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早期(2015 - 2019 年):题型较为固定,通常包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例如 2015 年有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2018 年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2)中期(2020 - 2023 年):题型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调整,增加了判断题等新题型。如 2020 年有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赏析题;2022 年有单项选择、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2023 年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3)近期(2024 年):题型进一步变化,出现了新题型,如书法临摹、书法创作、艺术管理相关文章写作、美术相关绘画创作等

艺术理论基础概念:历年真题中均有涉及,如艺术的本质(如 2015 年考查艺术本质的学说)、艺术分类(如 2016 年考查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分类)、艺术形象(如 2018 年名词解释艺术形象)、艺术语言(如 2016 年、2017 年名词解释艺术语言)、艺术风格(如 2016 年、2018 年、2024 年名词解释艺术风格)等。
艺术创作相关:包括创作过程(如 2015 年、2022 年、2024 年考查艺术创作过程的阶段)、创作心理(如 2020 年考查艺术创作中的心理活动,2023 年考查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家素质修养(如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素质修养)等。
艺术鉴赏与批评:如艺术鉴赏过程(如 2017 年、2018 年、2020 年论述艺术鉴赏阶段)、艺术批评(如 2015 年、2017 年、2018 年、2020 年、2024 年涉及艺术批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功能、形态等)。
艺术发展相关:涉及艺术起源学说(如 2017 年名词解释劳动说)、艺术流派形成(如 2017 年、2022 年简述艺术流派形成原因或方式)、艺术继承与创新(如 2015 年、2018 年、2020 年、2023 年论述艺术继承与创新关系)等。
艺术作品分析:常以具体作品为例进行考查,如对绘画作品(如莫奈《日出・印象》在 2020 年赏析题中出现)、文学作品(如张继《枫桥夜泊》在 2022 年填空题中涉及)、戏剧作品(如费穆《小城之春》在 2023 年选择题中出现)等的分析,考查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艺术功能、层次结构等方面。
出题规律一、题型分布
1.名词解释:这部分主要聚焦于艺术学概论中的关键概念。像 “建筑艺术”,它考查我们对建筑这一实用艺术形式的理解,包括其审美特征、功能等;“艺术批评” 则需要我们明确其定义、作用以及不同的批评形态等;“意境”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对其内涵、特点及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要精准把握;“艺术风格” 涉及到艺术家独特的创作风貌以及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等。例如,真题中可能会直接让解释这些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中的概念定义、举例等内容非常熟悉。
2.简答题:涵盖了艺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 “文化与艺术的关系”,我们要清楚文化如何影响艺术的发展,艺术又如何反映文化内涵;“表情艺术的特征”,需从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形式中总结出其共性特征,如抒情性、表演性等;“艺术创作的过程” 则要熟知从艺术体验、构思到传达的完整流程及每个阶段的重点。这些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条理地阐述知识点。
3.实践题:根据专业方向差异出题。书法方向的临摹与创作,临摹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经典书法作品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创作则检验我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个人风格的展现;中国画、油画、美术教育方向的双人速写,考查我们对人物动态、比例、构图等的把握能力以及快速捕捉形象的能力。这部分充分体现了对考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视。
4.论文写作题:分值颇高,一般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例如可能会让我们就某一艺术现象、理论问题或与专业相关的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像 “谈谈你对当代艺术市场发展趋势的看法” 等。这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知识整合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第五版,2019 年)。这本书是备考的核心,其中的艺术本质、艺术分类、艺术创作、作品、鉴赏等内容都是出题的重要来源。我们要深入研读教材,理解其中的理论框架和知识点细节,对书中的案例也要有所了解,以便在答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三、出题特点✨
1.基础知识与深度理解并重:一方面,会直接考查基础知识,如概念的定义等;另一方面,简答题和论文写作题等又要求我们对知识点有深入理解,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而不仅仅是简单记忆。
2.全面考查能力:既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写作能力和专业实践水平的检验。通过不同题型的组合,全面评估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艺术研究生的素养。
3.热点结合:部分题目会结合当下艺术领域的热点动态出题。比如,当某一艺术展览引起广泛关注或某一新兴艺术形式兴起时,可能会在题目中有所体现。这就提醒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艺术时事,积累相关素材,以便在答题时能够结合热点进行分析,展现自己对艺术发展的敏锐洞察力。
4.开放思考鼓励:存在一定比例的开放式题目,没有固定答案,旨在鼓励考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论文写作中,对于一些观点的探讨,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提出独特的见解,只要逻辑合理、论证充分即可。
5.题型创新趋势:从 2024 年真题可以看出新题型不断涌现,如书法临摹、创作以及专项答题训练等。这意味着学校对考生专业素养的考查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我们需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真题分值分布示例(以 2024 年为例)
在 2024 年真题中,直接来自《艺术学概论》的分值为 25 分,其中名词解释每题 2.5 分,简答题每题 5 分;剩下的 125 分是创作和论文部分,创作根据小方向不同题目有所不同,共 50 分;大论文一题,共 75 分。这清晰地显示了各部分题型的分值比重,我们在备考时要根据分值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确保在每个部分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备考建议扎实掌握教材:对《艺术学概论》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理解并牢记重要知识点。
多做练习:针对不同题型进行专项练习,提高答题技巧和速度。特别是对于实践题,要加强日常训练,提升专业技能。
关注热点:养成关注艺术领域热点的习惯,积累相关案例和观点,以便在答题中灵活运用。
培养写作能力:多读优秀的艺术论文,学习其写作思路和论证方法,同时多进行论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灵活应变:鉴于出题规律可能会有所变化,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题型和题目要求。
宝子们,了解了成都大学艺术构思考研的出题规律后,就朝着目标努力吧!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上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