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柳永可谓是时运不济的风流才子,满肚子的才华却遭到当世的排斥。不过,他那炽热的情感在笔墨之间尽情流淌,化作了流传千古的绝妙好词,也让他成为了一代词坛宗师。他的志向与激情,还有那股叛逆和倔强劲儿,着实让后人羡慕万分。这位柳词宗师啊,没能金榜题名,却用自己的心血打造出一篇篇佳作,成为了人世间永远的传奇故事。
【少时才情绝伦,金榜初试见挫折】
在江南的崇安,有个柳氏家族,那是当地的望族。柳家虽说算不上特别显赫的名门大户,但也是世代都充满着书香气息。柳永就是这个家族的一员,他打小就展现出了让人惊叹的聪明劲儿和非凡才华。五岁的时候就能诵读《孝经》,八岁就能背下好几千首古诗,写起文章来也是知识渊博,每一样都引得众人纷纷瞩目、啧啧称奇。柳永自己也为此特别骄傲,一直都把考取功名当作目标,盼着能有一番大作为。
柳永的童年那可是在父母的疼爱与夸赞中过来的,家里人都对他满怀期望,觉得他日后定能成大器。村里的长辈们看到柳永,那也是纷纷夸赞,说他“聪慧非凡”、“世间少有”。柳永天天听着这些赞美之语,也坚信自己天赋极高,不逊于任何人。他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学着父亲查阅典籍,一本接着一本翻看,而后对着墙诵读文章。他还喜欢把村里的小伙伴们拉过来,听他背书,很有那么点儿架势。小伙伴们对他那也是相当崇拜和敬仰。
柳永十六岁时,兴冲冲地前往汴京参加科举考试,满心觉得自己肯定能中。一路上,他都盘算着,要是科举高中,回乡就建学堂,培养后辈。他还憧憬着进入仕途后,能不顾他人反对,大胆进谏,为国家献出良策。柳永的心中已然勾勒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然而,事与愿违,考题偏难,柳永名落孙山。母亲心疼地宽慰他别丧气,明年再来。面对母亲的安慰,柳永心里却是满满的无奈和沮丧。他本以为自己肯定能轻松上榜,哪承想第一次就栽了跟头!柳永有些自怨自艾地琢磨,也许是自己的才华还不足,必须得加倍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第二年,柳永又一次前往北方求学,可谁能想到,命运捉弄人,柳永竟然再次名落孙山。这样反复多次之后,柳永彻底灰心丧气,再也不指望能够金榜高中了。他开始放任自己,沉浸在汴京的歌舞繁华之中,整天在青楼妓院之间游荡,寻欢作乐,和那些流连于此的歌女们相处得极为融洽。这种不受拘束的生活,让柳永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再也没有一点儿读书人的样子了。
柳永原本怀揣理想,努力上进。可没想到,接二连三的打击向他袭来,屡次的失败将他曾经的志向与热忱消磨殆尽。他这个曾不可一世的少年英才,沦落到对未来灰心丧气的境地。柳永觉着自己着实悲催,命运总跟自己作对,和科举没半点缘分。既然这样,那倒不如索性尽情享受自在逍遥的日子,随后他便放纵自己,沉浸于繁华奢靡的汴京生活之中。
柳永成天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整日与酒作伴,和娼妓为友。他身上那股读书人的文气半点也没了,对功名的向往也早就扔到了一边。柳永觉着自己被命运给甩下了,于是也就把原先的理想志向给丢弃了。他觉得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活着,倒也逍遥自在。
【愤懑难抑,一首狂句惊四座】
屡次遭受失败的打击,柳永的心里逐渐涌起了对现实的恼怒与埋怨。他认为自己明明才华横溢,可就因为考试没通过,前程便被彻底断送,这着实让人心里不痛快。终于,在某一天,柳永在酒意微醺之时,提笔尽情抒发,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然错失龙头之望,贤才竟被暂时遗忘,这该咋办?那风云变幻的时机何时能到来?不如尽情放纵狂荡!”此词作一经问世,瞬间在汴京城内成为美谈。众人纷纷为柳永的豪迈与洒脱所折服,不过其言语中流露出的不满和讽刺意味,也着实让人吃惊。这般放肆的言辞,竟敢直接针对圣上,简直是胆大包天!
柳永这人呢,原本就是一时兴起写了这首词,想把自己那股子懊丧劲儿给发泄出来。他喝得晕乎乎的,怀里搂着歌姬,心里头那股委屈和不甘一下子就涌了上来,索性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感受一字一句地都给写了出来。他哪儿能想到啊,这首就好像在吐露他心底话的词,居然在汴京城里头很快就流传开了,还引起了一场大轰动。
这消息没一会儿就进了宋真宗的耳朵,把这位君王气得不行,当下就命人将柳永给抓了起来。“嘿!你这不知深浅的落魄书生,既然看不上朕举办的科举,那你就去写词唱歌吧!”真宗一通狠骂后,还亲自下了批示“柳某人,奉旨填词”。打这以后,柳永便踏上了他的词人之路。
柳永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酒后胡乱写的句子,竟把真宗给惹恼了,还被押到了真宗面前。他懊悔不已,赶忙叩头认罪。柳永深知,自己这回算是完了,犯下这等大逆不道的事儿,恐怕得被砍头了。可没想到,真宗这次只是数落了他几句,并没要他的命,柳永这才如释重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暗下决心,往后可不能再犯这样的错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写些词曲吧。
【放浪形骸,感天动地泣红颜】
柳永曾因一时愤懑而口不择言,好在圣上并未严惩,从此他便甘愿做个避世之人,如闲云野鹤般自在。柳永成天要么不停地笔耕,要么在歌坊间游荡,全身心地沉浸在文艺创作之中。他性情热烈豪放,且才艺众多,很是讨众多歌女的喜欢。即便不再谋求当官晋升,柳永的日子照样过得逍遥快活。
那时,柳永跟歌妓小螺相互钟情,彼此情意深厚,而小螺也对才情出众的柳永满心爱意。小螺长得那叫一个漂亮,娇艳妩媚,对歌舞之艺更是精通。她的歌声悠扬动听,每次开唱,都能吸引来大把的铜钱和方糖,就跟下雨似的。柳永头回见到小螺,就被迷得神魂颠倒,她那含情脉脉、妩媚迷人的眉眼,柳永再也没法忘怀。
后来,两人相识了,柳永那温和儒雅的性情把小螺深深打动。于是,小螺渐渐告别了那种春花秋月般的生活,转而陪伴在柳永身旁。白天,柳永进行创作时,小螺在一旁陪着吟诵;夜晚,他俩漫步于花前月下,悠然惬意。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他们的爱情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如暖阳般灿烂地盛开了。
有一天,小螺突然患病,眼看就要不行了。柳永整日整夜守在小螺的床边,看着她从娇艳动人变得面容憔悴,心里像被刀扎一样难受。当小螺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柳永泪如泉涌,提笔写下了《雨霖铃》一词,悲痛到了极点。这篇哀怨缠绵的作品问世后,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在短暂的人生里,爱情是如此凄美且易碎,柳永的深情厚谊也让人难以忘怀。
柳永整宿都哭得不能自已,紧紧抱着小螺已然冰冷的身体,翻来覆去。他真想自己也跟着小螺一块儿走了,盼着来世能再和她相聚相守。可再一琢磨,小螺到底是不在了,自己得好好活下去,既是为了她,也是为了他俩往昔的那份情。
经历了这件事,柳永深刻地领悟到世间之事变化无常,人生就像一场梦,感情更是脆弱得不堪一击。于是,他决定更加放纵自己,尽情地去获取生命中的每一丝美好和快乐,不让自己留下任何遗憾。就这样,他越发肆意地放纵玩乐,和那些贴心的歌妓们有说有笑,尽情地欢享宴乐。虽说柳永已经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对功名有着向往和追求,但他的人生依然洒脱不羁,只是往昔的英姿已不复存在。
【天赋异禀,词极传神泣鬼神】
柳永这人虽说行为放纵不羁,可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那是丝毫未减。他写的词啊,好多都在抒发心怀忧愁、感伤春天以及惆怅离别之绪,那真是字字精妙,特别能打动人心。柳永还特别擅长把花草鸟兽比作美人,运用拟人手法来传达情感,让词的意境变得委婉又抒情。像他的《渔家傲》《春闺怨》等词作,可谓是悲喜交织,把情感表达得极为传神,让人读了之后,仿佛能跟着词的节奏或喜或悲,情绪都被带动起来了。
柳永这人呐,对人情世故看得很透,又深感人生太过短暂,所以他在创作时,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他所描绘的花鸟,虽说不是实实在在的,但都有着鲜明的个性,那其中的欢喜与怅惘,着实能触动人心。就他这高超的手法和绚丽的词藻,让他的词作极具感染力,读者读了仿佛能置身其中,跟他一块儿忧愁,一块儿欢喜,简直如痴如醉。也正因为这样,不光是民间的老百姓传颂柳永的词曲,就连歌坊里的女伶们也都对他倾心不已,还把他称作词宗呢!
柳永在晚年病重弥留之际,汴京城中竟有百余名歌妓前来祭奠,那场面极其哀痛且热烈。这足以表明柳永平日里对她们的关怀之深,而她们对这位词界宗师的悲痛思念也尤为真切。这些歌妓虽说身份低微,但她们同样有着常人般的真挚情感,她们深受柳永词作的影响,也为他付出了自己的真心。
柳永这辈子都没当上自己中意的官,可他那毫无保留的创作劲头,把宋词推向了伟大的巅峰,给后人留下了好多让人赞不绝口的好作品,得以代代传诵。柳永凭着自己那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冲破了以前格律的束缚,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通过词作来传递自己那颗炽热的心,打响了词风变革的头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特别深远。天上的逍遥人,人间的词中宗师,这就是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
【结语】
要是我们仔细品味柳永词里澎湃的激情,就能感受到他那不平凡的内心世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豪杰,咱们的传统文化才充满了勃勃生机。不管身处的环境多么艰难困苦、冰冷无情,我们都应该像柳永一样,始终怀揣着一颗纯真之心,凭借热情去点亮那漫长的黑夜,如此一来,生命之火就永远不会熄灭。从古至今,正是由于有着顽强不屈的旺盛生命力,我们的民族才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坚定不移、绵延不绝,淡定地迈向更为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