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稳定性”正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考量的首要因素,相较于各种零门槛、赚快钱的“网红”行业,还是聚焦长线运营,且有一定技术壁垒的岗位更有利于个人成长。航空航天作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无论是发展韧性还是人才需求上,都展现出极强的稳定性。而央国企、科研院所作为航空航天产业的核心载体,提供了绝大部分岗位,使航空航天领域的就业“稳上加稳”,成为吸引名校毕业生的热门行业。
航空航天就业的稳定性,集中体现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毕业生身上。该校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企、央企及科研单位,集中于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发、中国国航等行业龙头企业。
相信已经有人发现,上述单位大多来自国防科工领域,而“投身国防事业”也恰恰是南航就业的一大特点,每年约40%的南航毕业生都能进入国防领域,整体国防输送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高校第一。可以认为,南航既身处高质量就业的行列,又走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前列。
在稳定之外,航空航天也是与制造业强相关的产业,长三角作为我国制造业核心区域,为南航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地理便利,无需离家太远,就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三分之一以上的毕业生都能留在江苏省内。
对另外一些有“闯劲”的毕业生而言,南航本身的社会口碑,也足以使他们在省外就业中不落下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或西安、成都、贵阳等国防单位聚集城市,均能形成稳定的就业集群。结合上述城市的优势产业,我们可以反推出南航在办学上的一些特点——高端人才培养,对应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升级;航空航天类专业强势,与国防科工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契合。
当然,有人会说航空航天产业对学历要求很高,要想进入这一领域的高端岗位,深造必不可少。事实上,深造质量作为就业的一环,历来受南航重视,本科生保研率超25%,这一比例不仅在航空航天类高校中雄踞前列,在全国 “双一流”高校中也稳居上游水平。近五年整体深造率实现“五连涨”,每年50%以上的毕业生都能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深造,深造方向集中在航空航天、计算机、材料、光电等领域,与行业内关键技术攻关需求高度契合。
南航就业的“金字招牌”,也源于具体的数据支撑。96%的用人单位认可、91% 的总体满意度、99%的二次招聘意愿,构成社会认可的 “铁三角”。近12年来受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全国妇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部分表彰近20次,屡获央视、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官媒的专题报道。
航空航天产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当下,南航的就业优势亦同步提升,大飞机事业进入产业化关键期,火星探测工程持续推进,空间技术、空间材料等专业人才缺口明显,“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列入两会报告......办学与行业的深度绑定,赋予南航毕业生发展先机。推荐对注重行业稳定性的同学,重点关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