有智力障碍的人,只能沦为彻底的傀儡,最开始是权臣杨骏掌权,接着是妖后贾南风把持大权,最后是八王之乱的各大诸侯轮流做庄,所谓的皇帝,根本没有半点作用。

16年下来,朝廷的威信、皇帝的权威早就没了,所以此时根本没几个人还服从皇帝诏令。

就这样,洛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加上洛阳本身是都城,繁华之地,人口众多,如今在被敌军包围的情况下,无法从外界获得足够的粮草供应,很快就出现饥荒。

然而,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劣势局面中,西晋内部还在忙着内斗。

司马越在这种局势下,非但不思抵抗,反而有了跑路的打算,但又不能公开说自己打算跑。

于是就找了个理由,他跟晋怀帝说,死守在洛阳也不是办法,自己决定离开洛阳,带兵讨伐石勒,同时收拢兖州、豫州的士兵,再前来救援京师。

晋怀帝听完,顿时如五雷轰顶。

如今的局势下,洛阳全靠司马越的精锐大军守卫,如果司马越走了,那么洛阳必然是守备空虚,面对敌军的进攻,别说抵抗了,就连守城的能力都没有,到那时,洛阳所有人都只能等着被敌军收割人头。

然而,司马炽只是个傀儡,他哪里能做的了司马越的主。

就这样,司马越带着4万精锐大军以及一帮亲信王公大臣离开了洛阳,进驻到项县(今河南项城),看这行军路线,司马越明显是想返回老巢东海郡今(山东郯城)。

由于司马越带走了所有的精锐部队,直接导致洛阳城陷入混乱中。

史载,洛阳城内饥荒日益严重,宫殿内尸体纵横堆积;盗贼公然横行,官府衙门甚至军营都不得不挖掘壕沟自保。

于是宫省无复守卫,荒馑日甚,殿内死人交横;盗贼公行,府寺营署,并掘堑自守。——《资治通鉴》

而司马越出走后,内斗开始。

青州刺史苟晞与司马越早已结怨,于是上表陈述司马越的罪状。

晋怀帝对于司马越抛下自己跑路的行为十分痛恨,于是顺手下诏让苟晞讨伐司马越。

但诏书被司马越截获,当看到诏书内容后,司马越顿时大怒,随即派遣从事中郎将杨瑁、徐州刺史裴盾讨伐苟晞。

然而,此时的司马越是内外交困的局面。

当时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四方叛乱频发,地方州郡离心离德,朝廷上下分崩离析。司马越一边要面对虎视眈眈的石勒,一边要面对苟晞的军事威胁,深陷祸乱泥潭,由此忧郁成疾,不久便病死在项城。

司马越死后,他麾下的将士、王公大臣推举王衍为军队统帅,但王衍根本不敢接。

王衍这个人十分擅长魏晋时期主流的清谈玄学,这些人平日里高谈阔论,对于治国安邦却是毫无用处,司马越病死时,他的职务就是军司(军师的意思),而且在司马越阵营中地位较高。

众人见他不敢接,于是又推举襄阳王司马范为统帅,司马范也不敢接。

最终,王衍与众人商议决定带着这十余万大军护送司马越的灵柩返回东海郡安葬。

此时的西晋王朝正处于覆灭的边缘,洛阳随时都是敌军嘴里的肉,他们却带着十余万大军,就为护送一个死人回封地安葬,可笑,真是可笑。

另一边,石勒收到情报后,当即亲率骑兵追了上去,迅速把这十余万人围了起来。

司马越死后,他这十余万人马群龙无首,而且没有一个人敢出来挑起大梁,所以在面对石勒的进攻时,直接陷入混乱。

十余万将士、王公大臣瞬间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石勒于是命令士兵以弓箭射击,这十余万人马顿时陷入恐慌中,随即吓得四散奔逃,被射杀的、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十余万人马,无一幸免。

剩下的那些包括王衍在内的王公大臣们,被石勒俘虏后,也很快被杀掉。

就这样,西晋王朝距离洛阳最近的一支强大武装,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全军覆没。

这支军队覆灭后,洛阳彻底孤立无援,汉赵皇帝刘聪随即对洛阳展开了猛烈进攻。

而此时的洛阳,守备空虚,无兵可用,城内饥荒蔓延,百官饥饿至极,百姓家中连炊烟都看不见,,饿死者无数,还活着的也是日夜恐慌。

怀帝为刘曜所围,王师累败,府帑既竭,百官饥甚,比屋不见火烟,饥人自相啖食。——《晋书》

311年六月,汉赵王朝大将刘曜、王弥率军攻破洛阳。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洛阳城遭到一场血洗。

史载,刘曜、王弥攻破洛阳后,晋怀帝逃往长安途中被生擒,刘曜等人随后焚烧宫庙,逼辱妃后,历代帝王陵墓被挖掘,整个西晋朝廷被一锅端了,从皇帝到王公大臣、公主、皇子、宗室、再到普通百姓,死者三万余人。

曜等遂焚烧宫庙,逼辱妃后,吴王晏、竟陵王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右仆射曹馥、尚书闾丘冲、袁粲、王绲、河南尹刘默等皆遇害,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晋书》

而作为晋朝的皇帝,司马炽被俘虏后,更是受尽屈辱。

313年正月,刘聪举行盛大宴会,命令被俘虏的晋怀帝身穿奴仆专用的青衣为众人斟酒。侍中庾珉目睹此景放声痛哭,刘聪对此极为憎恶。

七年春正月,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庾珉号哭,聪恶之。——《晋书》。

这一年的二月,晋怀帝被刘聪毒杀。

这是西晋第一次被灭时的惨状,不过,西晋并没有被彻底灭掉,而西晋第二次被灭时,也很惨。

.

西晋第二次被灭的惨状

.

晋怀帝被俘虏后,西晋的地方实力派各自拥立了一些皇室宗亲为太子,组建临时朝廷,以应对局势,其中,司空荀藩拥立自己的外甥司马业为主,西晋由此进入两年无皇帝状态。

请注意,西晋第二次被灭的过程中,这帮人死不悔改,依然在不断地内斗。

当时,汉赵政权攻破洛阳后不久,刘曜接着便攻破了长安,占领关中,然而,此时汉赵内部发生了剧变。

石勒吞并了王弥所部,实力大涨,在河北一带开始呈现半独立状态。

西晋地方实力派趁此机会开始伺机反攻。

冯翊太守索綝与安定太守贾疋共同谋划反攻大计,不久之后,这两人在当地招募士卒,同时联合附近的氐、羌部落,起兵5万,进攻长安。

消息传出后,雍州刺史麹特、新平太守竺恢、扶风太守梁综等纷纷起兵响应,兵力达10万之众。

紧接着,在贾疋的指挥下,晋军发动了一系列的积极攻势,并且连战连捷,刘曜数次战败,被迫撤出长安,返回都城平阳。

这是自从洛阳沦陷以来,晋军在战场上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胜利,长安收复后,关中各地纷纷响应,并州刺史刘琨也从鲜卑借兵反攻,在山西一带接连取得战果,凉州刺史张轨更是派先锋大军2万增援长安,同时还有5万大军后续跟进。

一时间,局面大有好转的势头。

形势大好之下,司马业被迎接到长安,以皇太子的身份在长安组建新朝廷。

然而,在这种关键时刻,内斗又开始了。

首先是坚持在敌后的地方实力派之间产生矛盾。

自从中原沦陷后,北方仅有幽州的王浚、并州的刘琨、青州的苟晞在坚持抵抗,但不久之后,苟晞被石勒干掉,北方晋军势力仅剩王浚和刘琨。

晋军反攻长安后,刘琨在并州发动的积极攻势,并取得较大战果,都是鲜卑人借兵给他才实现的,所以刘琨在战后上表请求封鲜卑首领拓跋猗卢为代公,并且将代郡作为其封地。

但代郡不是并州的辖区,而是幽州王浚的辖区,这下王浚就不答应了,于是发兵进攻拓跋猗卢所部,刘琨和王浚由此反目成仇。

这两人的地盘挨得很近,原本可以相互配合,在北方打开局面的,现在由于内斗,根本不可能了。

而长安方面,也是内斗剧烈。

晋怀帝被毒杀后,长安的司马业在大臣的拥护下,登基为帝,是为晋愍帝,但由于他年纪尚小,朝政大权实际上由贾疋掌管。

而长安方面的内斗,从司马业还没登基的时候就开始了。

凉州刺史张轨派儿子张寔率领2万凉州军前锋开赴长安,人家原本是来助战的,是为了收复失地,反攻叛军的。

谁能想到,秦州刺史裴苞竟然竟然派兵占据险要,阻止凉州军通过。

关于裴苞为什么要阻止凉州军进长安这件事,史书并未交代原因。

但从当时的格局来看,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与凉州(今武威一带)相邻,张实率军东进增援长安需要经过秦州,而凉州实力强大,裴苞可能担心凉州势力借机渗透或控制秦州。

甚至有可能,裴苞担心凉州兵团进入长安后,会凭借强大的实力控制长安这个临时朝廷,到时候影响到他裴苞的利益。

反正这个裴苞干了一件十分不地道的事情,他第一个挑起了内斗。

而张寔也不是好惹的,他看裴苞死活不让他过去,愤怒之下,直接发兵进攻,裴苞哪里是凉州军的对手,他战败逃走后,不久就被杀掉。

裴苞死后,南阳王司马保趁机掌控力秦州地盘,崛起为地方实力派。

然而,没过多久又发生了一件及其不幸的事情。

长安新朝廷实际掌权的贾疋在一次作战中,不幸战死,他作为收复长安头号功臣,战功、威望最高,有他在的话,可以居中调节各部,至少能搞好团结。

现在他一死,长安方面的内斗更加剧烈了。

很快,由于各种利益因素以及争夺权力,太子詹事阎鼎杀掉了京兆太守,雍州刺史麹允与抚夷护军索綝接着发兵进攻阎鼎,阎鼎惊慌之下逃往雍州,不久便被当地氐族首领斩杀,并传首长安。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内斗中,长安的新朝廷内部非但不团结,还大打出手,而且周边的地方实力派在打仗的时候,也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多出力。

西晋王朝走到这一步,不灭亡还真就奇怪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汉赵方面,大将刘曜对长安实施了旷日持久的围攻。

当时的长安,其实没开战之前就已经很惨了。

由于八王之乱多年的战乱,加上天灾人祸,还有刘曜此前攻破长安时,带来的严重破坏,使得长安早已繁华不再。

史载,彼时的长安城内居民不足百户,房屋城墙尽数坍塌毁坏,野草荆棘密集成林。朝廷连车马、仪仗服饰都没有,只能用木板刻写官职名称来充作身份标识。官府和民间所有的车辆加起来只有四辆,武器军械严重短缺,粮草运输也难以为继。

帝之继皇统也,属永嘉之乱,天下崩离,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朝廷无车马章服,唯桑版署号而已。众唯一旅,公私有车四乘,器械多阙,运馈不继。——《晋书》

晋愍帝司马业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登基,并以这样一个毫无资源的城池作为抵挡汉赵军队的根据地的。

如此残破的长安城,想要挡住刘曜的进攻已经是十分艰难了,而新朝廷内部又是一波接一波的内斗,使得新朝廷的处境可谓是举步维艰。

在刘曜的长期围攻下,长安城的根本无法从外界获得物资供应,由此导致了一幕幕的惨状。

长安城一斗米的价格涨到两金,百姓死亡超过半数。刘曜大军压境,彻底切断了长安城内外的联系,城中仅剩十块干饼,臣子们碾碎饼屑献给皇帝充饥。君臣四目相对,无不泪流满面。

愍皇西宅,馁馑弘多,斗米二金,死者太半。刘曜陈兵,内外断绝,十饼之曲,屑而供帝,君臣相顾,莫不挥涕。——《晋书》

316年十一月,在弹尽粮绝、兵力耗尽之后,晋愍帝司马业怀着沉痛的心情,无奈地决定投降。

那一日,西晋最后一任皇帝司马业派侍中宋敞向匈奴大将刘曜递上降书,自己则乘坐羊车,袒露上身(以示认罪),口含玉璧(表示交出政权),载着棺材(以示自缚请罪)出城投降。

群臣痛哭流涕,攀住车架紧握皇帝的手,晋愍帝也悲痛到无法自持。御史中丞吉朗(愤而)拔剑自刎殉国。

刘曜焚烧了棺材以示不杀降君,给其宽赦,接受了玉璧表示受降,随后命宋敞护送晋愍帝返回皇宫暂居。

使侍中宋敞送笺于曜,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降。群臣号泣攀车,执帝之手,帝亦悲不自胜。御史中丞吉朗自杀。曜焚榇受璧,使宋敞奉帝还宫。——《晋书》

这是西晋第二次被攻灭,司马业成为第二个被俘虏的皇帝。

从这一刻开始,西晋宣告灭亡。

此后,晋愍帝司马业被送到汉赵都城平阳,遭到百般羞辱。

317年农历十月,汉赵王朝的皇帝匈奴人刘聪,出去打猎的时候,命令晋愍帝以车骑将军的身份,穿着盔甲,手持长戟,像大头兵一样走在前面开路,很多百姓站在道路两旁围观,人们见此情景,纷纷落泪。

不久之后,刘聪宴请群臣时,命令晋愍帝给群臣倒酒、清洗酒杯,甚至上厕所的时候,故意让晋愍帝拿着马桶盖,站在旁边伺候。

在场的晋朝旧臣大多痛哭失声,尚书郎辛宾悲愤难抑,冲上前抱住晋愍帝放声大哭,当场被刘聪杀害。

刘聪出猎,令帝行车骑将军,戎服执戟为导,百姓聚而观之,故老或歔欷流涕,聪闻而恶之。聪后因大会,使帝行酒洗爵,反而更衣,又使帝执盖,晋臣在坐者多失声而泣,尚书郎辛宾抱帝恸哭,为聪所害。——《晋书》

两个月后,刘聪将晋愍帝弑杀,司马业死时年仅18岁,西晋王朝就此覆灭。

从此,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代,开始了一段长达300多年的大乱世。

参考史料:《晋书》、《资治通鉴》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